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教育研究所最新的“門戶開放”報告,2022-23 學年國際學生入學人數猛增,超過了大流行前的水平,學生人數超過 100 萬(wan) 人。
去年,美國院校招收了 1,057,188 名國際學生,比 2021-22 年增加了 12%,是 40 年來最快的增長速度。國際學生占高等教育學生總數的5.6%。
國際入學新生人數尤其強勁。根據該機構的數據,2022-23 年新國際學生人數增長了 14%,“飆升至大流行前的水平”,並在 2021-22 年部分大流行反彈 80% 的基礎上達到“接近曆史最高水平”。對於(yu) 國際學生市場來說,這是一個(ge) 可喜的複蘇。
IIE 研究、評估和學習(xi) 主管米爾卡·馬特爾 (Mirka Martel) 表示:“我們(men) 很高興(xing) 看到這種反彈,尤其高興(xing) 的是這種反彈發生得如此之快,距離大流行僅(jin) 三年時間。”
盡管小幅下降約 0.2%,中國仍然是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國,有 289,526 人在美國留學。但長期以來僅(jin) 次於(yu) 中國的印度卻出現了巨大的增長:同比增長 35%,達到了全部國際學生的來源國。美國學生人數達到 268,923 名,創下曆史新高,並且距離榜首位置越來越近。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也出現了顯著增長,進入美國大學的學生比 2021-22 年增加了 18%。
自 2014-15 學年以來,所有學位級別和學習(xi) 領域的國際學生入學人數首次出現增長。但 Martel 表示,這種增長主要集中在研究生項目上,增幅為(wei) 21%,是該報告曆史上增幅最大的。相比之下,本科生入學率增長了不到 1%。
該報告還指出了美國出國留學的學生數量,盡管這些數據比國際入學統計數據晚了一年。2021-22 年,美國出國留學人數反彈至大流行前水平的一半左右,該報告的作者稱之為(wei) “關(guan) 鍵轉折點”。近一半的出國留學人員是在夏季出國留學的,首選目的地與(yu) 近年來相同:意大利、英國、西班牙和法國。
新的主宰者
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興(xing) 趣激增預示著大流行後國際學生格局的變化,特別是在東(dong) 亞(ya) 的申請緩慢但穩定下降的情況下。
國際教育網絡聯合創始人 Rajika Bhandari 將這種轉變歸因於(yu) 許多相關(guan) 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口趨勢的差異。
中國傳(chuan) 統的大學適齡人口停滯不前,而印度的大學適齡人口卻在快速增長,中產(chan) 階級的崛起也是如此。她補充說,印度國際學生的激增可以解釋研究生和本科生之間增長率的差異。“大多數來自印度的學生都是研究生水平。
情況一直如此,而且在可預見的未來也可能如此,”她說。 “因此,僅(jin) 從(cong) 招生和收入的角度來看,他們(men) 永遠不會(hui) 像中國本科生那樣對機構的利潤產(chan) 生同樣的影響。”
班達裏表示,印度學生往往“對價(jia) 格更加敏感”,這使得中國國際學生的常見目的地——紐約大學、東(dong) 北大學和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等高學費私立院校——對於(yu) 不斷增長的印度國際學生來說不太可能。
班達裏說:“我們(men) 需要小心,不要將印度視為(wei) 新中國。” “它不是。”
盡管如此,敞開的門 2023 年秋季快照表明,既然北京已經取消了作為(wei) 零新冠政策一部分而實施的旅行限製,來自中國的學生可能會(hui) 開始大量回國。36% 的受訪美國院校表示今年秋季中國國際學生人數有所增加,高於(yu) 2022 年的 29%。
班達裏認為(wei) ,來自加納和孟加拉國等國家的學生數量的增加是一個(ge) 積極的跡象,表明國際市場更加多樣化,因此可持續發展。
“過去,美國院校傾(qing) 向於(yu) 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ge) 籃子裏,無論是巴西學生還是沙特學生,然後是中國本科生,”她說。“我認為(wei) ,我們(men) 已經吸取了一些真正的教訓,即需要采取多樣化的努力來招收廣泛的國際學生。”
“烏(wu) 雲(yun) ”和一線希望
西弗吉尼亞(ya) 大學曆史學名譽教授威廉·布魯斯坦(William Brustein)在 2020 年之前擔任該大學負責全球戰略和國際事務的副校長。希望回到 2000 年代中期收入增長的國際招生市場。
“中國是國際高等教育的天賜之物。他們(men) 有一個(ge) 蓬勃發展的中產(chan) 階級,他們(men) 非常重視教育,願意花掉最後一分錢來支付全額費用,”他說。
如果沒有這些貨幣回報,布魯斯坦擔心美國大學將不願意投入維持國際入學人數增長所需的資源。 “如果收入沒有流入這些大學,他們(men) 將繼續削減對負責招聘的國際辦事處的投資,”他說。“如果你不投資這些辦公室,那麽(me) 你基本上不會(hui) 看到重大變化。”
布魯斯坦看到了一些一線希望,即越南和尼日利亞(ya) ,這兩(liang) 個(ge) 國家都有同樣蓬勃發展的中產(chan) 階級和對教育的文化重視,這些都推動了中國的繁榮。
這兩(liang) 個(ge) 國家在 2022-23 年也出現了一些最高的增長:越南增長了 5%,尼日利亞(ya) 增長了 22%。 但這些國家的入學人數增長速度不足以彌補中國學生數量的減少。這一因素,再加上新加坡和日本等距離較近的國家湧現出成本較低但質量較高的大學,布魯斯坦的希望落空了。
“我們(men) 可以從(cong) 建設這些管道(來自越南和尼日利亞(ya) )中受益。但我們(men) 必須對此保持聰明態度,找到降低成本並提供更多混合動力選擇的方法,”他說。“對我來說,這是一顆明亮的星星……但它不會(hui) 扭轉整體(ti) 下滑的趨勢。”
《敞開的門》報告預示著積極的未來前景:2023 年的初步數據顯示,高等教育機構的國際學生入學率增加了 8%,其中本科生入學率上升至 2%——馬特爾表示,隨著疫情進一步消退,她預計這種情況將持續下去。
盡管如此,考慮到簽證申請麵臨(lin) 的迫在眉睫的政治威脅、學費的穩步上漲以及來自加拿大等廉價(jia) 目的地的競爭(zheng) ,布魯斯坦並不相信美國高等教育曾經蓬勃發展的國際化運動已經再次升起。“黃金歲月回來了嗎?我希望這是美好的新一天,但我對此表示懷疑,”他說。“我仍然看到地平線上烏(wu) 雲(yun) 密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