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疫情時代,有這樣一批人的存在顯得有點突兀,就是那群在疫情期間被耽誤臨(lin) 床實習(xi) 的醫學生們(men) ,他們(men) 大概是近代史以來極為(wei) 特殊的時代產(chan) 物了。
據統計,疫情三年來,大約有100多萬(wan) 醫學生在校學習(xi) 。許多人質疑大學生在線課程的質量,一些用人單位甚至歧視參加在線課程的學生。三年網課,對所有本科生和碩博生來說都很難,但醫學生似乎遭遇了滑鐵盧。
很多人不禁感到好奇:這些沒上過臨(lin) 床實習(xi) 、純新手、大菜鳥,他們(men) 如今怎麽(me) 樣了呢?是不是成為(wei) 了失敗的醫生呢?采訪了幾位身邊的醫學生朋友,給大家來揭揭密。
“紙上談兵”的實驗室研究生
醫學生小A是今年的研一新生,對於(yu) 大學時期幾乎都在疫情中渡過的她,可謂“學院派專(zhuan) 家”。小A不僅(jin) 大部分課程是以網課的形式進行的,很多實操課程甚至都演變為(wei) 虛擬實驗和操作學習(xi) 。美其名曰,新型數字教學,還不就是電腦遊戲。
正因如此,失去醫院實習(xi) 經驗的小A現在對臨(lin) 床疾病的認知還停留在書(shu) 本上,連醫院的運行流程都不是很清楚。升學研究生後,小A的臨(lin) 床知識仍清澈得如一張白紙,連給實驗動物測血糖,都不會(hui) 使用血糖儀(yi) 。
小A經常吐槽到,“我老師覺得我多少應該懂一點,但我連患者問我抽血去哪裏抽,我都是一臉茫然。幸好現在我讀研究生隻需要在實驗室做課題,不需要我去臨(lin) 床跟患者接觸,不然明天互聯網的頭版頭條就是‘震驚!某醫院研究生竟百度看病。”
作為(wei) 考研黨(dang) ,小A對很多疾病的診斷標準、治療方案滾瓜爛熟,但並不妨礙她由於(yu) 沒有實踐經驗,而不敢上臨(lin) 床的膽怯。“紙上談兵”的實驗室研究生們(men) ,大多現在都處於(yu) 對臨(lin) 床缺少勇氣的階段吧。
“臨(lin) 時抱佛腳”的專(zhuan) 業(ye) 型碩士
另一位出場選手醫學生小B則是直接進入臨(lin) 床科室輪轉規培的專(zhuan) 業(ye) 型碩士,他也是實習(xi) 被疫情直接衝(chong) 掉的那批無實習(xi) 醫學生。他的經曆和小A相似,但他們(men) 的處境卻截然不同。
“當時我是硬著頭皮直接上的。”小B說。雖然他沒有經過臨(lin) 床實習(xi) ,但專(zhuan) 業(ye) 型醫學碩士的任務就是要在病房直接對患者進行治療和處理,“沒有過實習(xi) 並不能成為(wei) 你臨(lin) 陣脫逃的理由。”
小B覺得,“我們(men) 那一屆醫學生都沒怎麽(me) 上過臨(lin) 床,但是在經驗豐(feng) 富的醫生眼裏,我們(men) 有沒有過實習(xi) 對現階段並不會(hui) 有很大的影響,畢竟都是跟在老師身後學習(xi) 的,不會(hui) 讓你獨自去處理患者的,就算有實習(xi) 經驗也根本不夠看。”
在規培前經過一次崗前培訓後,他們(men) 對臨(lin) 床上的診療規範、處理方法進行了高強度的學習(xi) ,然後就去臨(lin) 床上跟著老師們(men) 學習(xi) 規範的疾病診療知識和經驗了。微薄的實習(xi) 經驗對於(yu) 目前繼續在臨(lin) 床上學習(xi) 和積累臨(lin) 床經驗的專(zhuan) 業(ye) 型碩士同學來說,大概可能是“臨(lin) 時抱佛腳”時相對更加痛苦和艱難一點而已,跟以前實習(xi) 過的醫學生差別不大。
選錯科室的醫學生們(men)
第三位醫學生小C的經曆要更加複雜一點,因為(wei) 他在無實習(xi) 期的本科畢業(ye) 後選擇了普外科作為(wei) 自己的專(zhuan) 科,並在外科進行規培學習(xi) 。
