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名校學生單身人士比較多?

前段時間,火爆留學圈的相親(qin) 群截圖大家還記得吧。相親(qin) 也好,留學生相親(qin) 也好,都不是什麽(me) 稀罕事了。但這入群門檻還是讓老師大開眼界,東(dong) 亞(ya) 人,是會(hui) 搞鄙視鏈的。

藤校為(wei) 何多寡王?書(shu) 讀多了,就不想結婚了嗎?

搞笑的是,這個(ge) 相親(qin) 群隻接受本科或博士畢業(ye) 生,碩士居然被排除在外,堪稱美碩留子的至暗時刻。

調侃之餘(yu) ,老師不禁感歎:跨過學業(ye) 和就業(ye) 的大山,結婚仍然是東(dong) 亞(ya) 人無法逃脫的命運啊。

這其中包含了我們(men) 的文化對“成家立業(ye) ”抱有的執念,同時也是當代精英人士“擇偶難”現狀的縮影。為(wei) 什麽(me) 在外人看來條件更優(you) 越的精英,擇偶反而更難呢?這一點,《紐約時報》早就參透了。

藤校為(wei) 何多寡王?書(shu) 讀多了,就不想結婚了嗎?

在這篇以《藤校學生最不可能結婚》為(wei) 題的文章中,作者提到了一個(ge) 叫做“機會(hui) 平等”的項目(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這個(ge) 項目團隊在2014年進行了一項研究,追蹤了1980年至1991年間出生的美國人2014年的婚姻狀況,包括他們(men) 的經濟條件和受教育程度,並得出了一個(ge) 結婚率排名。

這項研究做得比較細致,還包含了每所學校內(nei) 不同階層的結婚率,並計算了頭部1/5和底部1/5的結婚率之差,這裏我們(men) 不作展開。

藤校為(wei) 何多寡王?書(shu) 讀多了,就不想結婚了嗎?

表中顯示的是各個(ge) 四年製大學的結婚率,平均每組研究對象都至少有100名男性和100名女性。

按照總體(ti) 結婚率進行排名的話,稱霸各類最佳大學排行榜的普林斯頓,竟然隻能排到第57。再往後就是第180名的達特茅斯,而哥大竟然已經落到了218位。剩下的藤校都在二、三百名開外。

再粗略地瞄一眼藤校的結婚率,普遍在50%上下,的確比其他不知名的四年製美國大學差了一截。

是什麽(me) 原因造成了這種局麵?不想結婚是因為(wei) “讀書(shu) 讀傻了”嗎?

01.陳舊的性別觀

《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中提到,普林斯頓的學生喜歡“內(nei) 部消化”,和自己的校友結婚。這種現象在學界被稱為(wei) 選型交配(Assortive Mating),指人們(men) 傾(qing) 向於(yu) 和自己相像(例如:文化程度)的人結合。

用老師話來說,咱結婚講究一個(ge) 門當戶對、勢均力敵。平心而論,一個(ge) 藤校畢業(ye) 的人不太可能會(hui) 願意和高中畢業(ye) 的人結婚,甚至普通大學的人他都可能瞧不上(*特此聲明,沒有瞧不起低學曆工作者的意思),因此對他們(men) 來說,最好的選擇就是和同為(wei) 頂尖大學的學生“強強聯手”。

那麽(me) 按這個(ge) 邏輯,藤校內(nei) 部的“配對成功率”應該很高咯?

事實並非如此。很遺憾,即使在觀念相對進步的常春藤盟校中,仍然存在一些陳舊的性別觀念和刻板印象。

此前的一項研究顯示,如果給出同一個(ge) 女孩的兩(liang) 張不同的照片,一張照片上的女孩穿著“哈佛”字樣的衣服,而另一張則沒有,男性會(hui) 認為(wei) 穿普通衣服的女孩更有吸引力。然而,當性別轉換後,結果卻完全相反,女性認為(wei) 穿“哈佛”字樣衣服的男性更有吸引力。

另一項研究表明,男性在理論上更喜歡聰明的女性,但實際生活中卻不是這樣。研究人員要求151名男性大學生和女性參與(yu) 者在見麵之前進行一次智力測試。結果顯示,即使有些男性聲稱聰明的女性更吸引自己,但在實際會(hui) 麵之後,男性會(hui) 坐得離那些在測試中表現比較好的女性更遠。(果然,身體(ti) 是最誠實的。)

如果要分析這背後的原因,恐怕與(yu) 社會(hui) 普遍存在的“男強女弱”的性別觀念有關(guan) ,男性理所應當地要在生理上、智力上和掙錢能力上優(you) 於(yu) 女性。在這種觀念的驅使下,男性在擇偶時會(hui) 偏向於(yu) 各方麵都稍遜於(yu) 自己的女性,就像女性在擇偶時也會(hui) 優(you) 先考慮比自己強的男性。如此一來,在社會(hui) 看來條件優(you) 越的藤校男性與(yu) 女性之間便出現了需求錯位:男性想找更弱的,女性則想找對等的或更強的。

