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申請輪次的設置早已不是秘密,相信大家都對早申請和常規申請兩(liang) 個(ge) 概念都已有所了解,除去加州係大學的申請係統稍有不同以外,大部分院校的申請階段都在以下三個(ge) 類型的範疇內(nei) ,即是我們(men) 剛剛提到的早申請,常規申請,以及滾動申請。
為(wei) 了在申請時避免踩雷,同時也為(wei) 了更好的利用不同申請輪次的特點,我們(men) 需要在徹底理解這三個(ge) 申請類型之後,建立合理的申請策略。
了解輪次
首先,早申請分兩(liang) 大類,Early Decision和Early Action,而在一些院校(通常是學術實力很高的大學),則會(hui) 設置Single Choice Early Action,或稱Restricted Early Action,以上可以被簡稱為(wei) ED、EA、SCEA/REA。
01 ED(Early Decision)
ED申請是申請中最早且最具約束力的申請階段。
在ED申請中,申請者隻能申請一所學校,如果獲得了院校Offer,則必須選擇該校Offer,相當於(yu) 後續的其他申請階段都和該申請者無緣了。
在申請ED前,家長和高中的counselor要一起簽一份協議,承諾隻要學校錄就一定去,家長和學校相當於(yu) 要為(wei) 學生做背書(shu) 。
很多高中也有政策明確隻會(hui) 為(wei) 一所ED學校送成績單。
ED協議並沒有法律上的強製約束力,學校沒辦法強迫一個(ge) 學生入學,然而違約依舊會(hui) 造成嚴(yan) 重的後果。
對於(yu) 學生本人來說,若是ED了兩(liang) 所學校,被發現後兩(liang) 所學校都會(hui) 撤回錄取,學生的誠信在美本大學係統內(nei) 將會(hui) 遭受嚴(yan) 重的汙點。
在有聯絡的校際內(nei) ,很可能所以知悉了這個(ge) 消息的院校都不會(hui) 再錄取該學生。
此外,對於(yu) 他人來說也有後果,美本的錄取同樣會(hui) 考察申請者的高中,若是該校的學生曾有過學術不誠信,申請造假,以及撕毀ED協議等行為(wei) ,將會(hui) 極大程度影響學生畢業(ye) 高中未來的錄取成績。
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回旋的餘(yu) 地。
第一,如果學生在申請時就已經證明了經濟上有困難而學校沒有提供足夠的助學金/獎學金來cover上學的成本,學生可以嚐試跟學校協商不去,但學校不一定會(hui) 同意,學生也可以再與(yu) 學校協商提供更多的助學金。
第二種是遇到特殊情況,比如若學生自己或家庭發生一些重大變故,導致沒辦法按時入學,但這種情況學校一般也隻會(hui) 同意先defer一年入學,不會(hui) 直接免去學生的必須入學的義(yi) 務。
比方說康奈爾大學,官網就明確說明了他們(men) 處理過很多類似的情況,若有學生因特殊情況需要違反ED的協議,及時找他們(men) 說明即可。
02 EA(Early Action)
EA並不具備約束性,可以申請不止一所。
EA是另一個(ge) 早申請的階段,常規的EA和ED的不同點在於(yu) ,它並不具備約束性,可以申請不止一所。
然而,在一些優(you) 秀的院校中,它們(men) 會(hui) 采用限製性的EA,即REA或SCEA。
它們(men) 的特點在於(yu) ,雖然依舊沒有約束性,被錄取後可以選擇拒絕Offer,但是隻能申請一所,當你申請了這些院校的REA/SCEA後,將不能再申請其他學校的ED或者EA。
目前采用此類限製性EA政策的學校隻有6所——哈佛、普林斯頓、耶魯、斯坦福、聖母大學、喬(qiao) 治城大學,而它們(men) 對於(yu) 限製性EA也有一些細微的差距,其中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允許學生同時申請軍(jun) 事院校和海外院校的早申請,而聖母大學和喬(qiao) 治城大學允許學生同時申請其他學校的EA。
MINTON
概括性總結:
ED:
1. 早申請階段之一,僅(jin) 可以申請一所,需要簽署協議,若被錄取必須接受offer。
2. 若違約將有嚴(yan) 重後果。
EA:
早申請階段之一,可以申請多所,不具備限製性。
REA/SCEA:
1. 早申請階段之一,對後續輪次不具備限製性,同一輪次中一般僅(jin) 能申請一所,視學校不同有所差異。
2. 喬(qiao) 治城和聖母大學的REA允許學生申請同階段的EA,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允許學生申請軍(jun) 事院校和海外院校的早申請。
RD:
常規申請輪次,截止時間較晚。
RA:
1. 滾動錄取輪次,開放很早,截止最晚。
2. 部分院校的RA申請不會(hui) 出現在Common App係統中,需要通過大學自己的申請係統來申請,這樣的申請方法將不會(hui) 被計算在Common App二十所學校的申請上限中。
製定策略
通過以上不同申請輪次的特點,我們(men) 可以在申請時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安排策略。
首先有一個(ge) 前提是我們(men) 需要知道的,即早申請的錄取率常常會(hui) 高於(yu) 常規申請和滾動申請,因此早申請階段是非常關(guan) 鍵的。
數據顯示,在藤校等最難進的一檔學校中,ED相比RD在錄取率上能有約60%的提升。
學校越好,進ED與(yu) RD在錄取率上的差距就越小,也就是幫助越小。
通常來說,EA的優(you) 勢沒有ED大,但也能有一點幫助,不同學校差別比較大。
比如哈佛的2026屆限製性EA錄取率為(wei) 7.87%,而總錄取率是2.34%,提升明顯,但麻省理工的普通EA錄取率和RD基本沒區別。
通常在ED和REA/SCEA的選擇上,我們(men) 往往會(hui) 選擇自己能夠得著的最好選擇。雖然很多申請者在這個(ge) 階段選擇一所自己的夢校,但是一股腦的這樣選擇是欠缺考慮的。
在選擇ED或者REA/SCEA時我們(men) 應該做如下考慮:
1、我是否有概率被該校錄取?
