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23成碩的準研究生們(men) 還沒正式入學,24考研的號角已經吹響。

近日,隨著各校2024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陸續發布,考研人的神經也日益進入戰鬥狀態。畢竟,誰都知道,現在“成碩”有多難。

而在這些人中,最緊張的,或許是那些人文學科主幹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考生——考研難,而想在這些學科專(zhuan) 業(ye) 考上研,難上加難。

文史哲考研,有多難?  

文史哲——文學、曆史學、哲學三巨頭,是公認的人文學科主幹學科。已故複旦大學教授汪堂家在《為(wei) 何要高度重視人文科學》一文中便明確表示:“不管人們(men) 如何界定‘人文科學’,文、史、哲始終是人文科學的主幹。”在今年吉林省《關(guan) 於(yu) 吉林省公辦普通高校本科學費結構性調整的通知》中,原文則將“哲學、文學、曆史學”明確定義(yi) 為(wei) “人文科學類”。而學這三門學科的人,通常被稱為(wei) “純文科生”。

縮招,家常便飯

純文科生成碩難,首先便表現在文史哲學科專(zhuan) 業(ye) 研招人數少上。

這幾年,研究生擴招是大趨勢,根據《2022年全國教育事業(ye)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僅(jin) 在2022年,研究生招生數就比上年增加了6.60萬(wan) 人,增長5.61%。

不過研究生總體(ti) 擴招,和純文科生沒什麽(me) 關(guan) 係,畢竟,對於(yu) 文史哲學科專(zhuan) 業(ye) 而言,大擴是做夢,小擴是奇跡,不擴是正常,縮招則是家常便飯。軟科搜集了部分“雙一流”高校相關(guan) 數據,對比了近五年高校整體(ti) 擬招人數及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擬招人數的增長情況:

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從(cong) 擴招比來看,無論是傳(chuan) 統的人文學科強校、綜合院校還是理工院校,研究生整體(ti) 擴招的幅度都很明顯,然而,與(yu) 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擴招跟不上趟、縮招重拳出擊”的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五年間,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擴招26.3%,而作為(wei) 優(you) 勢學科專(zhuan) 業(ye) 的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擴招僅(jin) 4.5%;武漢大學整體(ti) 小擴4.5%,可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招生數大退13.7%;南開大學整體(ti) 縮招,不過,其整體(ti) 縮招0.5%,而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縮招24.8%……

對手,八方來襲

與(yu) “少招”配套的,還有越來越多的“競爭(zheng) 對手”

《2023年全國研究生招生調查報告》顯示,全國考研人數從(cong) 2016年起便進入了高增長階段,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已經攀升到了驚人的474萬(wan) 人。

整體(ti) 考研大熱,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也不能幸免。根據華東(dong) 師範大學官方發布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報考錄取數據(不含推免生),2021年,中國語言文學係全係專(zhuan) 業(ye) 還是872進57,報錄比6.5%。僅(jin) 僅(jin) 過了兩(liang) 年,這一數據便在2023年攀升至905進55,報錄比6.1%。中國古典文獻學專(zhuan) 業(ye) 2021年隻有3個(ge) 人報考,在錄取人數隻增長了1的情況下,2023年有30人報考,報考人數增長900%!

考題,全麵升級

“競爭(zheng) 對手”大增,試題也不讓人省心。

以專(zhuan) 業(ye) 課自命題為(wei) 主的文學學科專(zhuan) 業(ye) 考研為(wei) 例,近年來,文學學科專(zhuan) 業(ye) 考研招收院校普遍將考研範圍由小綜合變為(wei) 大綜合

原本,各專(zhuan) 業(ye) 的考生隻需要準備與(yu) 所考專(zhuan) 業(ye) 直接相關(guan) 的書(shu) 目及內(nei) 容,如研究中國民間文學的學生,專(zhuan) 業(ye) 課便隻需專(zhuan) 攻“民間文學”與(yu) “民俗學”;有誌學習(xi) 中國古代文學的,便大多隻需將“中國文學史”與(yu) “文學理論與(yu) 外國文學史”吃透,考綱也寫(xie) 得很明確。

而現在,在許多院校的文學學科下,無論什麽(me) 專(zhuan) 業(ye) 方向,學生均考涉及所有方向的大綜合試卷。如此一來,如果按照每個(ge) 小方向備考需1~2部專(zhuan) 業(ye) 書(shu) 來計算,考生總共起碼也要準備一二十部書(shu) ,疊頁碼“成千上萬(wan) ”不在話下——而這還隻是專(zhuan) 業(ye) 課的備考準備。如此一來,備考陣線勢必拉長,考生的“沉沒成本”也無形中飆升了不少。

