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對於(yu) 今年分數線的回調已經熟知,其中 M1科目的等級線升幅之大,滿分線更是與(yu) 卷麵分齊平,需要做到真正的一分不扣才能拿下 75分滿分,嚴(yan) 苛程度可見一斑。本篇將由理綜教研部 老師就 M1科目的提分細節,為(wei) 大家分享如何成為(wei) 滿分選手。
真題精析
規範指引
『加速度專(zhuan) 題』
來源:2021年 1月 M1真題卷
1、正方向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在 M1科目中有規定三個(ge) “正方向”,其一在“加速度專(zhuan) 題”中,部分考生在剛接觸該專(zhuan) 題時,容易分不清初速度、加速度和位移是正值還是負值。根據此類情況,規定設初速度的方向為(wei) 正方向,那麽(me) 初速度則恒為(wei) 正值,加速度的方向若與(yu) 正方向相同,則加速度為(wei) 正值,相反則為(wei) 負值。
來源:理綜教研部模擬作答過程圖
位移正負的判斷其實類似,若位移在“正方向”上“前進”了,則位移為(wei) 正值,若位移在“正方向”上“後退”了,則為(wei) 負值。以上學員則是在位移表示上出了錯誤,導致失分,實在可惜。
2、答案精度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根據曆年評分細則以及科目要求,理綜教研部溫馨提示:若計算過程中,g用 9.8帶入,最終結果將保留兩(liang) 位或者三位有效數字。其中 M1科目,規定 g用 9.8帶入計算,結果或為(wei) 無理數,最終結果則統一保留三位有效數字。
來源:理綜教研部模擬作答過程圖
若後一問需用到前小問計算出的數據,一定注意應使用精確值,否則會(hui) 因最終的結果誤差較大,造成失分。以上學員則是在運算過程中未按要求保留精度,導致答案偏差較大而失分,還需引起重視。
3、保持各個(ge) 小問題間的獨立性
加速度專(zhuan) 題中,s、u、v、a和 t五個(ge) 變量中任意三者已知,即可求出剩餘(yu) 兩(liang) 個(ge) 變量。舉(ju) 例,如已知 s、u、v三者,兩(liang) 小問分別求 a和 t。第一小問已求得的 a值,理論上求第二小問時,可用 a值計算 t值,思路沒有問題,但若第二小問用到的 a值存在錯誤,則會(hui) 造成第二小問的 t值連續出錯。為(wei) 避免此類情況,理綜教研部要求在加速度題型解答時,盡可能保持小問間的獨立性,做到互不影響。
『碰撞專(zhuan) 題』
來源:2022年 1月 M1真題卷
1、要作圖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根據題意,在答題區域作圖,把題目中已知的信息標注在圖上,一目了然,也便於(yu) 後期的檢驗。
2、正方向
加速度專(zhuan) 題中設定了一個(ge) “正方向”,碰撞專(zhuan) 題,設定了剩餘(yu) 兩(liang) 個(ge) “正方向”。理綜教研部給考生提出以下要求:對於(yu) 使用“衝(chong) 量定理”公式時,設定衝(chong) 量的方向為(wei) 正方向。對於(yu) “動量守恒”公式時,則設碰撞前左側(ce) 物體(ti) 的運動方向為(wei) 正方向。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如此規定的目的,在於(yu) M1科目中所有的衝(chong) 量相關(guan) 的運算問題均為(wei) 衝(chong) 量大小的計算,設定衝(chong) 量的方向為(wei) 正方向,即可保證得到的衝(chong) 量的值為(wei) 正值,又可根據“衝(chong) 量值得正負號”初步判斷計算結果是否正確。也就是說,若計算衝(chong) 量結果為(wei) 負值,則答案一定錯誤。
3、文字題
判斷物體(ti) 碰撞後的運動方向的文字描述,理綜教研部根據曆年評分細則給出以下參考表述。
Direction:Opposite to the direction of motion
『靜態平衡專(zhuan) 題』
1、畫力的示意圖,建立坐標係,分解力
來源:2021年 1月 M1真題卷
經過幾輪刷題,大部分考生對於(yu) 靜態平衡專(zhuan) 題也會(hui) 比較熟練了,甚至不通過畫圖也能直接列公式。不過理綜教研部提醒各位考生認真按照最初學習(xi) 時的分析過程,逐步落實,不跳步。根據以往經驗,涉及到稍複雜的受力係統時,跳過畫圖的考生大多會(hui) 因為(wei) 漏力而失分。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2、在運算的過程中,無需計算出數據,直接用表達式運算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如前文所述,M1模塊中得到的數據經常不是精確值,若在運算過程中計算出數據,最終值或存在較大誤差,造成失分。為(wei) 避免此類情況,理綜教研部要求考生在運算過程中,統一用表達式代入,最後再進行計算,得出結果。以下學員則是在運算過程中用了近似值,因而得出了誤差較大的結果,大家引以為(wei) 戒。
來源:理綜教研部模擬作答過程圖
『力矩專(zhuan) 題』
來源:2022年 5月 M1真題卷
