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批判性思維?

從(cong) 哈佛校長演講到耶魯大學的課程宗旨,再到普林斯頓大學的年度回顧,無一不在鼓勵學生培養(yang) 和運用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來探索世界。但大多數人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還停留在簡單的“質疑能力”上,實際上這是一種思辨思維。到底該如何去培養(yang) 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呢?今日我們(men) 將幫助大家理解什麽(me) 是批判性思維以及如何培養(yang) 批判性思維,希望能給大家帶來新的啟發。

哈佛前校長 Drew Faust 曾在公開演講中提到:“大學本科教育的重點不在於(yu) 熟記多少具體(ti) 知識,而是在於(yu) 教會(hui) 學生掌握磨礪思維的工具,訓練他們(men) 的辨別力與(yu) 批判性思維,開啟追求與(yu) 探索真理之路。”

曾擔任哈佛大學本科生學院院長的 HarryR. Lewis 教授認為(wei) ,大學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學生尋找自我,幫助他們(men) 找到自己的使命。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批判性思維不可或缺。可以說,美國頂尖大學最看重學生的品質之一就是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

什麽(me) 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英文critical thinking的原譯,指的不是批評和挑刺,真正強調的是:

不盲從(cong) 、不迷信,思考問題有理有據。

曾任哈佛大學特聘教授的Helen Haste談到關(guan) 於(yu) 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ang) 時就說:中美教育的不同,美國的老師更鼓勵學生去探索更多的答案,不預設唯一的正確答案,且不默認教師是最終的權威。

哈佛教授隻用一個(ge) 詞, 概括了排名前5%學生的核心能力

以下是高中生在上大學前,培養(yang)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6種方法, 幫助學生把握高中時期的寶貴時間,訓練自己成為(wei) 更好的批判性思考者,為(wei) 未來的大學生活做好準備。

01、培養(yang) 跨學科知識框架

學生可以將批判性思維融入到日常學習(xi) 中,來拓寬自身的視野、增加更多見解。提高對不同學科的理解,建立自己的跨學科知識框架。

“深入理解所學的不同科目——例如科學、文學和數學等。這些不同學科對事物的定義(yi) 不同,去理解這些不同之處。”——弗吉尼亞(ya) 大學心理學教授Daniel Willingham分享。

02、進行實驗

學生在科學課做實驗時需要用開放的心態去尋找答案,這與(yu) 批判性思維的思考過程很相似。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哲學係名譽教授David Hitchcock建議學生著手去研究自己感興(xing) 趣的話題。尤其對那些對學生來說很重要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

在這個(ge) 過程中,學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深入思考,養(yang) 成不妄下結論的習(xi) 慣。

03、質疑你的假設

“不要執著於(yu) 你的假設。”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hui) 福利學院研究生院教授Eileen Gambrill說,“學生可以從(cong) 提問開始,思考他們(men) 習(xi) 以為(wei) 常、司空見慣的事情。”

在批判性思維練習(xi) 中,我們(men) 往往容易陷入一種直覺性的“答案”或假設之中。學生需要敢於(yu) 質疑和提問,甚至可以通過批判性思維“挑戰”老師,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麵對問題時,不要害怕挑戰權威和傳(chuan) 統觀念。批判性的問題可能會(hui) 迫使我們(men) 從(cong) 根本上重新考慮最初的結論。

04、閱讀批判性思想家的作品

閱讀相關(guan) 書(shu) 籍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批判性思考者的思維方式,賦予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

通過閱讀相關(guan) 的書(shu) 籍,學生能學到更多理論性的知識,這樣就能保證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不會(hui) “跑偏”。這種多樣性也將激發學生思考和評估信息的能力,並幫助他們(men) 理解世界的多樣性。

05、創建批判性思維小組

有的學生可能覺得在課堂上提出質疑比較難,會(hui) 被視為(wei) “糟糕”的事情,那他可以考慮在高中成立一個(ge) 批判性思維小組,在同齡人中找到共鳴感。

與(yu) 同齡人交流,會(hui) 減少很多束縛。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知識和立場,將為(wei) 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

06、與(yu) 不同想法的同齡人交談

無論大學還是高中,學生都能遇見與(yu) 自己持相反觀念的同齡人。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通過對不同觀點的深入思考,能夠成為(wei) 更出色的批判性思考者。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哈佛的校長被迫辭職 哈佛的危機遠未解除

下一篇

留學生出國後最大的改變是什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