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SZ真的很難嗎?

本人少說也教過百來號學生,平均每位學生在我這都學習(xi) 了一年,少的個(ge) 把月,多則3、4年,他們(men) 中大部分都以自招的方式進入了SZ數理班

雖然我的許多學生是以高中競賽為(wei) 目標,自招錄取隻是順帶完成的事情,但也有一些學生初中在SZ初中部以外的學校讀書(shu) ,最終在3年之後通過自招考取SZ

前者數競生,對於(yu) 一般學生參考價(jia) 值較低,而後者通過自招考取SZ數理班的學生,則是大家的最佳學習(xi) 案例。

以他們(men) 作為(wei) 模板,我將一些共性經驗寫(xie) 下來與(yu) 各位分享。以下均為(wei) 真實案例總結,歡迎對號入座!

自招必經之路

 01小奧入門

對於(yu) 自招來說,小奧就是入門課程。許多數學的思想都是在小奧的學習(xi) 中生根,在自招中開花比如等量代換,整體(ti) 思想,演繹思想(行程),不變量,反證法,反麵思考,歸納,構造與(yu) 論證,容斥,方程等等。

就知識點而言,自招考試中有一些在初中課本中完全不學習(xi) (應該說不再學習(xi) ),但在考試中卻有所涉及的內(nei) 容,比如初中數論中進製的表達、分小數互換、整除分析等,是會(hui) 貫穿許多自招數論代數題型的;排列組合中對組合數和排列數的應用計算、對應法、傳(chuan) 球等作為(wei) 簡單排列組合,也可能在自招考試中被涉及。而這些知識點有很多,就不在此一一詳細列舉(ju) 了。

雖然上述內(nei) 容在專(zhuan) 業(ye) 一點的SZ自招課程中也會(hui) 有相應的講解和練習(xi) ,但比起小學階段就接受大量的訓練,考試形成的肌肉記憶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學習(xi) 小奧又多了一個(ge) 目標,就是為(wei) 3年後的自招打下堅實的數理基礎

02、初中課程加速加深

初中課內(nei) 數學加深內(nei) 容需要在1~1.5年的時間內(nei) 學完,為(wei) 後續課程騰出時間

有些學生會(hui) 在小學就學掉一部分,到了初中隻是夾帶著進行鞏固。很多家長會(hui) 說,我孩子六年級就已經學完初中內(nei) 容了,其實這並不能說明太多的問題。

所謂“加深內(nei) 容”,並不全是中考的內(nei) 容,而是在校內(nei) 知識點上延伸出來的相關(guan) 奧數內(nei) 容(可以參考老的初中數學聯賽)。另一方麵,不能隻學不考,要確保學懂會(hui) 做。

SZ3+2會(hui) 為(wei) 學生每周考一次試,俗稱周爽。考察的內(nei) 容一半基礎一半奧數為(wei) 的就是防止學生在初期加速學習(xi) 的過程中產(chan) 生浮躁的情緒。周爽在初二下學期的時候就會(hui) 漸漸失去了作用。

03、係統地學習(xi) 教材外的內(nei) 容

在學習(xi) 完初中加深課程後,我們(men) 就需要對自招涉及的競賽內(nei) 容進行學習(xi) 其中便包含有代數,數論,幾何這三大模塊。

學習(xi) 這部分內(nei) 容可以分為(wei) 兩(liang) 條路徑,其一是直接學習(xi) 高中聯賽二試的內(nei) 容,這適合天賦極佳的數競生;其二是專(zhuan) 門針對自招考試內(nei) 容進行學習(xi) ,適合沒有太多數學競賽基礎的學生

到這裏許多家長可能要說,那我直接去學高中聯賽就行了。數競生自然沒問題,可你捫心自問,你家娃真的可以走數競這條道路嗎?

對比高聯和自招,二者方向不同,學習(xi) 的深度有天壤之別。

高中聯賽(尤其二試)的學習(xi) 周期長(短時間沒有結果),學習(xi) 強度大。學生可能花了大量精力去學習(xi) 高中聯賽,但結果是無法學成,回過頭來,做與(yu) 自招難度相當的題目,也同樣會(hui) 一知半解;大量的時間花在競賽上,還可能導致綜合成績不理想。就性價(jia) 比而言,隻針對自招而學可以避開很多沒必要學習(xi) 的高深內(nei) 容,並把有限的時間,留給自招的練習(xi) 和鞏固

04、考前衝(chong) 刺

考前衝(chong) 刺是最後半年(也有的是最後三個(ge) 月)的主旋律,主要是加強做題的手感新版自招政策至今已實施3屆,每一屆的試題風格基本穩定。所以我們(men) 要做的是努力補齊短板,不停地做類似的題目來穩定手感

這個(ge) 時候有些家長們(men) 的常規操作是找SZ校內(nei) 老師開課。我認為(wei) 若是覺得某位老師講的不錯,安排合理,題目風格與(yu) 自招相似,不妨給學生加一節,這是非常值得的。

但是如果隻是為(wei) 了那點“小心思”,我勸各位早點收手。再三強調當下的自招,題目不可能是他們(men) 出的!不可能是他們(men) 出的!

