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為什麽更加鼓勵大家出國讀博?

為(wei) 什麽(me) 要出國念PhD?

服務了這麽(me) 多的博士學生,總會(hui) 像朋友一樣和他們(men) 聊下為(wei) 什麽(me) 要出國讀博。

他們(men) 總會(hui) 告訴我,首先自己不想就這麽(me) 在國內(nei) 一輩子。本科或者碩士期間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學到了技術,也看到未來的工作狀態,那種安穩靜止的生活有時會(hui) 讓他們(men) 覺得恐懼。

其次碩士期間接觸到大量實驗,從(cong) 最開始的茫然,到後來辛苦抓狂,到後來逐漸的成就感,最後居然逐漸覺得看文獻做實驗是蠻有趣的事情。那種遇到問題,再憑借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解決(jue) 問題的感覺,讓他們(men) 越發有興(xing) 趣。

第三,在讀研期間,能看到國內(nei) 的博士學習(xi) 和碩士階段並沒什麽(me) 明顯的區別,大家都在實驗室混著日子,但是學院經常邀請國外的教授來講座交流,逐漸覺得國外的研究生教育是不一樣的體(ti) 係,可以真正的培養(yang) 和訓練人才,而不是像國內(nei) 一樣幹苦力混文憑等畢業(ye) 。

第四,他們(men) 一直都有很強烈的走出去看看的想法。總會(hui) 認為(wei) ,一個(ge) 美國的PhD,無論是學習(xi) 過程中,還是在學習(xi) 完以後,都能給帶來更開闊的視野。雖然很多前輩會(hui) 覺得PhD畢業(ye) 找工作也沒那麽(me) 容易,在實驗室當萬(wan) 年博後是一件多麽(me) 可怕的事情。但是學生仍然執著的相信Dr. 的頭銜會(hui) 給未來帶來更多可能。

考試——也許關(guan) 鍵但不是絕對

所有準備出國的人都避不開托福/雅思和GRE的考試,大概很多人(特別是很多還沒有正式準備出國的人)說到準備出國,腦海裏唯一浮現的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複習(xi) 英語準備考試。

悲劇的是,很多學生整整半年的時間反複折騰著兩(liang) 個(ge) 考試,最後還是沒有折騰出一個(ge) 可以被稱為(wei) “impressive”的成績。雖然到後來申請結束後發現這兩(liang) 個(ge) 考試成績,可能遠沒有想象的那麽(me) 重要。

GT成績到底有多重要?

關(guan) 於(yu) GT考試成績在申請過程中的重要性,一直是大家爭(zheng) 論不休的問題。學生會(hui) 認為(wei) 用好的GT成績來為(wei) 自己並不優(you) 秀的背景加分。當他反複考,卻總也考不到一個(ge) 好成績的時候,會(hui) 感覺非常絕望,懷疑自己,想要徹底放棄。但是就我知道的,GT對於(yu) 研究型的PhD來說,可能真的沒有大家想的那麽(me) 重要。

不是告訴大家GT考試可以輕視,隻是真心希望普通但是充滿渴望的同學,即便在GT成績不如意的情況下,也可以保持希望和積極的心態。

個(ge) 人材料準備篇——也許它們(men) 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CV,PS,推薦信,到底有多重要?GT成績,GPA,發表的文章水平差強人意,CV和PS很可能就是讓你申請成功的重要利器。

到底怎麽(me) 才是好的個(ge) 人材料呢?也是個(ge) 讓人在申請過程中相當不知所以和糾結的問題。

撰寫(xie) 材料是一個(ge) 從(cong) 絕望到希望再絕望再走向希望的過程,不管大家在網上看多少經驗分享,多少講解,多少模板或者例子,最後對你的PS真正有用的,還是自己的思考,對過去經曆的思考,對未來的學習(xi) 目標的思考,對自己為(wei) 什麽(me) 選擇這條路的思考。

