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減少、考試分類!中考改革“革”掉了什麽?

9月26日,北京市教委發布《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改革的實施意見》,對中考科目和計分作出調整,將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科目分為(wei) 考試、考查、考核三類。同日,深圳市教育局發布《關(guan) 於(yu) 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據新學說發現,除北京、深圳外,山東(dong) 、浙江、廣東(dong) 、湖北等地也發布中考改革方案。在全國中考改革潮的背景下,多地的中考改革有哪些新動向,對國際化學校有何影響?

各地中考改革的“加減法”

從(cong) 最新的幾個(ge) 省市動作來看,中考改革已經提速。多地中考將更加體(ti) 現為(wei) 學生減負,通過改變學生成長的方式,以更加科學的評價(jia) 引導教師從(cong) 應試教學回歸到素養(yang) 教學,關(guan) 注培養(yang) 學生的學習(xi) 興(xing) 趣和思維品質,聚焦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提升和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

減法:削減考試科目,減少考試頻次

在各地的中考改革中,削減考試科目似乎已成普遍趨勢。北京的“新中考”改革,最直觀的“減法”是計分考試科目從(cong) 10門減至6門,將生物學、地理、曆史、化學四門為(wei) 考查科目,不再計入中招錄取成績。

除北京外,上海等地的中考改革同樣削減了考試科目數量。2023年7月,上海市教委印發的《上海市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實施辦法》明確,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科目從(cong) 15門調整為(wei) 14門,社會(hui) 不再作為(wei) 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科目。

需要注意的是,北京、浙江等地的中考改革還要求減少機械性的應試和減少考試負擔。北京中考改革明確,將減少機械性、重複性、低水平的考試內(nei) 容和形式,減少教師灌輸教學和學生反複刷題,引導教學從(cong) 簡單應試轉向依據課標教學。浙江中考在命題方麵要求,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合理設置試題結構,減少機械記憶試題和客觀性試題比例,提高探究性、開放性、綜合性試題比例,積極探索跨學科命題。

加法:提升體(ti) 育分數,將藝術納入中考

隨著各地的中考改革步伐加快,不少地區將藝術納入中考,製定新的評價(jia) 方式。多地還提高體(ti) 育占比的分值,注重體(ti) 育的過程性考核。

在體(ti) 育方麵,北京的中考體(ti) 育分數從(cong) 30分上漲至70分,包括過程性考核40分和現場考試30分。深圳中考體(ti) 育與(yu) 健康科目的分數將從(cong) 36分增加到50分,增加的14分為(wei) 過程性評價(jia) 。2022年12月,山東(dong) 省發布的中考改革方案明確,自2022年起將逐步提高中考體(ti) 育科目考試分值占比,推行“運動參與(yu) +體(ti) 質健康測試+運動技能測試”方式確定體(ti) 育科目成績。

在藝術方麵,山東(dong) 、四川、廣東(dong) 等地將藝術納入中考成績。2022年12月,山東(dong) 省發布的方案表示,自2022年秋季學期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將藝術類科目考核納入中考,采用“過程性評價(jia) +專(zhuan) 項測試”確定考試成績,以分數或等級形式呈現,作為(wei) 考生錄取限製條件使用。

8月10日,四川省教育廳印發的《四川省初中藝術類科目學業(ye) 水平考試指導意見》,提出2023年秋季入學的初一新生開始,將藝術全部計入考試成績。初中藝術科目學業(ye) 水平考試成績=藝術素質測評成績+藝術技能測試成績。

此外,廣東(dong) 省也宣布探索將藝術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在評價(jia) 方式上,廣東(dong) 鼓勵采用“分數+等級”或僅(jin) 用等級的招生錄取辦法。

理科愈顯重要

透視北京、深圳兩(liang) 地的中考改革,兩(liang) 地改革中有明顯的相似性。相同的有幾項:一是將語文分值從(cong) 120分調整為(wei) 100分;二是道德與(yu) 法治采用開卷形式;三是重視物理,北京將物理作為(wei) 必考科目,深圳將物理實驗操作考試作為(wei) 單獨積分項。

從(cong) 上述改革不難發現,兩(liang) 地改革將提升理工科地位,減少背誦內(nei) 容,將考生從(cong) 大量的記憶中解放出來,轉到理科學習(xi) 。