假設在這個(ge) 階段使用夢校作為(wei) 選擇,然而申請者和該校的要求過於(yu) 不匹配,則會(hui) 白白浪費早申請的黃金機會(hui) 。
在做選擇時請一定配合學校或者機構的顧問老師,客觀地評估自身背景水平,做出最合理的選擇。
2、它是否真的這麽(me) 適合我?
另一種情況是申請者對於(yu) 該校來說已經overqualified了,本來可以在ED選擇排名更靠前,更加優(you) 秀的院校,但是卻在ED直接選擇了自己喜歡,但是可能相對並沒有那麽(me) 頂尖的院校,這也是限製了自己的選擇空間。
若申請者對於(yu) 選擇的學校有著非常堅定的選擇,也深入了解了這個(ge) 學校的優(you) 缺點,並且明確了自己前進的專(zhuan) 業(ye) 方向與(yu) 該校是適配的,那麽(me) 選擇排名靠後的學校也可以接受。
比方說全美排名100左右的ASU有著全美最好的供應鏈管理專(zhuan) 業(ye) ,如果非常堅定地要往這個(ge) 方向走,你可以選擇ED直接選擇ASU。(當然ASU並沒有ED申請,這隻是一個(ge) 例子)然而在大多數情況下,申請者對於(yu) 自己的發展方向以及美本院校的情況是不夠了解的,建議在加深對自己和學校的了解後再做決(jue) 定。
3、學校的偏好如何?
作為(wei) 增加申請成功的幾率的籌碼,ED/REA/SCEA申請階段是做出衝(chong) 刺選擇的時候,為(wei) 了能在這個(ge) 階段夠到更好的學校,我們(men) 需要去了解學校的偏好。
它對於(yu) 國際生的錄取率如何?它更喜歡文科生還是理科生,是競賽生還是文理均衡的多麵手?它的文書(shu) 對於(yu) 我來說是否更好發揮?等等問題都需要考慮,在眾(zhong) 多優(you) 秀院校中,選出與(yu) 你最匹配的,加大成功幾率。
到了非限製性早申請階段,即是EA輪次,則是我們(men) 選擇保底院校的好時候。
因為(wei) 它不具備限製性,因此若是申請者能夠在EA輪次拿到不錯的錄取,那麽(me) 則可以在接下來的常規輪次更有底氣,可以更大膽地去做選擇。
一般來講,我們(men) 建議在EA階段選擇對於(yu) 學生來說,難,中,易三個(ge) 難度的院校各一所,作為(wei) 三個(ge) 不同的層次的保底選擇,比方說可以與(yu) 聖母大學或者喬(qiao) 治城大學進行組合,選擇它們(men) 的REA作為(wei) 保底的衝(chong) 刺院校,然後再加兩(liang) 個(ge) 難度稍低的“保底選擇中的保底”。
經過了早申請的階段,實際上申請者的思路和文書(shu) 等等已經有了很清晰的構成,這個(ge) 時候則根據早申請階段結果的不同來在常規申請和滾動申請中進行選擇。
如果早申請失利,ED和EA都沒有任何結果,那麽(me) 在常規輪則需要更加謹慎,切忌好高騖遠。
要知道,目前的申請環境非常不穩定,實際上很多時候招生官也不知道一些被拒絕的學生是為(wei) 什麽(me) 被拒絕,在MIT官網的論壇上,一名招生官就發表了這樣的言論,他其實也很苦惱,但他並不能全部都錄進去,因為(wei) 一年所招收的學生隻有那麽(me) 多個(ge) 名額。
因此申請出現滑單目前越來越常見了,若是在早申不利的情況在常規輪依舊不去好好製定合理的選校策略,那麽(me) 申請將會(hui) 非常危險。
另一方麵,若是在EA階段獲得了offer,那我們(men) 可以在常規輪更加大膽一點,因為(wei) 有了保底院校的存在,我們(men) 可以反常規地在常規輪申請中適當地添加一些衝(chong) 刺院校。
以上這些隻是對於(yu) 申請輪次以及申請策略概括性的介紹,實際上到了申請的時候,需要匹配學生本人的情況以及想法,綜合考量,才能製定出相應的申請策略。
實際申請的時候,還需要考慮defer等情況,當然,我們(men) 也有作為(wei) 不變的基準的一句話: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選擇申請院校之前,請一定要對於(yu) 自身的情況,以及院校的情況,有足夠客觀以及透徹的了解,然後謹慎地做出大膽的選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