網上各種各樣的PS或許可以讓你看到一個(ge) 漂亮的故事,但是對於(yu) 你們(men) ,還需要講出自己的精彩故事。幫你修改的人或許能告訴你能加上哪些部分,怎樣調整結構,怎樣對語句潤色,但是這個(ge) 故事隻能屬於(yu) 你自己。你為(wei) 什麽(me) 是一個(ge) 適合的申請人,你到底有怎樣的熱情和動力投入研究和學習(xi) ,隻能由你來告訴招生的人。

擇校套磁——容易被忽略的重要一步

個(ge) 人感覺選校很重要,說到選校,好像大家都習(xi) 慣一筆帶過。也許是專(zhuan) 業(ye) 不同,每個(ge) 人的情況不同,選校的方法和標準差異很大,所以難以給出好的建議。這一步並不簡單,我願意把自己選校的經驗跟大家分享,希望那些還沒開始選校,或者還沒完全投入申請的同學可以有一些感性上的認識。

我建議的選校分為(wei) 以下幾步:

1、拿到本專(zhuan) 業(ye) 的學校排名

這個(ge) 方法有很多種,比如查USnews的專(zhuan) 業(ye) 排名,如果專(zhuan) 業(ye) 有些小眾(zhong) ,找不到USnews排名,在看下類似NIH這樣的專(zhuan) 業(ye) 網站上,這個(ge) 排名不僅(jin) 清楚的看到哪些學校的實驗室finding充足,也大大縮小了選校的範圍。

2、根據這個(ge) 排名,登陸學校官網,找到相關(guan) 項目鏈接

這一步聽起來簡單,但是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很多麻煩,因為(wei) 並不是每個(ge) 學院都有phd的program,有些直接沒有,有些是項目合並起來的,有的學院有一大堆graduate program,但全都不是phd,而是其餘(yu) 的項目,所以這項工作花費的時間會(hui) 大大超過你的預計。

而且選校原本不是簡單的事情,申請這條路上,可能每件事情都沒有絕對的對錯,但是一點點的漫不經心,就可能讓我們(men) 錯過不少機會(hui) 。

3、仔細閱讀項目的官方介紹。我覺得在閱讀項目介紹時,至少可以做以下幾件事情

3.1 根據項目介紹,排除不適合自己的學校

比如要求做WES認證;比如GPA要求3.5以上(這個(ge) 要求越發普遍)……特別要說明的一點是,大家也不要對官網上的要求過於(yu) 恐懼,比如很多學校會(hui) 提到GRE通常多少多少分才是有競爭(zheng) 力的申請人,或者AW需要XX分。我不能肯定的說忽略這樣的要求,我見過AW沒到4,學校要求額外麵試的,申請可能就是一件實力加上運氣的事情。如果大家多給自己一些機會(hui) ,也就多給了自己一些運氣的可能。

3.2  搜集信息,進行總結

選校時候做個(ge) excel表格,我覺得是個(ge) 很棒的工作。學校多的時候各種信息可能會(hui) 讓我們(men) 頭昏腦脹,顧此忘彼。做一個(ge) 表格,記錄一些選校信息,比如GT,GPA的要求,比如申請費用,截止日期,和一些個(ge) 別的申請要求(比如有些學校要求財產(chan) 證明,有些學校的ps有字數要求)可以讓我們(men) 對自己要申請的工作更加有條不紊。

3.3 了解項目,了解自己將來的工作

讓我真正驚歎的是美國的PhD教育是相當嚴(yan) 謹的模式,從(cong) 課程設計,實驗室的輪轉,到journal club,到中期的資格考試,我看到這五年的項目念下來,是實實在在可以可以讓你在這個(ge) 領域得到學習(xi) ,因為(wei) phd項目是一個(ge) 真正的人才培養(yang) 項目。比如,開題報告是需要用NIH的基金申請格式寫(xie) 的,而針對這個(ge) ,有的學校竟然甚至有專(zhuan) 門的academic paper的寫(xie) 作課程,如果在國內(nei) 讀碩士時候,導師突然說,你最近有空不?給我寫(xie) 個(ge) 自然學科的申請材料,過兩(liang) 周後交給我。體(ti) 會(hui) 過這種一頭霧水的同學們(men) ,你懂的。