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北京師範大學808中國語言文學基礎考試大綱(截圖自北師大研招網)。808是北師大文學院除課程與(yu) 教學論專(zhuan) 業(ye) 和文學創作專(zhuan) 業(ye) 外所有開設專(zhuan) 業(ye) 的專(zhuan) 業(ye) 考研科目之一,是毫無疑問的“大綜合”。

招生人數少、報錄比慘烈、備考難度高……種種原因,都使得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的考研人越考越難。這些都直接反映在了節節攀升的國家線上:六年前分數線排名同年各學科專(zhuan) 業(ye) 第一的文學類專(zhuan) 業(ye) ,六年後還是冠軍(jun) ;哲學類專(zhuan) 業(ye) ,六年暴漲43分;分本就不低的曆史學類專(zhuan) 業(ye) ,上漲同樣穩健。

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過五關(guan) ,斬六將,純文科生,成碩,太難!

“難,也得考”  

純文科生成碩難,然而,力爭(zheng) “上碩”又是許多純文科生不得不做的事情。

一方麵,“文科就業(ye) 難”是客觀現象。

根據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ye) 力調研報告》。2022年理科、工科的就業(ye) 簽約率分別為(wei) 29.5%和17.3%,而人文學科畢業(ye) 生的就業(ye) 簽約率僅(jin) 12.4%,不到理科生的一半。《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市場景氣報告》則顯示,長期以來高校畢業(ye) 生較為(wei) 青睞的互聯網與(yu) 教培行業(ye) 等招聘需求縮減,這意味著,對於(yu) 這些文科生來說,能選擇的崗位更少

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圖源: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ye) 力調研報告》

教育行業(ye) 是人文學科專(zhuan) 業(ye) 學生的一大就業(ye) 去向,與(yu) 教培行業(ye) 需求驟減相應的,是節節攀升的中小學校招聘要求

盡管各地學校的校招公告中,對應聘人的學曆要求大多為(wei) “本科及以上”,但從(cong) 實際錄用情況來看,想要去比較好的中小學校,碩士文憑才是相對保險的“入場券”。如深圳市鹽田區公布的2022秋季應屆生擬聘用教師名單顯示,中學語文、曆史、政治公示的8個(ge) 錄用人選中有7個(ge) 就是研究生碩士,碩士比為(wei) 87.5%,而中學物理、數學、化學教師碩士比則為(wei) 75%。

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2022年深圳市鹽田區教育係統應屆畢業(ye) 生擬聘用人員名單(中學政治、語文、曆史教師部分)

另一方麵,研究生比本科生在薪酬確實具備顯著優(you) 勢,北京大學“全國高校畢業(ye) 生就業(ye) 狀況調查”課題組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就業(ye) 收入方麵,2021年博士、碩士、本科、專(zhuan) 科的月起薪算數平均值分別為(wei) 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數分別為(wei) 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力爭(zheng) 上碩,也是普遍畢業(ye) 薪資不高的眾(zhong) 多純文科生們(men) “錢袋子”攸關(guan) 的選擇。

“因為(wei) 熱愛”  

在眾(zhong) 多的現實原因之外,還有一項看上去“虛無縹緲”,但又確實真實存在的原因,在後麵支撐著文史哲學生們(men) 跋山涉水、不斷拚搏,那便是“熱愛”。

在社交軟件“小紅書(shu) ”上,“楊寧”二字是流量密碼。他是一名現任教於(yu) 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的大學老師,其關(guan) 於(yu) 人文學科重要性的議論,被網友反複引用、點讚,引起了很多文科生的共鳴:

純文科生,考研有多難?

截圖自:小紅書(shu)

因為(wei) 熱愛,所以想繼續研究、繼續探索其中奧妙,學深學透——這是很多越考越難、越難越考的純文科生們(men) 考研的純粹想法。

近年來,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人文學科的重要性。《2022抖音知識年度報告》顯示,2022年觀看高校直播的抖音用戶達9500萬(wan) ,收藏量最高的十大高校公開課中,文史哲課程占了四席。而粉絲(si) 最多的十大高校認證教授中,來自文史哲學科的教授便有5位

人文學科,一點也不冷。我們(men) 相信,在新時代下,文史哲學科專(zhuan) 業(ye) 的學生們(men) 能綻放出屬於(yu) 自己的光芒,點亮人文學科獨有的知識燈塔。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年美國西北大學CTD天才營(中國站)開放秋季營申請通道

下一篇

北京朝陽區媽媽圈熱議的美國AMC數學競賽詳細介紹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