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Chicago, US
如果你的“業(ye) ”指的是每天定點坐在電腦前,敲完一整天代碼,一個(ge) 月之後銀行賬戶餘(yu) 額多了一個(ge) 零,那麽(me) 確實,會(hui) 失業(ye) 。 不過如果你把“業(ye) ”的定義(yi) 稍微拓寬一些,會(hui) 發現其實學完藝術史出來也是有出路的嘛,比如說筆者現在的職業(ye) ,哈哈。 為(wei) 什麽(me) 學藝術史,最初的我也是不明不白就走了這條路。從(cong) 小就喜歡click老爸膠卷機上的快門,再到後來的數碼相機可以隨意click也不用怕浪費膠卷被罵,高中申請季前一個(ge) 月就說我要申請攝影專(zhuan) 業(ye) 。另一方麵原因是,隻學了四年的國畫不足以讓我自信到上交繪畫/設計作品集走純藝申請方向;攝影的話,隨便拍拍照我還是在行的,在我看來。
雖然家裏一直對於(yu) 我未來選擇的專(zhuan) 業(ye) 都沒什麽(me) 管束,但在我說了我要申請攝影後,家裏人的第一反應是:也沒感覺你有無敵大的天賦,攝影做愛好可以,專(zhuan) 業(ye) 學你要餓死的。 不讓走純藝專(zhuan) 業(ye) ,我又很不擅長理工科,經濟商科申請的中國人未免太多,沒意思。
我還是想和藝術占點邊,要不就申請藝術史呢?我爸說可以,藝術和音樂(le) 是博雅教育的基礎,學吧,學了這個(ge) 餓死也值了。 於(yu) 是我就從(cong) 一條會(hui) 餓死的專(zhuan) 業(ye) 道路的起點跨到另一條會(hui) 餓死的專(zhuan) 業(ye) 道路。(不過如果你是一名想申請攝影/其他純藝專(zhuan) 業(ye) 的朋友,我還是會(hui) 非常支持你;會(hui) 餓死不等於(yu) 否定這個(ge) 專(zhuan) 業(ye) )
其實我也是直到進了大學後才知道藝術史這個(ge) 專(zhuan) 業(ye) 到底是學什麽(me) 的。每個(ge) 學校對於(yu) 這個(ge) 專(zhuan) 業(ye) 的官方稱呼都不太一樣,有Art History,也有History of Art and Architecture,我的學位就是屬於(yu) 後者,即“藝術和建築的曆史”。偶爾一些學校也會(hui) 把考古算在專(zhuan) 業(ye) 方向內(nei) ,比如Princeton的藝術史係名稱就是Department of Art and Archaeology。和中國教育體(ti) 係中對藝術的理解不同,歐美國家所認為(wei) 的藝術研究通常也會(hui) 包括建築(這裏指的是理論及鑒賞方麵的知識,非建築設計),而音樂(le) 和文學分別成為(wei) 獨立的學科。
20世紀的美術史家E. H. Gombrich曾在自己對另一位偉(wei) 大的藝術史家Aby Warburg整理的思想傳(chuan) 記中說到:“…有人終生相信藝術史不是作為(wei) 事實的堆積,而是作為(wei) 對人類的苦難和勝利的記載,過去重要,現在依然重要…” 。藝術史作為(wei) 一門具有較高跨學科性的科目,不會(hui) 對你想要做的研究方向有過多限製,因為(wei) 藝術史學家們(men) 正是要從(cong) 不同的角度(包括音樂(le) 、文學、宗教、經濟、政治、哲學等)來分析從(cong) 古至今出現過的視覺作品(圖片、物件以及建築)是如何被創作出來以及其背後的創作原因。
2019 @Tate Modern, London, UK
不同大學會(hui) 提供藝術史學生不同的concentration track,換句話說就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專(zhuan) 業(ye) 興(xing) 趣選擇主攻的方向。一般來說最常見的兩(liang) 個(ge) track就是Museum Studies和Architecture(部分學校對於(yu) 這個(ge) track也會(hui) 叫做Architecture & Environment),前者也就是博物館研究,主要是探討博物館以及其他文化機構在社會(hui) 中產(chan) 生的多方麵影響以及發揮的作用;後者即為(wei) 建築方向,重點去探索在不同的文化和曆史時刻下,人類是如何在空間裏定位自己與(yu) 環境之間的關(guan) 係。
