如何甄別篩選市麵的科研項目?又有哪些水分?  

如何甄別篩選市麵的科研項目?又有哪些水分?  

如何篩選?

1、看課題

看課題研究的內(nei) 容是否新穎且有研究價(jia) 值。機構能否根據學生的個(ge) 性化需求,結合已做活動或申請方向,為(wei) 學生定製課題。

2、看師資

先看是教授還是博士生指導科研,需要警惕教授掛名或隻出現很少次數,而實際指導工作由博士生做的情況。

3、監管服務

一個(ge) 科研項目的成功開展,需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吸收情況,需要協調學生與(yu) 教授的時間,需要把控研究的進度,需要根據研究進展進行必要的調整等等,而負責這些工作的不會(hui) 是教授,是教授和學生之間的橋梁,是負責監管的研究助理老師。

科研項目的水分在哪裏?

1、成果

項目成果是學術論文還是學術報告,獨立一作還是按貢獻度分一二三作者?

推薦信是個(ge) 性化還是模板化,是否支持網推?能否在提交前看到推薦信的內(nei) 容,能否修改?

2、費用問題

科研項目費用是一筆交清,不會(hui) 有二次收費。

但是遇到成果是學術報告時,那就要問清楚:如果要寫(xie) 成學術論文,如何安排?誰來帶?是否有額外補交費用?

3、關(guan) 於(yu) 投稿發表

投稿發表是屬於(yu) 項目成果的輸出方式,也就是一稿多用的其中一種。

正常情況下,投稿發表會(hui) 有一筆第三方要收取的發表費用。但也會(hui) 有機構這麽(me) 玩法:

1)設置論文指導課,二次收費,包含論文發表的費用。

2)以SCI頂刊名義(yi) 的科研項目。麵對“SCI發表”不要失去自己的判斷。

3)有部分平台會(hui) 用假刊/假會(hui) 議來“誘騙”家長。因為(wei) 家長和學生的視線停留在申請的時間節點,在此之前拿到收錄通知即可,但是否真的發表成功、收錄到數據庫,家長和學生不會(hui) 關(guan) 注。所以當一些會(hui) 議取消了,這些平台也不會(hui) 跟家長說。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博士生經曆一任導師病退、二任導師車禍、三任導師病逝後被光速畢業了

下一篇

想要申請研究型夏校需要如何規劃?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