對於(yu) 將物理作為(wei) 考試科目計入中考成績,北京市給出了具體(ti) 說明。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稱,物理是以實驗為(wei) 基礎的自然科學,與(yu) 社會(hui) 生活、生產(chan) 實踐結合得非常緊密,是所有學科中探究性和實踐性最明顯的學科,對學生科學素養(yang) 形成具有特殊教育功能。此外,物理學科在各地中考改革中愈顯重要,也看得出國家對該學科的重視,凸顯了未來社會(hui) 對科學的認知、以及國家發展對科學的需要。

中考的命題改革

此前中考命題工作,全國有部分區域以省級為(wei) 單位組織命題,還有部分區域以地市級為(wei) 單位組織命題。各省、市在中考命題上的導向性和科學性存在差距。各地中考命題環節存在各省市試題質量不一、相關(guan) 群體(ti) 利益鏈接等問題。為(wei) 此,命題改革也成為(wei) 中考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

2022年教育部宣布加快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此後,湖南、黑龍江、廣東(dong) 等地紛紛出台政策宣布將省級統一命題,並根據各地實際確立最終的統一命題時間。例如,湖北省明確從(cong) 2024年開始實施中考統一命題。浙江省從(cong) 2024年起,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社會(hui) 等5門學科由省級統一命題。2026年起,全省統一閉卷。山東(dong) 省計劃2024年實現語文、數學兩(liang) 科全省統一命題,2026年實現9科統一命題。

中考改革的新導向

從(cong) 各地中考的改革實踐看,考試招生製度改革不隻是在做減法,更強化了新課標的落實,讓招生考試更好回歸育人本質,更好地服務於(yu) 選才育人。甚至,北京等地從(cong) 中小學的評價(jia) 考核機製進行了探索和變革。當然,不少地區的中考改革,基於(yu) 城市的發展特點進行了人才培養(yang) 的深層謀劃。

推動雙減,注重核心素養(yang) 培育

自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後,中考係列變革的一個(ge) 重要考慮是科學統籌減輕負擔,通過減少機械性的應試、減少考試負擔,在考試內(nei) 容改革上加強核心素養(yang) 的培育,注重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麵發展。

例如北京此次的中考“減負”,進一步優(you) 化考試方式和成績呈現形式,以考試減負推動學生減負,著力減少機械性、重複性、低水平的考試內(nei) 容和形式,考試類型科目(除體(ti) 育)全部安排在初三,將節省出的時間用於(yu) 學生的興(xing) 趣培養(yang) ,包括一些社會(hui) 實踐活動和實驗教學。

在考試內(nei) 容方麵,多地的中考改革強化了學生的核心素養(yang) 培育。多地考試命題以素養(yang) 立意為(wei) 主,注重聯係生活,在知識的應用中展現能力和對知識價(jia) 值的理解。命題的變革逐步引導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ang) 的培育,鼓勵教師創新學科教學方法,設計更豐(feng) 富的動手操作項目和內(nei) 容,關(guan) 注學生思維品質提升,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研究性學習(xi) 、跨學科主題活動。

落實新課標,回歸教育本身

作為(wei) 小學和高中的銜接,初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中考改革作為(wei) 整個(ge) 基礎教育學段係統變革的切入點,向前影響9年義(yi) 務教育階段的教育教學改革,落實新課標,提高不同學科學習(xi) 策略和針對性,聚焦興(xing) 趣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ang) ;往後撬動高中階段的教育改革,幫助學生們(men) 在高中階段有更多的選擇權和自主的發展空間。

此前的應試導向教學讓學生的學習(xi) 方式變得簡單、單一。北京此次中考改革將生物等4科考試科目調整為(wei) 考查科目,根據初中階段相關(guan) 科目的學科特點、課時安排、課標要求進行了綜合確定。此舉(ju) 並非簡單的為(wei) 了減負,也未弱化相關(guan) 學科的內(nei) 容和教學,反而旨在促進這些學科擺脫應試,回歸學科教學的本身。

此舉(ju) 一方麵在降低學生學業(ye) 負擔、推動應試教學向素養(yang) 教學轉變的同時,也鼓勵教師在學科實踐方麵創新學科教學方法,設計更豐(feng) 富的動手操作項目和內(nei) 容,關(guan) 注學生思維品質提升。這讓學生具有更多時間和精力用於(yu) 學習(xi) 興(xing) 趣的激發和學科思維的培養(yang) ,使其獲得在真實情境當中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和素養(yang) ,形成身心健康、樂(le) 學愛學、全麵發展的成長態勢。

提升綜合評價(jia) 的功能,弱化分數作用

多地的中考改革對人才培養(yang) 方式進行了進一步思考和調整,中考將不再是評價(jia) 學生的唯一依據,而是通過改革評價(jia) 方式,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jia) 、過程評價(jia) 等,弱化了分數的作用。

