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留學圈又一悲痛的消息傳(chuan) 來——麻省理工學院(MIT)的中國博士生辛天思(Tiansi Xin)在做實驗後不幸離世。據悉,辛天思出生於(yu) 長春,年僅(jin) 27歲,本科畢業(ye) 於(yu) 北京大學,於(yu) 2019年來到 MIT 攻讀博士,即將畢業(ye) 。瀏覽MIT官網,有很多辛天斯參與(yu) 各類學術活動的報道,足見其出色。辛天斯因其在磷化學方麵的創新工作,獲得了許多獎項和認可。而如今,他的生命卻永遠定格在了這裏……
關(guan) 於(yu) 他的死亡,網絡上流傳(chuan) 著不一樣的說法。有不少媒體(ti) 稱,辛天斯是自殺身亡。但也有媒體(ti) 引用目擊者稱,辛天斯在做實驗的過程中因意外發生的爆炸受傷(shang) ,送醫後不治身亡。但無論如何,這次事件讓更多的人再次將目光投向博士這個(ge) 群體(ti) 。
01精神問題,該如何解?
對於(yu) 研究生的壓力,人們(men) 要麽(me) 不關(guan) 注不在乎,要麽(me) 熟視無睹,甚至還有人覺得這群人是“讀書(shu) 讀到牛角尖兒(er) ”,“小題大做不抗壓”。然而,研究生的壓力可不是我們(men) 能輕易體(ti) 會(hui) 得到的。研究生們(men) 至少麵臨(lin) 兩(liang) 方麵的壓力:作為(wei) 學生隨之而來的成績、畢業(ye) 、就業(ye) 壓力,以及科研任務帶來的競爭(zheng) 和壓力。可是無論成績也好,還是科研任務也好,最終都會(hui) 歸結到一個(ge) 點,SCI文章。
而沒有文章的研究生,就宛如沒有子嗣的嬪妃。常年無子的妃子不會(hui) 得到皇帝的寵愛,在後宮中生活的舉(ju) 步維艱;而常年沒有實驗成果的研究生,也沒有辦法得到導師的青睞,隻得低眉順眼,灰溜溜生存。除此之外,社會(hui) 、家庭和朋友,方方麵麵的不理解,加劇了研究生的無助。
國際權威雜誌《自然》每隔兩(liang) 年會(hui) 對全球的研究生進行一次調查,2019年有超過6300名研究生參與(yu) 了調查,其中有近700名來自中國。結果顯示,全球範圍內(nei) 有36%的研究生曾因為(wei) 壓力導致的抑鬱尋求過幫助。這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抑鬱而尋求幫助的比例,有多少人在抑鬱中獨自煎熬,沒有及時獲得幫助,又有多少人在煎熬中不得解救,而走向極端?所以,精神壓力一定要引起我們(men) 的重視,並想辦法去破解。
1、多關(guan) 注自己,少去比較
與(yu) 他人比較很容易落入用別人的成功來衡量你的成功的陷阱,從(cong) 而給自己帶來無窮盡的煩惱和壓力。例如,發現實驗室同學成功地發表高影響因子論文,自己卻還在糾結最初的實驗中使用哪一種實驗方法,於(yu) 是感到十分內(nei) 疚和悲傷(shang) 。對於(yu) 此,我們(men) 要善於(yu) 發現別人的優(you) 點,承認自己的不足,為(wei) 什麽(me) 別人的進展會(hui) 比自己快很多?別人身上有什麽(me) 可以進一步學習(xi) 的地方?與(yu) 其將自己與(yu) 他人相比,不如將自己與(yu) 過去的自己進行比較。你現在比一年前知道了多少?你比五年前知道多少?學會(hui) 慶祝你的成長,不管多麽(me) 渺小。這有助於(yu) 培養(yang) 你的良好狀態。
2、科研要有目標和規劃
首先,你需要盡可能多地從(cong) 以前的學生和博士後那裏了解你的導師,明確導師的想法和對你的期望。其次,在開始一項研究之前,要製定一個(ge) 明確、可行的計劃。將研究任務分解成小的可執行的部分,並設定明確的時間節點。這樣可以幫助你們(men) 更好地掌控研究進度,避免因為(wei) 任務繁重而產(chan) 生壓力。最後,要注重時間管理,什麽(me) 時間該休息?什麽(me) 時間要做哪一步的實驗?自己都要有所規劃安排,要充分利用時間,提高效率,避免拖延。
3、多尋求他人幫助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具有社會(hui) 屬性的,都需要融入到群體(ti) 中才能健康成長。當我們(men) 遇到問題時,一定要及時地主動去尋求他人的幫助,無論是科研方麵還是情感方麵。在科研中,與(yu) 導師、同學、其他領域的研究者進行交流和合作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與(yu) 他人交流,可以獲得新的思路和方法,解決(jue) 問題;通過與(yu) 他人合作,可以分擔研究任務,減輕自身壓力。而一旦我們(men) 遇到精神壓力過大情況時,一定要選擇自己信任的人傾(qing) 述,可能別人的一句話就會(hui) 讓你醍醐灌頂、茅塞頓開,意識到自己思想的狹隘之處。
4、尋找自己的價(jia) 值所在
