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e-China獎學金獲得者采訪

施語辰Yuchen Shi是2021年秋季斯坦福e-China的學生,在獲得斯坦福SPICE的獎學金後於(yu) 今年7月來到了斯坦福大學參加了斯坦福e-China的慶祝活動。‍‍‍‍‍‍

十七歲的Yuchen說話緩緩的,嗓音裏有一種超出年齡的平穩與(yu) 沉靜。就像她個(ge) 人網站裏的設計與(yu) 畫作,嫻熟、自成一套,讓人完全無法想象那大部分竟然是一個(ge) 目前尚在高中的學生自學的結果。

關(guan) 於(yu) 畫畫,她說,“我其實沒有學過太多係統的課程,比如人體(ti) 骨骼的構成那些課,我沒有上過。但是我喜歡表達,我喜歡從(cong) 現實裏學習(xi) ,我看到一件事情,想到和另一件事之間的聯係,會(hui) 想辦法把它畫出來。一個(ge) ,兩(liang) 個(ge) ,就有了自己的作品。”她也有自己喜歡的藝術家,Georgia O’Keeffe 和20世紀的波普藝術都是她感興(xing) 趣的內(nei) 容。半自學的狀態給了她更多自己思考的空間,建立自己獨立的筆觸、風格

在UWC認識世界

Exploring the World at UWC

高中轉到UWC,是比較特別的一步,Yuchen說最開始是為(wei) 了學習(xi) 的需求,她想要在一個(ge) 更自由的課程係統裏學習(xi) 。而隨著時間的推進,在UWC接觸到的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的曆史與(yu) 文化背景的人,對她來說,則是更大的幫助,這些教會(hui) 她用更多的角度去看待社會(hui) 。就像對古巴的認識,在課堂上學習(xi) 了關(guan) 於(yu) 古巴的曆史之後,如果不是認識了來自拉丁美洲的同學,她就不會(hui) 有機會(hui) 認識到那個(ge) 地區真實的狀態,美妙的Pachanga音樂(le) ,熱情奔放的人民,“大雜燴式”的文化以及那種海納百川的態度。

在講述這些事情的時候,Yuchen的口吻有一種謙和,沒有一絲(si) 誇大,就像她已經給自己定好了一個(ge) 位置,她要學習(xi) 、觀察,她會(hui) 不斷做好自己的事情,什麽(me) 也打擾不了她

Yuchen對於(yu) 文化交流的熱愛可以追溯到她個(ge) 人博客的起源:她從(cong) 小學五年級開始,在博客上寫(xie) 遊記、分享自己讀過的書(shu) ,到現在,博客的內(nei) 容已經擴展到了詩歌、藝術、科學分享。她要求自己每個(ge) 月作定量的文章、創作分享,並再篩選自己的文章。記錄、篩選,思考、反思,每月如此。到如今,這個(ge) 習(xi) 慣已經保持了7年。

新加坡有很多來自印度的學生,在跟他們(men) 交流的過程中,Yuchen發現很多男生不願意談論有關(guan) 情感或者心理健康的話題,不止印度,世界各地的文化都有這樣一種傾(qing) 向。這讓她萌發了創立一個(ge) 心理輔導的公益性組織的念頭,以多角度的視野去討論心理健康。如今,這個(ge) 公益性組織早已落地,有了來自5個(ge) 國家的500多位參與(yu) 者,他們(men) 用藝術療愈、藝術創作、遊戲等等多種形式去討論、療愈心理健康問題,同時關(guan) 注各個(ge) 領域的社會(hui) 性問題,因為(wei) 很多時候,“個(ge) 人的問題其實不單單隻是個(ge) 人的原因,而嚐試不同的辦法達到我想要實現的作用,就是我最初對這個(ge) 平台的願景”,Yuchen說。這個(ge) 溫暖而充滿設計者巧思的平台叫Cheer Up,最近剛剛在馬來西亞(ya) 舉(ju) 辦了為(wei) 期三天的線下活動,參與(yu) 者超過100人。

Cheer up網站:www.cheerupproject.org

曆史、物理和藝術,都是認清現實的方式

History, Physics, and Art: Windows to Reality

除了藝術設計與(yu) 繪畫,Yuchen最喜歡的科目是曆史和物理。

把科學技術手段、以及做實驗時產(chan) 生的思路用到創作中,是她最新的嚐試。“我做了一個(ge) 虛擬的藝術裝置,畫麵中央是一個(ge) 懸空的水滴,正前方是一個(ge) 放大鏡,通過放大鏡看,看到的是很多個(ge) 水滴,到底哪一個(ge) 才是正確的?是貼得越近,就能看到真相嗎?這是我在物理課上做實驗得到的感受,因為(wei) 我發現每一次實驗的數據不是完全一樣的,我想把這個(ge) 思考延申到更多的話題裏,所以做了這個(ge) 作品。

Yuchen還畫過一幅畫,取材於(yu) 記錄越南戰爭(zheng) 的一幅照片。畫麵有棕櫚樹,還有一些粉色的、很漂亮的霧,但如果真正了解過那段戰爭(zheng) 的曆史,就會(hui) 知道那些粉色的霧其實是美軍(jun) 使用過的一種毒氣。Yuchen說:“我想討論的是在這個(ge) 相對和平的年代,是否還存在真正的惡?”

