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外網的一條“爬藤”新聞引起了廣泛關(guan) 注。
據《紐約郵報》報道,在連年來藤校的錄取率持續下降的背景下,一些紐約地區最富有的家庭決(jue) 定采取極端措施,不惜耗費數百萬(wan) 美元將家庭遷居到偏遠地區,以采用一種被戲稱為(wei) “高考移民”的策略,力圖使他們(men) 的孩子成功進入藤校。
“高考移民”這種現象並不罕見。許多中產(chan) 家庭普遍認為(wei) ,為(wei) 了提高孩子進入名校的機會(hui) ,不如離開競爭(zheng) 壓力大,人口眾(zhong) 多的城市,這樣的做法更有可能成功。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現在連美國家長也在采取類似的策略。
那麽(me) ,美國版“高考移民”究竟是什麽(me) 情況呢?在美國,家庭搬到偏遠地區後,真的能提高大學錄取率嗎?
在美國,這一現象與(yu) 藤校錄取率的競爭(zheng) 激烈程度有關(guan) 。藤校(Ivy League)是指美國東(dong) 部地區的一批著名高等教育機構,如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這些學校在全球範圍內(nei) 享有聲譽,因此錄取非常競爭(zheng) 激烈,導致許多家庭不惜一切代價(jia) 希望孩子能夠被這些學府錄取。然而,是否真的能夠提高錄取率存在爭(zheng) 議。
藤校的錄取過程極其競爭(zheng) ,綜合考量眾(zhong) 多因素,包括成績、課外活動、推薦信等。雖然家庭搬遷可能會(hui) 提供一些地理優(you) 勢,但它不能取代其他關(guan) 鍵因素。美國幅員遼闊,經濟發達的地區主要集中在東(dong) 北部、西部和南部。
這些地區往往擁有豐(feng) 富的教育資源,很多美國TOP私立高中也分布於(yu) 此。正因為(wei) 教育資源優(you) 厚,在這裏遍地都是優(you) 秀學生,他們(men) 的背景經曆和學業(ye) 水平相似,大多都是以哈耶普斯麻等TOP大學為(wei) 目標,一般家庭的孩子在這裏很難脫穎而出。
此外,為(wei) 了促進招生的公平性和實現生源的多元化,許多美國頂尖大學也積極考慮招收來自欠發達地區、農(nong) 村、小鎮,或者招生曆史相對較少的地方的學生。
這一舉(ju) 措的背後是美國大學的願望,即通過招收來自不同社會(hui) 背景和地理位置的學生,打破社會(hui) 經濟壁壘,推動社會(hui) 多元化,同時為(wei) 那些在更偏遠地區接受教育的學生提供機會(hui) 。
由於(yu) 來自這些地區的學生數量相對較少,為(wei) 了確保招生多元化的目標,一些像耶魯、哈佛這樣的頂尖大學已開始采用策略性的方法來招收來自農(nong) 村地區的學生。
舉(ju) 例來說,早在2017年,耶魯大學就派遣了一位老師,開始積極尋找潛在的農(nong) 村學生,以滿足學校的多元化需求。她前往肯塔基州、田納西州等地,特意展開活動,與(yu) 郊區和農(nong) 村地區的學生互動,以發現有潛力的候選學生。
這些學生具備著精英家庭孩子所不具備的特殊技能和品質:有些是在農(nong) 場長大的孩子,對農(nong) 業(ye) 有著深刻的理解,懂得如何種植和維護作物。他們(men) 知道怎樣穿越森林,識別各種動植物,避開有害植物,甚至找到可食用的植物來準備晚餐。
招生官發現,這些孩子在農(nong) 村活動中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實際技能,遠勝過那些曾擔任模擬聯合國主席或在AP考試中獲得滿分的學生。
為(wei) 了確保有潛力的農(nong) 村孩子不被埋沒,這位老師甚至成為(wei) 了美國第一個(ge) 專(zhuan) 門審查農(nong) 村申請者的招生官。她堅信,農(nong) 村學生不必參加高級課程如AP,或學習(xi) 兩(liang) 年的西班牙語和兩(liang) 年微積分(因為(wei) 很多農(nong) 村學校不提供這些課程),仍然能夠在耶魯大學獲得成功。
如今,每年有80至100名來自農(nong) 村和小鎮的學生入讀耶魯大學。根據2021年的官方數據,農(nong) 村孩子占所有新生的大約5%。
根據《福布斯》的數據,自2020年起,許多著名高校都在為(wei) 農(nong) 村學生提供選拔性考試,一年後,農(nong) 村學生在這些學校的入學率增長了56%。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些中上階層的家庭,就發現了可乘之機:他們(men) 選擇搬遷到農(nong) 村、小鎮等欠發達地區,讓他們(men) 的孩子入讀當地的寄宿學校。通過這種方式,他們(men) 的孩子在申請大學時可以被視為(wei) “農(nong) 村學生”,從(cong) 而提高進入頂尖大學的錄取機會(hui)