研究生隻是我們(men) 的一個(ge) 階段性身份,我們(men) 還年輕,未來還有無限可能。生活中總有一些值得期待的事情,在壓力較大的讀研期間,我們(men) 可以把科研與(yu) 愛好分割開來,找到一個(ge) 適合自己的愛好,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隻要為(wei) 一個(ge) 愉快的事件設定一個(ge) 日期,你大腦中的內(nei) 啡肽水平就會(hui) 提高27%。最重要的是,這個(ge) 帶來快樂(le) 的事情可以很小,它可以是一個(ge) 約會(hui) ,看電影,喝咖啡,或去一個(ge) 新的地方散步。但是,確保每周製定這樣的兩(liang) 次小事(例如周三和周六),這將非常有效地給你一周的期待感,並幫助你緩解學業(ye) 上的壓力。
02實驗安全,該如何解?
安全無小事。在漫長的人類文明文化發展的曆史長河中,無數的科學家,科技愛好者為(wei) 推動人類科技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時間,有的甚至是生命,這不但給人們(men) 造成了傷(shang) 痛,也是人類財富的極大損失。作為(wei) 一個(ge) 新時代的研究生,我們(men) 要從(cong) 平時養(yang) 成嚴(yan) 格遵守實驗室規則的習(xi) 慣,在確保自身人身安全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研究,這樣才能夠更好更快更有效的為(wei) 祖國科研做出自己的貢獻。
1、對實驗室有敬畏感
參與(yu) 實驗工作主體(ti) 是人,人的不安全因素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最主要原因。實驗室是嚴(yan) 格從(cong) 事實驗實踐的場所,但我們(men) 會(hui) 發現實驗室存在諸如此類的現象:把實驗台當作餐桌,在實驗台前吃飯,認為(wei) 藥品不會(hui) 浸入食物;帶著耳機做實驗,不聽外界聲音,聲音也是一種實驗現象,比如金屬鈉在水中會(hui) 發出嘶嘶聲;在實驗室直接喝水,認為(wei) 水很安全。
這種不經意的動作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men) 研究生對實驗沒有敬畏感,實驗生活摻和著來。因此,隻有從(cong) “人”著手,嚴(yan) 格遵守實驗室關(guan) 於(yu) 穿著規定、飲食規定、操作規定等安全準則,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隱患。
2、從(cong) 個(ge) 人角度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實驗室大型設備以及安全器材都會(hui) 有學校安全部門負責,一般都會(hui) 盡職盡責,嚴(yan) 格要求,不會(hui) 出什麽(me) 大差錯。我們(men) 要從(cong) 個(ge) 人角度消除一切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比如:做實驗的時候,難以避免會(hui) 用到一些易燃的液體(ti) 或者固體(ti) 藥品,甚至可能會(hui) 用到一些揮發性比較強、有腐蝕性的藥品,用揮發性的藥品一定要在通風櫥裏操作,用後的廢液要回收封存好,用後的藥品也要密封保存。而易燃的液體(ti) 或者固體(ti) ,不要留存太多,用多少就買(mai) 多少。
每一次實驗都認真對待,烘箱能不過夜就不過夜,反應能不過夜就不過夜,白天做上實驗就不能離開人,尤其是做加熱的反應時,一定不能離開實驗室。
3、牢記各種救援方法
對於(yu) 實驗室各類常見危險情況,同學們(men) 最好有提前預案,不至於(yu) 真的發生了卻不知所措。比如:對於(yu) 火情,如火勢不大,在保證自身安全情況下,應盡快采取撲救措施;如火勢變大,或無法判斷火情發展,應迅速撥打學校報警電話,並按下周邊最近的消防按鈕,通知人員迅速撤離。如果無法撤離,應退至室內(nei) ,關(guan) 閉通往著火區的門窗,用浸濕的被褥、衣物等堵塞門窗縫,還可潑水降溫,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煙氣侵入,並發放求救信號,等待求援。
讀研不易,請大家一定要好好愛護自己,肯定自己的價(jia) 值,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存在,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祝福大家都能順利畢業(ye) ,幸福生活!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