學曆越高、成就越高的女性,越快完成對高成就男性的祛魅。“我是哈佛的學生”這種開場白,或許對其他學校的小女生很管用,但對哈佛女生來說很稀鬆平常。你上哈佛?哦,我也上哈佛。

CBS新聞曾報道過,精英大學畢業(ye) 的女性20年後結婚的可能性比普通大學畢業(ye) 的女性低3.9%,即使結了婚也會(hui) 推遲生育。這並不是因為(wei) 女性不願意結婚,而是當女性和男性一樣接受過高等教育並取得成就時,他們(men) 會(hui) 更渴望擁有高成就伴侶(lv) ,於(yu) 是就對潛在的對象設置了更高的門檻。

02.對不起,我真的沒有時間

經典韓劇《愛在哈佛》中,金泰熙飾演的女主在麵對男二的追求時,曾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空餘(yu) 時間(談戀愛)。”

“沒有時間”固然是用來拒絕男方的擋箭牌,也是藤校學子日常生活的真實寫(xie) 照。女主在劇中的設定是家境貧苦、努力拚搏的哈佛醫學院學生。白天穿梭於(yu) 各個(ge) 教室上課,去醫學院實習(xi) ,晚上在酒吧掙錢還貸款。就這生活節奏,我真誠地問一句,她哪來的時間談戀愛啊?

跳脫出虛構的劇情設計,現實中的藤校生活會(hui) 比劇裏更輕鬆嗎?

別說藤校了,Top30的美國大學字典裏就沒有“輕鬆”二字。留子們(men) 不僅(jin) 要維持住好看的GPA,還要利用課餘(yu) 時間去社交,找工作和實習(xi) …除非天賦異稟,對於(yu) 普通留子來說,光是要把書(shu) 讀好就很不容易了,特別是對學習(xi) 人文社科的學生來說。

《約會(hui) 之道》(Tao of Dating)一書(shu) 的作者Alex Benzer曾擔任哈佛醫學院的預科導師。他說:“我作為(wei) 導師,觀察到校園裏普遍存在著一些約會(hui) 方麵的問題,是這些促成了這本書(shu) 的寫(xie) 作…約會(hui) 在哈佛充其量隻是一種‘課外活動’,排在第6或第7的位置,介於(yu) 模擬聯合國和校內(nei) 羽毛球賽之間。”

可見,約會(hui) 、戀愛之類的事,在哈佛學生心目中並不是最重要的,果然成大事者不會(hui) 拘泥於(yu) 小情小愛。

03.拒絕失敗

第三個(ge) 原因可能才是真正的罪魁禍首。

名校的孩子多少是有些自尊心在身上的,他們(men) 大多厭惡風險,懼怕失敗。這就導致他們(men) 往往會(hui) 選擇做自己原本就擅長的事,而回避不擅長的事。畢竟,當你走過的每一步都很成功,前半生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你會(hui) 允許自己失敗,或者做不好某件事嗎?

有一種普遍存在的刻板印象是,藤校學生的學術能力很強,但社交能力有些弱。就如《The Dbag Dating Guide to Ivy League Guys》一書(shu) 的作者所說:“這些男生整個(ge) 高中時期都在學習(xi) ,沒有發展人格。在這之後,他們(men) 在大學裏接觸到的女生,也同樣是在高中不停學習(xi) 的女生。”言下之意,藤校學生隻會(hui) 做題,缺乏個(ge) 性和人格魅力。

這種刻板印象並非沒有根據,但老師更傾(qing) 向於(yu) 認為(wei) ,孩子們(men) 隻是還沒有學會(hui) 施展自己的魅力。隻是被動地等待,或在關(guan) 係中做一些淺嚐輒止的舉(ju) 動,試圖最小化失敗的風險。

約會(hui) 戀愛和考試、做飯、開車一樣,都是需要學習(xi) 的。隨著學習(xi) 和實踐,我們(men) 才會(hui) 越做越好。光憑直覺和本能,是無法建立一段幸福和持久的親(qin) 密關(guan) 係的。

客觀上時間不夠,主觀上意願不夠強,擇偶需求上不夠匹配,形成了當下的精英圈子寡王多的現狀。那麽(me) ,怎麽(me) 破呢?

老師隻能說,保持開放的心態,別放棄,多嚐試。

那些精英大學的學生們(men) ,正是因為(wei) 非常認真地對待自己,投入地做事,才能一路過關(guan) 斬將,敲開精英大學的門。但與(yu) 此同時,膨脹的自我意識也成為(wei) 了向另一個(ge) 人敞開心扉的阻礙。

所以,放輕鬆,試試看吧,說不定真愛就在下個(ge) 轉角呢。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藤校申請競爭有多激烈?半數學生至少遞交9門AP考試成績?

下一篇

英國留學倫敦VS非倫敦地區差別真的很大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