1、注意確認題幹中給到的是質量 mass,還是重力 weight
2、關(guan) 於(yu) 具體(ti) 列力矩平衡等式的點,務必指明
3、關(guan) 於(yu) tilting的具體(ti) 位置,則除了該點有支持力或拉力,其餘(yu) 支持點的作用力均為(wei) 零
4、注意分析力矩的思路,需先選取作用點,再判斷力的方向,計算力臂,最後列力矩平衡等式
5、注意杆狀物體(ti) 是否為(wei) uniform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6、文字解釋題,理綜教研部給出以下參考表述踩分答題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向量專(zhuan) 題』
來源:2021年 1月 M1真題卷
1、本題有兩(liang) 種方法,第一種是餘(yu) 弦定理,第二種是“矢量法”。此處建議用“矢量法”,容錯率更高一些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2、注意是“magnitude of R”,是求 R的大小,類似的題型還有 magnitude of acceleration以及 speed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3、角度精確到整數度
M1模塊中涉及到求角度的題,有時會(hui) 有“to the nearest degree”,有時則沒有,為(wei) 避免失分,理綜教研部將涉及角度的題型統一精確到整數度。向量與(yu) i軸或者 j軸的夾角,取小於(yu) 或等於(yu) 180度的角,但是 bearing的角度是可以大於(yu) 180度的。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4、如涉及向量平行,則用比例關(guan) 係解答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5、A from B 表示 A相對於(yu) B的位置,求 BA向量的角度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6、A在 B的東(dong) /西方,則末位置 j的係數相同。A在 B的南/ 北方向,則 A與(yu) B的末位置 j的係數相同。東(dong) 北/西南方向,則 AB向量的 i和 j的係數相等;東(dong) 南/西北方向,則 AB向量的 i和 j的係數互為(wei) 相反數。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7、證明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碰撞 (末位置相同),同方向的係數相等,得出的兩(liang) 個(ge) t值相等,即可證明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力與(yu) 運動專(zhuan) 題』
來源:2022年 5月 M1真題卷
1、物體(ti) 受力分析時,也應判斷物體(ti) 的運動狀態,即物體(ti) 此時是否運動。
若物體(ti) 水平方向的拉力或者推力大於(yu) 最大靜摩擦力,則物體(ti) 運動,若物體(ti) 水平方向的拉力或者推力小於(yu) 最大靜摩擦力,則物體(ti) 靜止,此時物體(ti) 的靜摩擦力等於(yu) 拉力或者推力的水平分量。
2、當接觸麵是粗糙時,應先分析垂直方向的力,再分析水平方向的力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連接類專(zhuan) 題』
來源:2022年 1月 M1真題卷
1、注意接觸麵是否粗糙,要判斷出物體(ti) 是否移動,是否有加速度
2、畫出物體(ti) 受力情況
3、繩子的作用在滑輪上的合力,力的矢量化表示後,需注意檢查方向。先求出合力關(guan) 於(yu) 拉力 T的表達式,最後再帶入拉力 T的值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4、注意物體(ti) 內(nei) 力的方向,若是繩子則隻有拉力,若是杆狀的連接物,則即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同時還應注意力作用在哪個(ge) 物體(ti) 上。
5、注意區分 speed-time圖和 velocity-time圖,該小問之前的數據應標注在圖上,如需額外計算得到的數據,則無需標注,如標注了錯誤的數據,反而會(hui) 扣分。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6、連接類斜麵問題,當繩子鬆弛時,物體(ti) 的加速度會(hui) 因為(wei) 力的改變而發生改變,此時應重新分析力,得出新的加速度。
來源:理綜教研部規範答題指引
此時對於(yu) 物體(ti) A來說,是重力的下滑分量和摩擦力提供了 A的加速度。
以上是理綜教研部為(wei) 大家整合的在 M1模塊衝(chong) 刺階段應注意到的事項,還需反複閱讀,吸收內(nei) 容。預祝各位考生在十月考季取得好成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