學校設立不同concentration track的目的,其實也是為(wei) 了讓藝術史學生對於(yu) 自己畢業(ye) 後的職業(ye) 道路有更清楚的規劃,我認為(wei) 。那麽(me) 這就又回到這篇文章標題所映射的問題:學藝術史到底可以做什麽(me) 呢? 第一個(ge) track,Museum Studies,顧名思義(yi) 就是去博物館工作嘛。校內(nei) 的專(zhuan) 業(ye) 課會(hui) 帶你從(cong) 博物館的誕生說起,博物館在人類文明不同時期中的作用,收集(collecting)作為(wei) 一項傳(chuan) 統在各個(ge) 文化背景下的意義(yi) 等;也會(hui) 有許多校外文化機構在職專(zhuan) 家來介紹專(zhuan) 業(ye) 技能,比如說藝術品的編目和報關(guan) 、策展和收購/租借藝術品、行政流程以及博物館建築等。
這麽(me) 一看,就職機會(hui) 其實也不少了—從(cong) 最基礎的展覽講解員,到幕後的策劃展覽、藏品研究、教育外展等,都是非常常見的博物館職位。當然這裏的”Museum”不僅(jin) 限於(yu) 博物館這一種文化機構,同時也可以包括圖書(shu) 館、美術館、文旅景點、文保組織等,甚至也可以是更加商業(ye) 化的畫廊、拍賣行和傳(chuan) 媒公司。
@Tate Britain, London, UK
另一個(ge) Architecture track,這個(ge) 不可以顧名思義(yi) 了,學校不是為(wei) 了把你培養(yang) 成偉(wei) 大的建築師的,即便授課的教授基本上都是建築師出生。建築方向的專(zhuan) 業(ye) 課裏會(hui) 有更多專(zhuan) 業(ye) 的建築概念和特定術語的解釋(拿雅典衛城的帕特農(nong) 神廟為(wei) 例,從(cong) 它整體(ti) 的建築結構,到細節的柱子和柱間壁風格,到背後的社會(hui) 文化作用,你都需要全部熟悉),會(hui) 回顧建築從(cong) 過去到現在的發展情況,也會(hui) 圍繞某一特定城市或環境,討論其基礎設施、農(nong) 業(ye) 、工業(ye) 、住房、娛樂(le) 等項目的規劃。我猜看到這裏,湧現在讀者腦中的第一個(ge) 詞一定是“城市規劃”。沒錯,不具備徒手蓋樓的能力,藝術史-建築方向的學生畢業(ye) 後去做社區/城市/環境規劃方向的工作還是非常夠格的。
Parthenon in 1978, Athens, Greece
記得大三春季學期,有一位Stanford藝術史在讀第七年的博士來我們(men) 學校做Visiting Lecturer,講授我最喜歡的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有一次在她Office Hour時問到她,藝術史學生畢業(ye) 以後可以做什麽(me) 呢,當時她給我了一個(ge) 非常簡潔明了的答案:Apply for a PhD. 後來我去了倫(lun) 敦,在UCL考古學院念文化遺產(chan) 研究的Master時,也遇到不少本科是藝術史的同僚。其中有一位是清華本科藝術史的,細分專(zhuan) 業(ye) 方向和我也很相近的,現在和我做的職業(ye) 一樣。另一位是建築方向的,現在應該在前往巴巴多斯的郵輪上售賣藝術紀念品。 所以學藝術史真的會(hui) 失業(ye) 麽(me) ?真話是,如果你擔心失業(ye) ,那你應該也不會(hui) 喜歡這個(ge) 專(zhuan) 業(ye) 。
錢選,秋江待渡圖,故宮博物院藏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