北京新中考改革方案重視多樣性的評價(jia) 方式。新方案豐(feng) 富結果評價(jia) ,此次中考改革將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科目分為(wei) 考試、考查和考核三類,采取了分數、等級和合格性的評價(jia) 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新中考評價(jia) 結果的多樣性得到了關(guan) 注和應用。所有評價(jia) 結果都將用於(yu) 畢業(ye) 要求的考核。其中,考試科目成績用於(yu) 畢業(ye) 和中招錄取,考查科目成績用於(yu) 畢業(ye) 和校額到校、登記入學等招生,考查和考核科目成績結合高中多樣化發展探索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具體(ti) 而言,試科目道德與(yu) 法治、語文、數學、外語、物理、體(ti) 育與(yu) 健康6門,成績以分數呈現,用於(yu) 畢業(ye) 和升學。考查科目包括曆史、地理、化學、生物學,成績以A、B 、C 、D四等等級呈現,在升學中參考使用。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藝術、勞動、綜合實踐活動,成績以合格/不合格呈現,在升學中參考使用。

考查科目以等級呈現,考核科目以合格與(yu) 否呈現,可減少學生分分計較的現象。同時,對於(yu) 考查科目和考核科目,北京中考改革要求,學生在完成每門科目課程內(nei) 容學習(xi) 後參加這一科目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實行隨教、隨考、隨清。新的評價(jia) 方式,在兼顧全麵地考核學生在各個(ge) 學科上的能力水平基礎上,準確地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個(ge) 性特長,減少對於(yu) 考試和分數的依賴,也讓學生在升學和未來發展擁有更多的選擇機會(hui) 。

此次北京中考方案特別提出,強化綜合素質評價(jia) 的運用完善基於(yu) 初中學業(ye) 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jia) 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注重學生思想品德、體(ti) 質健康、動手實踐的日常習(xi) 得養(yang) 成。例如,道德與(yu) 法治考試由閉卷調整為(wei) 開卷,“綜合素質評價(jia) 日常行為(wei) ”計入中考成績。這意味著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xi) 態度和參與(yu) 度等因素將被綜合考慮,而不僅(jin) 僅(jin) 局限於(yu) 考試成績;物理科目“實驗操作”計入中考成績;體(ti) 育考試繼續堅持過程性考核。

結合高中未來多樣化、特色化的發展趨勢。北京等多地中考改革更致力於(yu) 提供一個(ge) 空間,並非按照單一的標準把學生分出高低,而是按照多樣化的要求,讓學生進入其真正有優(you) 勢、有潛能的方向。這也意味著,中考作為(wei) 一種篩選功能正淡化分數的作用,同時增強對不同學生優(you) 勢潛能的判別功能。

推動錄取和升學途徑多元化

從(cong) 各地的改革看,我國部分地區中考招生改革更趨於(yu) 多元化,通過暢通多樣化錄取路徑和多元化升學途徑,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hui) 接受高質量的教育和培養(yang) ,並為(wei) 學生提供更廣泛和更適合自己的發展機會(hui) ,以進一步縮小教育資源的差距,提高社會(hui) 的整體(ti) 素質和競爭(zheng) 力。

為(wei) 促進教育均衡化和改革升學方式,北京結合高中階段學校多樣化發展,促進多元評價(jia) 方式與(yu) 招生錄取方式有機結合。北京正建立健全多渠道、新載體(ti) 的招生入學體(ti) 係,暢通多樣化的錄取路徑和升學途徑進行配套,推動人才培養(yang) 的貫通銜接,提供更多的渠道來升學,弱化中考的分水嶺作用,給予學校和學生更多選擇的權利,發掘學生自身特長和潛力,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hui) 。

其中,多渠道的錄取途徑指上文北京中考改革創新的考試、考查和考核三類評價(jia) 方式。例如通過參與(yu) 社會(hui) 實踐、藝術、信息科技等領域的考核,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xing) 趣選擇適合自己的學校和學科,減少對學科成績的過分依賴,避免出現一考定終身、升學競爭(zheng) 激烈等問題,從(cong) 而實現教育的個(ge) 性化發展。

“新載體(ti) ”主要指未來在高中階段,北京將進一步擴大現在已有的教育集團、教育聯盟和學區的作用,讓它成為(wei) 新的育人載體(ti) 。學生可能考入的不再是一個(ge) 單體(ti) 學校,而是進入到一個(ge) 教育集團或者教育聯盟當中,在課程、活動等多方麵共享集團化辦學優(you) 勢。

