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培養(yang) 孩子的自信心和目標感,收益遠遠超越簡單的追求快樂(le) !劍橋大學教育學院博士Tania Clarke博士在《學校心理學評論》上顯示最新研究:鼓勵青少年體(ti) 會(hui) 到有能力和有目的性(而不僅(jin) 僅(jin) 是快樂(le) )可以改善他們(men) 的學業(ye) 成績和心理健康,該研究建議學校改變“績點製”策略。
Tania Clarke, Ros McLellan, Gordon Harold. Beyond Life Satisfaction: Wellbeing Correlates of Adolescents’ Academic Attainment. School Psychology Review, 2023; 1 DOI: 10.1080/2372966X.2023.2217980
論文主要作者Tania Clarke博士是一名教育心理學家,目前為(wei) 青年捐贈基金工作,同時在劍橋大學教育學院進行博士研究。她指導的這項研究發表在《學校心理學評論》上。
幸福教育通常側(ce) 重於(yu) 讓學生學會(hui) 快樂(le) 而不是悲傷(shang) 。”克拉克說,“這過於(yu) 簡單化,忽視了青春期形成的特別突出的其他重要幸福感品質。“
克拉克說:”青少年還需要培養(yang) 自我意識、自信心,以及更進一步的意義(yi) 感和目的感。從(cong) 我們(men) 的發現來看,如果學校為(wei) 向所有學生強調這些品質的重要性,而不僅(jin) 僅(jin) 是促進積極性並盡量減少負麵情緒,那麽(me) 可以幫助青少年提高成績。”
01幸福的孩子,成績更好
這項由劍橋大學主導的研究涉及英國七所學校的 607 名 14~15 歲青少年。
所有參與(yu) 者需要完成一項名為(wei) 「我對自己和學校的評價(jia) 」的心理評估,該評估調查了生活滿意度、幸福感,以及人際關(guan) 係和消極情緒。「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看似是兩(liang) 個(ge) 極其類似的概念,事實上,兩(liang) 者有細微的區別:生活滿意度大致相當於(yu) 一個(ge) 人的快樂(le) 程度,而幸福感衡量的是一個(ge) 人對自身能力的自信程度,包括對自己動力和自尊心的感受。
研究人員將評估分數與(yu) 青少年在 GCSEs 英語和數學模擬考試中的成績進行了比較。
結果發現,學生們(men) 的整體(ti) 幸福度(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的總和)與(yu) 考試成績明顯呈正相關(guan) 。
那些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成績為(wei) 8 級或 9 級),平均幸福度得分為(wei) 32 分(滿分為(wei) 50 分),比成績為(wei) 1 級的學生高出 9 分,比 607 名學生的平均水平高出 3 到 4 分。
然而,在具體(ti) 分析不同維度指標時,研究人員發現,孩子的幸福感與(yu) 成績之間存在正相關(guan) 關(guan) 係,但與(yu) 生活滿意度無關(guan) 。
在數學方麵,成績為(wei) 9 級的學生,平均幸福感得分為(wei) 17.3 分(滿分為(wei) 25 分),而成績為(wei) 1 級的學生,平均幸福感得分僅(jin) 為(wei) 10.9 分。
即使考慮到潛在的混淆因素,如就讀的學校、性別、社會(hui) 經濟地位或特殊教育需求,這些結果仍然成立:幸福感程度高的學生,總是比同齡人表現得更好,尤其是在數學領域。平均而言,數學成績最好的學生,幸福感水平是成績最差的學生的 1.5 倍。
這項研究還評估了學生是否表現出「成長型心態」,即相信自己有進步的能力。許多教育工作者認為(wei) 成長型心態對提高學習(xi) 成績至關(guan) 重要。
但結果發現,成長型心態並不預示著良好的學業(ye) 成績,盡管擁有高幸福感的學生確實傾(qing) 向於(yu) 表現出成長型心態。
其他的研究同樣很難找出成長型心態和學業(ye) 進步之間的明確聯係,但確實發現成長型心態與(yu) 積極的心理健康之間存在聯係。
這意味著,幸福感和成就感可能鞏固自信心,帶來更多心理健康益處。
02本末倒置的績點製
Clarke以往研究表明,目前各種製度限製了學校促進幸福感的能力。
她在之前發表《教育評論》上的一篇文章中講述了她對學生進行深入采訪的結果,並強調了對“績效文化”的擔憂。這些訪談表明,許多學生將“做得好”與(yu) 取得好成績聯係起來,而不是與(yu) 自己的優(you) 勢、價(jia) 值觀和目標聯係起來。
學生們(men) 說,如果他們(men) 在考試中沒有獲得高分,他們(men) 通常會(hui) 感到毫無價(jia) 值、不足或“愚蠢”。一位學生告訴Clarke,你會(hui) 讓自己的分數決(jue) 定你(的價(jia) 值)。“然後你對......你的價(jia) 值和一切感到非常低落。你認為(wei) 這簡直是世界末日。”
有諷刺意味的是,這項研究發現,如果教師限製了學生個(ge) 人成長的能力,轉而著重考察考試成績和測試,那就可能會(hui) 破壞學業(ye) 進步,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是這樣。
構建“全校”福祉方法的關(guan) 鍵組成部分
03寫(xie) 在最後
“學生對學業(ye) 成就的理解越深刻,身心就越健康,”Clarke博士表示,“學校麵臨(lin) 提升學生考試成績的壓力,所以現在學生似乎更傾(qing) 向於(yu) 用考試而非個(ge) 人目標來衡量自己的表現。”
“身心健康教育不是簡單地提升學生的生活愉悅感,而是要促進學生的參與(yu) 感,幫助他們(men) 實現獨特的才能抱負,發掘幸福對他們(men) 的個(ge) 人意義(yi) ,”該研究聯合作者之一、劍橋大學教育係Ros McLellan博士稱。
所以,光是“快樂(le) ”並不能幫助孩子提升學業(ye) 成績。父母和老師要做的,其實是幫助孩子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麽(me) ,未來有哪些打算,設定長期和短期的目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