然而,沒有在實習(xi) 期間進過手術室的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麵對大型“血肉模糊”的場景時,會(hui) 不由自主難受心悸,對手術刀、針的夾持也存在緊張手抖,雖然沒有“暈血暈針”那麽(me) 誇張,但毫無外科天賦說的就是小C了。
“早知道我一上手術台就會(hui) 手足無措、無法冷靜,我就不該選擇做一名普外科醫生。”小C後悔到,“我沒有成為(wei) 好外科醫生的冷靜沉著和心靈手巧。要是當時我輪過實習(xi) ,能盡早發現這件事,我肯定不會(hui) 再選錯內(nei) 外科了。”現在的小C正在為(wei) 轉科室而糾結,一旦轉科意味著他又白費一年時間,但繼續選擇當一名外科醫生對於(yu) 他也是很艱難的。
由於(yu) 缺少實習(xi) 的嚐試,很多醫學生在本科後選擇專(zhuan) 科時,都對科室的實際情況缺乏認知,靠道聽途說和自己的想象選擇了以後從(cong) 事的專(zhuan) 科,這樣無形之中就導致了很大一批選錯科室、進退兩(liang) 難的醫學生們(men) 出現了。
除了小C這種發現自己不適合的,還有錯誤估計了對所從(cong) 事專(zhuan) 科的興(xing) 趣的,對科室節奏無法適應的等等。缺乏實習(xi) 經曆給醫學生們(men) 帶來的試錯機會(hui) ,大概是這批無實習(xi) 醫學生們(men) 的最大損失了。
艱難工作的基層醫生
最後一位醫學生小D在本科畢業(ye) 後,回到了基層鄉(xiang) 鎮醫院做了一名衛生院全科醫生。目前的工作狀況十分艱難,“大概處於(yu) 每天求爺爺告奶奶的地步了。”小D疲憊地說到,“每次來一位患者,雖然我大致能診斷出相關(guan) 疾病,但始終沒有把握能自己下診斷。
衛生院裏的老醫生和護士長是我的救命稻草,幸好每天患者不多,病情不嚴(yan) 重,大多是一些感冒、跌打損傷(shang) 之類的,能讓我一邊請教學習(xi) ,一邊積累經驗。” 小D至今仍記得在衛生院當醫生的第一年,來了一個(ge) 外傷(shang) 患者,傷(shang) 情不重,隻需要縫三針,他三針縫了半個(ge) 小時,因為(wei) 怕縫不齊。“沒有實習(xi) 經驗,畢業(ye) 後還是多少有點信心不足,畢竟當醫生是需要經驗積累的,經驗越多,信心越足。還是建議學弟學妹們(men) 多去臨(lin) 床學習(xi) ,麵對工作才不會(hui) 手忙腳亂(luan) ”。
但經過兩(liang) 年的摸爬滾打和勤能補拙,相信這批無實習(xi) 的醫學生們(men) 也終能獨當一麵了。疫情時代過去了,留下的這批沒經過實習(xi) 的醫學生們(men) 的處境各不相同。雖然本科實習(xi) 經驗並不是決(jue) 定他們(men) 是否能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醫生的最終條件,但缺少實習(xi) 的這批醫學生確實會(hui) 因為(wei) 對臨(lin) 床認知不夠、沒有臨(lin) 床經驗和信心而付出了更多的試錯成本和痛苦學習(xi) 。
從(cong) 長遠來看,僅(jin) 憑本科實習(xi) 經驗遠遠不夠成為(wei) 一名獨當一麵的醫生,每一位醫生都需要經過以10年為(wei) 基礎的長時間積累和努力,才能出類拔萃。缺少實習(xi) 經驗可能會(hui) 讓你起步晚一點點,但隻要繼續堅持努力下去,隻是讓你成為(wei) 一名優(you) 秀醫生的時間慢一點點,好飯不怕晚!
再告訴你一個(ge) 秘密,其實很多實習(xi) 過的醫學生在正式步入工作崗位後心理也沒底,在醫生漫長的職業(ye) 生涯中,堅定從(cong) 醫信念,持之以恒學習(xi) ,這些都遠比一次實習(xi) 要重要的多。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