其它地區普遍通過“校額到校”等方式,使眾(zhong) 多初中學生具有進優(you) 質高中的機會(hui) 。例如,2023年8月,廣東(dong) 省發布的《廣東(dong) 省教育廳關(guan) 於(yu) 印發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製度改革實施意見》明確,每所公辦優(you) 質普通高中學校要安排不低於(yu) 50%的招生名額,按中考報名學生總數,直接分配到區域內(nei) 各初中學校(含民辦),並向薄弱初中、農(nong) 村初中傾(qing) 斜。

浙江要求,優(you) 質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計劃應以初中學校畢業(ye) 生人數為(wei) 主要依據均衡分配,實行分校分配。各優(you) 質普通高中分配生招生比例不得低於(yu) 學校總招生計劃的60%。2025年起,分配生招生比例不得低於(yu) 學校總招生計劃的70%。不得以任何名義(yi) 占用分配生招生名額。

中考改革對國際化學校的辦學影響

各地的中考改革在變革傳(chuan) 統教育外,也對國際教育產(chan) 生深度影響。據新學說谘詢總監尹胤傑介紹,此前,部分國際化學校初中部存在因重視中考而出現定位走偏的現象,在教學中背離了與(yu) 其它學段保持國際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從(cong) 教育理念的一貫性來看,尹胤傑指出,於(yu) 國際化學校來說初中階段的教育受到國家政策要求和家長期待的雙重影響,與(yu) 其前後學段所接受的教育產(chan) 生了強烈的“隔離感”。在小學階段,學生學業(ye) 壓力較輕,小升初實行分配入學;該學段家長和政府更關(guan) 注學生的成長,對學生成績要求較低。國際學校小學部在滿足國家義(yi) 務教育階段課程開設要求下,可廣泛開展國際教育。在高中階段,國家尚未對國際課程進行嚴(yan) 格的監管,學生通常將主要精力集中於(yu) 國際課程上,以充分做好出國準備。

在初中階段,國家對學生有著中考要求。加之,部分家長對子女成長道路不明晰,不清楚是走國內(nei) 高考道路,還是出國留學,這共同促使部分國際學校初中部出現定位偏離。

結合北京的中考改革,北京市的本次中考改革將曆史等4科調整為(wei) 考查科目,顯著減低了學生的學習(xi) 負擔;同時通過招生製度的改革,北京正暢通多元的升學路徑。弱化以中考為(wei) 重的理念後和學生學業(ye) 減負的情形下,國際化學校初中部可與(yu) 學校其它學段保持國際教育理念的一致性,防止定位跑偏。

在義(yi) 務教育階段,國際化學校接受國家統一考核是必要的。同時,國際化學校也應看到國家及各地通過中考改革等各項政策的調整,正彌補國內(nei) 教育在素質教育應用能力方麵的欠缺,推動應試教育向素養(yang) 教育的轉變以及人才培養(yang) 模式的變革。

在中考改革後,國際化學校如何加強各學段的連貫性和培養(yang) 要求的一致性方麵,尹胤傑也提出了看法。他認為(wei) ,中考改革後,一貫製國際學校初中部可從(cong) 融合課程著手,以保持各學段國際教育理念的一致性。國際學校初中部可在國家課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國際課程的補充作用,將IB等國際課程與(yu) 國家課程有機融合。他指出,融合課程的構建,一方麵可符合政策要求,另一方麵在培養(yang) 學生能力和兼顧其成績基礎上,可最大程度地保留國際教育特色,滿足家長期待。同時,國際學校初中部可提供沉浸式的國際教育環境,例如各類競賽等活動,讓家長持續感受國際學校的特色所在。

此外,國際學校初中部還可通過跨學部合作方式研發銜接課程,實現對學生學術能力的培養(yang) 。例如,國際學校高中部在明確高中學生培養(yang) 目標的同時,與(yu) 初中教師合作研發銜接課程,助力初中學生進行下一學段的學習(xi) 。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中考新政的出台可促使部分猶豫的家長提前規劃學生的就讀路線,根據其子女學習(xi) 特點選擇國際教育或中高考就讀方向。北京將物理納入中考必考科目,一方麵利於(yu) 偏理科的學生在中考中脫穎而出,另一方麵可能也加大其與(yu) 在物理學科沒有顯著優(you) 勢學生的中考得分差距。這或許增加了未能通過中考進入優(you) 質公立高中的家庭選擇國際化學校的可能。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英國小學科學課關於動物都學哪些知識?

下一篇

2023年10月愛德思數學M1對答案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