這種美國版的“高考移民”已經成為(wei) 了升學產(chan) 業(ye) 鏈的一部分。甚至有一位來自曼哈頓的母親(qin) ,不惜支付150萬(wan) 美元給升學顧問,然後搬到一個(ge) 更偏遠的地方,以創造更有利的條件來增加她孩子的升學機會(hui) 。
美國版“高考移民”現象盛行的直接原因之一是美國教育領域內(nei) 的競爭(zheng) 日益激烈。
近年來,美國頂尖大學的入學競爭(zheng) 顯著加劇。以哈佛大學為(wei) 例,其錄取率在過去的十年中從(cong) 7.47%下降到了3.41%。在上一個(ge) 申請季度,有近57,000名學生向哈佛提交了入學申請,但隻有不到2,000人被錄取。
因此,中上階層的家庭可能會(hui) 尋找任何方式來確保他們(men) 的孩子能夠脫穎而出,包括通過搬遷到農(nong) 村或小鎮地區,以被視為(wei) “農(nong) 村學生”,從(cong) 而增加他們(men) 進入頂尖大學的機會(hui) 。
據報道,截至2023年,紐約大學(NYU)共收到了近12萬(wan) 份申請,這些申請來自準備進入2027屆的新生。與(yu) 去年相比(10.5萬(wan) 份申請),申請數量增長了13%。這標誌著NYU已經連續第16年創下了新的申請人數紀錄。
這一持續增長的趨勢反映出學生對NYU的興(xing) 趣不斷增加,可能受到了該校的知名度、教育質量以及紐約市這一全球重要城市的吸引力的影響。
美國教育競爭(zheng) 的激烈,不是因為(wei) 招生名額有所減少或班級規模變小,而是因為(wei) 越來越多的傑出學生紛紛加入競爭(zheng) 行列。無論是全美還是全球,都有眾(zhong) 多學生爭(zheng) 奪著進入美國頂尖大學的名額。
因此,美國家庭中的“高考移民”現象還伴隨著一個(ge) 特殊趨勢,即“逃離內(nei) 卷”。最近的報道指出,美國白人精英家庭正采取搬遷的方式來抵製亞(ya) 裔學生之間的激烈競爭(zheng) 。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Leah Boustan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從(cong) 2000年到2016年,在加利福尼亞(ya) 郊區的經濟發達地區,每增加一個(ge) 亞(ya) 裔學生,就有1.6個(ge) 白人學生選擇搬離該地區。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地區內(nei) 頭部的公立和私立學校的總入學人數並沒有增加,這意味著這些家庭選擇的是直接離開,而不是轉入該地區的其他學校。
Leah Boustan的研究得出結論:“這些家庭通過搬家的方式完全擺脫了亞(ya) 裔學生之間的教育競爭(zheng) ,以期為(wei) 他們(men) 的孩子在大學申請中爭(zheng) 取更大的機會(hui) 。”眾(zhong) 所周知,在美國高考中,亞(ya) 裔學生一直以來都是高分卷王的代表。他們(men) 常常在各種考試中取得優(you) 異的成績,甚至有人一次性拿下了滿分。
因此,為(wei) 了讓孩子增加進入名校的機會(hui) ,"逃離大城市"成為(wei) 了很多有條件的美國家庭的一種選擇。
在過去,家長的安全感來自於(yu) 讓孩子參加競賽、夏令營、科研項目等,而如今,“高考移民”成為(wei) 了另一個(ge) 可卷項目的選擇。實際上,我們(men) 應該冷靜地考慮一下,是否值得為(wei) 了孩子的教育舉(ju) 家搬到偏遠地區。許多家長在大城市工作,搬家就等於(yu) 放棄之前的工作機會(hui) 和生活環境。而孩子從(cong) 城市轉學到偏遠地區,可能會(hui) 麵臨(lin) 學習(xi) 上的適應問題、社交圈的改變以及環境適應的挑戰。
此外,經濟欠發達地區和大城市的頂級高中在教育水平和教學理念方麵可能存在差異。對許多孩子來說,搬到偏遠地區可能隻會(hui) 為(wei) 他們(men) 提供地理位置的優(you) 勢,但在其他方麵可能沒有太多的益處。鑒於(yu) 當今教育內(nei) 卷愈演愈烈,家長們(men) 不如更有耐心地了解孩子真正的興(xing) 趣和需求,以找到最適合他們(men) 的升學路徑。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