05、穩定的綜合成績

綜合成績不但是最終錄取的重要標準(占綜合分的60%,515分的控製線),也是獲取自招考試資格的重要參考。

據本人了解,2023年SZ分了幾批將自招考試資格分發出去,其中重要的參考為(wei) 一、二模成績,校內(nei) 排名(當然若是還有其他參考本人就可能不知道了)。所以想用“還可以去考自招”為(wei) 借口,掩飾偏科的同學,你們(men) 好自為(wei) 之。

如果自招未能錄取的,有中考成績做底,還有機會(hui) 在指標生的環節錄取。雖說我一直不讚同退路思維,但還是值得一說,畢竟今年就有活生生的例子。

學生必備特質

01、天賦、韌性和努力!

什麽(me) 樣的天賦可以嚐試考SZ?在我看來,隻要學校數學常規考試不低於(yu) 90分,都代表滿足天賦要求但是我認為(wei) 最重要的判斷依據還不是天賦,而是韌勁和努力。

韌勁指的是在麵對困難時候,所能激發出的意誌力和潛力。這裏一定要注意區分韌性、要強和逞強。韌勁是不甘落後,想方設法的趕超,同時虛心向別人學習(xi) ,直麵自己的不足,隻要覺得有價(jia) 值就要死磕到底的精神。

要強和逞強就隻是表麵上的工作,想要得到表麵上比別人“好”的結果,通俗一點說就是“別人不做我也不做,別人做了我就意思一下,覺得自己也做過就行”。

努力是指高標準的要求自己,高標準的完成任務。

02、堅定的信念

信念的力量是強大的,信念徹頭徹尾地改變一個(ge) 人隻需要一年。

我的一些學生想讀SZ的願望是從(cong) 小升初就開始的。他們(men) 因為(wei) 各種原因在小升初的時候沒有成功進入SZ初中部,於(yu) 是他們(men) 下決(jue) 心,3年後再戰。

三年中他們(men) 憋著一股勁兒(er) 學習(xi) ,最終在放棄了四大簽約資格的情況下,三個(ge) 誌願(自招,指標生,第一誌願)全填SZ,孤注一擲,並最終以很高的綜合分錄取(他們(men) 之中很多人甚至中考裸分也能夠錄取SZ)。

反而是一些SZ初中點招的學生進去之後,覺得學校一定能夠保送自己進高中,最後因為(wei) 成績不理想無法錄取,而出走其他高中。

更極端的案例——我一位學生的故事:

從(cong) 堅信要學數學競賽開始,用半年時間考進省隊,獲得銀牌;中考前三個(ge) 月開始突擊各科知識,中考57x,進入SZ;第二次進省隊,用了一年時間,獲得金牌,高二拿到了北大的錄取通知書(shu) ,現在去讀大學了。

從(cong) 他身上,我也看到了信念的力量,從(cong) 決(jue) 定數競到北大,一個(ge) 十幾歲的孩子,可以為(wei) 了目標,堅定不移地付出專(zhuan) 注與(yu) 努力,最終有所收獲。

03、提高執行效率

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有過人的執行效率:

(1) 樹立目標,拆分任務,執行計劃衝(chong) 擊目標,對結果負責

(2) 選擇上一個(ge) 課,就把這個(ge) 課上好,中途不輕易更換老師,努力完成作業(ye) ,對好答案,有問題及時提問;

(3) 能在學校做完作業(ye) ,就不把作業(ye) 帶回家,妥善安排好課後時間,為(wei) 其他課程騰出時間;

(4) 常年與(yu) 老人機、電子手表相伴。絕大部分人不喜歡玩遊戲(他們(men) 是真心覺得遊戲無聊),喜歡玩遊戲的也會(hui) 將遊戲時間控製在每周1小時;

(5)真實的數競生:能夠對數競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同時綜合成績也很強。(虛假的數競生:我隻有數學好,其他都不行)

家長的配合

01、父母的支持

天下父母都有一顆找退路的心,“如果考不好,我們(men) 還能……”。退路一般會(hui) 退到最差的結果上去。

父母可以尋找退路,但是不能用退路來安慰孩子。讓孩子麵對結果,分析失誤的原因,強調目標以及完成的進度。隻有心無旁騖,一心一意地朝著一個(ge) 目標奮鬥才最有可能成功。

父母也並不需要懂數學,在我的學生中很多父母都不懂數學。

那麽(me) 父母要做的就是以下兩(liang) 條:

1、給孩子找到一個(ge) 學術上,亦師亦友的寄托(我經常是那個(ge) 寄托,說實話是真累);

2、不要忽視孩子與(yu) 你的溝通,耐心聽完孩子給你講出來的每一道數學問題,即使你可能聽不懂,但千萬(wan) 不要以“聽不懂”去回避,你不懂也可以問,可以為(wei) 他找老師幫助他,對不對?

3、也是最重要的,做好後勤工作

02、提早布局

提到多早?我認為(wei) 小學五六年級開始布局,從(cong) 學科上,習(xi) 慣上,目標上,這三個(ge) 要素進行布局。

學科上,上小奧; 習(xi) 慣上,直麵錯誤,吃苦耐勞; 目標上,一定要考進SZ!

以上就是一位3年SZ自招老將的經驗之談,如有問題概不負責。其實在這一輪一輪的內(nei) 卷中,能夠堅持到最後的人是寥寥無幾的,自然考上也不是什麽(me) 難事。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CTB創新挑戰賽暑期輔導課程報名開啟

下一篇

廣州19所AP國際學校那幾所比較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