“我覺得曆史、物理和藝術,是同一個(ge) 事情,它們(men) 讓我更清楚地看現實。”Yuchen還嚐試過訓練AI把她做的科學實驗中的畫麵轉換成詩歌,並融入到藝術作品。不論哪一個(ge) 學科,對Yuchen而言,都是她探索這個(ge) 世界的工具。

斯坦福e-China——更大的啟發

Stanford e-China: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這也是斯坦福e-China項目對Yuchen來說很有意義(yi) 的原因。在項目裏,她了解了更多關(guan) 於(yu) 科技的內(nei) 容,並受啟發學習(xi) 了3D建模的技術,這些都讓她開拓視野、認識了更多的媒介。尤其是其中的Design Thinking課程,教會(hui) 她如何具有一個(ge) 係統性的設計思維,比如如何鎖定目標群體(ti) 、如何確定用戶需要什麽(me) 等等。

跟不同領域的教授溝通也很愉快,會(hui) 得到很多深刻啟發。比如有一節課老師很自然地講到尼日利亞(ya) 的貨幣係統,他們(men) 用手機流量當作貨幣,然後老師會(hui) 帶著學生分析,讓Yuchen感到,她所認知的這個(ge) 世界,其實有很多不同的可能性。

斯坦福e-China作為(wei) 線上項目,反而有很強的實踐性。Yuchen說他們(men) 當時是跟美國的學生一起做project,討論了很多中美差異的話題,老師更會(hui) 鼓勵大家一起創作設計作品,而不會(hui) 僅(jin) 僅(jin) 停留在討論。

Design Thinking的課程,Yuchen之前了解過一點,在項目中學習(xi) 過之後,有種更切身的體(ti) 會(hui) 。“有一本基於(yu) Design Thinking的書(shu) 叫Designing Your Life,它其實是提倡解決(jue) 問題的一種方法,幫助人去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me) 。

在項目之後,Yuchen說她更加理解設計對社會(hui) 和文明的重要性。“藝術設計、科學無時無刻不在影響我們(men) 的生活方式、我們(men) 的文化,這些影響就發生在每一個(ge) 推動社會(hui) 發展的創新裏。

把我們(men) 連在一起的交叉點

Connecting the Dots

Yuchen喜歡看電影,她說電影的出現可以凍結住流逝的時間,一部電影可以無限地重複播放,跨越時代。而跨越不同的時代、文化背景,是她成長的信念。“不同的人,無論來自怎樣的背景,我們(men) 都一定能找到共同的事情,找到這種交叉點是很吸引我的東(dong) 西,也是幫助我行動和創作的動力。”Yuchen說當她路過貧民窟的時候,看起來感覺自己跟裏麵的生活完全不同,但她認為(wei) ,一定有一個(ge) 點,可以把他們(men) 連結在一起。

設計做的就是連結的工作。想到可以讓不同的人群合作,共同發展,這件事情會(hui) 讓Yuchen感到興(xing) 奮和希望。流行於(yu) 上世紀60年代並一直活躍至今的EAT(Experiments in Art and Technology),是Yuchen特別喜歡的團體(ti) ,這個(ge) 團體(ti) 致力於(yu) 搭建藝術家與(yu) 科研工作者合作的平台,這種思路給她很重要的啟示。藝術與(yu) 科技是不同的思維方式,但把這兩(liang) 個(ge) 放到一起的時候,大家的關(guan) 注點不是誰成就了誰,而是合作。藝術家們(men) 關(guan) 注科技,反思科技泛濫的後果,科技也通過藝術達到了向人文關(guan) 懷邁進的結果。

如果要跟想要參加斯坦福e-China項目的同學分享,申請以及學習(xi) 中一個(ge) 很重要的因素,Yuchen覺得是passion,“支撐我每一天起床的,是今天我有一個(ge) 期待的事,這種感受會(hui) 減少很多的不愉快。”最後,帶著她一貫溫暖而堅定的語氣,Yuchen說:“另外就是學會(hui) 探索自己,無論在學習(xi) 還是生活當中,都是特別重要的事。也會(hui) 得到很不一樣的啟發。”

我們(men) 正在接受2023年秋季課程的申請! 申請截止日期為(wei) 2023年9月上旬,請感興(xing) 趣的同學抓緊時間。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科研成果如何做到價值最大化一稿多用?

下一篇

VCE中文第一語言考官解讀Personal Writing高考最新出現文體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