另外,仔細閱讀官網上的項目介紹,可以為(wei) 我們(men) 寫(xie) ps和麵試都帶來很多幫助,當想要描繪自己的成長目標,當想要解釋為(wei) 什麽(me) 自己選擇這個(ge) 項目的時候,又說不出地道英語的時候,不同學校的官網,都可以給我們(men) 帶來很多精彩的表達。

4、仔細閱讀項目的導師介紹,尋找和自己的背景和興(xing) 趣合拍的導師

這一步的工作其實可以歸為(wei) 套磁,但是這一步又是在選校的重要依據。因為(wei) 我們(men) 可以對那些教授和我們(men) 的研究背景特別match的學校重點考慮。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選校工作,隻是經驗之談,希望對從(cong) 來沒有經曆過這個(ge) 工作的同學有所幫助。但我最想說的是,大家一定要盡量多了解一些學校情況,結合自己的背景,和所有能得到的信息,做出謹慎判斷。不要因為(wei) 覺得選擇多而輕易排除或者丟(diu) 掉任何一個(ge) 學校(當然也不能一味的擴大申請範圍)。

我相信所有選擇了出國留學這條路的同學們(men) ,都是放棄了很多,拿出了決(jue) 心的勇敢孩紙,當我們(men) 堅強的啃下GT的時候,也應該多拿出一點心思好好選擇要申請學校,因為(wei) 當我們(men) 選擇到一個(ge) 好的學校,可能就為(wei) 我們(men) 的未來打開了一條路。這些都是為(wei) 了讓自己能夠在申請的跑道上贏過競爭(zheng) 者,但是選校,卻是直接決(jue) 定我們(men) 是否走上一條對的跑道。

最後說一下套磁。

在選校的時候就兼顧著了解該項目有哪些教授和自己的研究背景match。有的學校網站上有很詳細的教授研究介紹,有的學校就做得差一些。這個(ge) 時候就需要我們(men) 盡量用一切手段去挖掘信息。比如會(hui) 把教授的姓名複製到pubmed上搜索這個(ge) 教授的文章,也可以複製到NIH的網站上去看這個(ge) 教授近年申請到的基金。最後在每個(ge) 學校鎖定一個(ge) 研究match,資金充裕的老板,開始讀他的文章,然後開始寫(xie) 信。

一開始如果找不到和自己背景match的教授,就覺得好失望,但是如果發現有特別match的老板,而且資金還充裕,就會(hui) 覺得特別開心,然後趕緊下一堆該教授的文獻下來。讀文獻當然是個(ge) 糾結的過程,至少對於(yu) 很多科研菜鳥來說,要在短時間內(nei) 讀懂這個(ge) 教授做什麽(me) ,然後還要找到和自己科研背景的切入點,然後寫(xie) 出一封內(nei) 容充實語言地道的信,還不能是每個(ge) 教授都一樣的模板。這樣的工作量和難度,實在是讓人想撞牆。

不過,緊接著就是一個(ge) 有可能讓人極度崩潰的階段。在花了大量精力選老板,精讀文章,寫(xie) 信,然後信心百倍的發出email之後,一封兩(liang) 封,沒有回音,三封四封,石沉大海,五封六封七封八封,都隻有偶爾的“謝謝你的關(guan) 注,但是我實驗室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博士生”的委婉拒絕的時候,難以形容自己絕望的心情。即便如此,在每一次失望之後,都硬打起精神,開始讀下一個(ge) 教授的文章,寫(xie) 下一封套磁信。

是的,在整個(ge) 準備申請的過程中,有可能遇到掙紮,不管是準備考試,寫(xie) 個(ge) 人材料,還是選校和套磁,因為(wei) 不了解而輕敵,到逐漸認識事情的難度,硬著頭皮艱難前行,到逐漸提高能力,看到曙光,然後又被新的現實打擊而跌入穀底。但是如果我們(men) 即使麵對絕望也不曾放棄,那麽(me) 我們(men) 就會(hui) 從(cong) 絕望一直走到希望。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臨近申請季托福成績居然被取消!這些踩雷行為千萬要注意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