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高等教育界對於(yu) 標化考試的輿論似乎迎來了大反轉——
疫情期間,幾乎所有大學都堅持了標化可選政策,而當時社會(hui) 也普遍稱讚這一變化是美國高等教育公平的勝利!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大學教育工作者開始反省:“我們(men) 是不是搞錯了?”
NY Times最新文章《SAT誤導之戰》
在研究了早申放榜情況之後,不少家長也產(chan) 生了質疑:“說是標化可選,怎麽(me) 提交標化的人沒見少,分還一個(ge) 比一個(ge) 高?”
比如前兩(liang) 天EA放榜的普渡大學就把我們(men) 打得措手不及,放眼看去,不是Defer就是Reject。
很多人一覺醒來,發現自己的保底校突然不保底了。
最關(guan) 鍵的是,在被錄取的學生裏,有97.2%的人都提交了標化......
普渡大學EA錄取相關(guan) 數據
問題是,你普渡不是說好的Test-Flexible政策嗎?
所以說我們(men) 要判斷這些學校的想法時,不要看他們(men) 說了什麽(me) ,要看他們(men) 做了什麽(me) 。
接下來我們(men) 一起來看看其他學校對標化的態度——
01、這些頂級名校紛紛表態:我們(men) 需要標準化考試!
留學圈一直把SAT定義(yi) 為(wei) “美國高考”,不管你是哪個(ge) 國家的學生,接受怎樣的基礎教育,SAT都是一項能非常直觀判斷學術能力的工具。
1、布朗大學
布朗大學校長 Christina Paxson曾以“學校是否應該恢複這場必要的考試?”為(wei) 話題寫(xie) 過一篇文章進行討論。
概括中心意思就是:
“我們(men) 確實需要標化成績來幫忙篩選一些能勝任大學課程難度的學生,但是受限於(yu) 最高法院的裁決(jue) ,我們(men) 還是決(jue) 定把標化可選政策延長一年到 2023-24 招生周期,後麵就看情況再變。”
布朗大學校長寫(xie) 於(yu) 校友雜誌
2、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是少數幾所堅定要求恢複標化政策的學校之一。
MIT招生主任Stuart Schmill 曾在公告裏很明確地說:
“我們(men) 定期研究 MIT 學生的成績和我們(men) 自己的錄取標準,最後發現,在SAT/ACT 中拿到高分的,尤其是數學部分表現突出的申請者,確實更大概率在學術上取得成功。
這一點,就連全A的成績單都無法做到。”
3、達特茅斯學院
達特茅斯學院還專(zhuan) 門做過一些研究,以常春藤大學為(wei) 首的部分大學做樣本,得出一個(ge) 結論:
高中成績單漂亮的人,未必也能在大學取得好成績,因為(wei) 有些高中給分很水,很多人都能拿到A;相比之下,標化考試成績與(yu) 未來大學成績之間的關(guan) 係更加密切。
而且,未提交標化成績的這批學生跟標化分數低的這批學生,在攻克大學課程上都是一樣的困難。
大家可能都意識到了,能提交標化的基本都是能刷到高分的學生,反之亦成立。
達特茅斯學院相關(guan) 研究報告
4、加州大學係統
雖然UC係統實行的是Test-Blind政策,並且承諾了不使用新的標準化考試。
但加州大學係統教學委員會(hui) 的教育學教授 Eddie Comeaux 提出了一個(ge) 觀點:
在預測學生是否符合大學標準上,標化成績比高中成績更好——這還是以九個(ge) 分校超過23萬(wan) 在校本科生為(wei) 樣本展開分析得出來的結論。
在被追問更多關(guan) 於(yu) 標化政策的問題時,UC發言人選擇拒絕溝通,並搬出了“招生公平”這一萬(wan) 能擋箭牌。
5、喬(qiao) 治城大學
喬(qiao) 治城大學跟加州大學一樣,他們(men) 擔心如果恢複考試,他們(men) 的校園和媒體(ti) 會(hui) 產(chan) 生政治反應。
“這在政治上是不正確的,”長期擔任喬(qiao) 治城大學招生主任的Charles Deacon告訴記者,“但我們(men) 確實需要標化考試成績。”
喬(qiao) 治城大學招生主任Charles Deacon回應記者
由以上大學反應也可以推斷,在實行標化可選政策的這兩(liang) 年多的時間裏,美國大學的招生工作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
02、美國大學對標化考試的發聲釋放了哪些信息?
在看完這些大學的發言之後,我們(men) 可以總結出以下3個(ge) 觀點:
一、有些高中成績注水嚴(yan) 重,還是要看標化成績
布朗大學和MIT不約而同提到了這一點,就是高中GPA分數膨脹的問題。
在美國大學招生係統裏,GPA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評估指標。
可落實到每個(ge) 人身上,GPA成績也並非都是公平的。
因為(wei) 不同學校的教學方案不一樣,同一門課程,學生接受考試的難度係數也不一樣,其成績的分值也各不相同,最終的結果就是學生的GPA成績會(hui) 產(chan) 生差距。
MIT招生主任Stuart Schmill 直言道:“僅(jin) 僅(jin) 隻是一張全 A 的成績單不足以讓我們(men) 判斷這位申請者的真實水平。”
二、標化成績優(you) 秀的學生,更能經受住大學課程難度的考驗
Opportunity Insights 以八大常春藤+杜克、MIT、斯坦福和芝大這12所頂尖名校為(wei) 樣本,發布了一項學術研究。
該研究顯示高中GPA與(yu) 大學成績幾乎沒有什麽(me) 關(guan) 係,相反的,標化成績優(you) 秀的人更容易在大學課程中拿到的好成績。
標化成績是大學表現的有力預測因素
就公平而言,優(you) 勢高中和弱勢高中在標化成績麵前,也有淡化差距的可能。
甚至在未來申進頂尖大學研究生和畢業(ye) 進入名企的樣本池裏,標化成績高也是一項可以有效預測未來成功率的指標。
標化成績是學生畢業(ye) 後成功率的預測因素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Raj Chetty說:“這強化了我的觀點,即 SAT 成績的差異是美國不平等的症狀,而不是原因。”
三、美國社會(hui) 輿論認為(wei) ,標化成績應該成為(wei) 招生錄取的考慮因素
Pew Research Center麵向美國成年人群體(ti) 做過這樣一項調查:大學在做出招生決(jue) 定時是否應該考慮標準化考試?
結果是,大多數美國人的態度都是支持的。
底下有超過1400條評論,其中有一條這樣說:
“我一直將標準化考試視為(wei) 一種平等因素,而不是一種歧視因素。我的母親(qin) 是一名煤礦工人的女兒(er) ,而我的父親(qin) 是一名蒸汽裝配工。
按家庭背景來說,我並沒有什麽(me) 優(you) 勢獲得高等教育。
但相對較高的標化成績讓我被巴納德學院錄取,後來又獲得了在哥倫(lun) 比亞(ya) 法學院接受教育的機會(hui) 。我估計很多經濟困難的學生也經曆過同樣的事情。”
還有一個(ge) 評論也直接指出了自己所在高中分數膨脹的問題——
“我們(men) 學校現在的成績膨脹得很厲害,老師給每個(ge) 人打A,不管孩子在課堂上表現好不好。每個(ge) 人都是A又何嚐不是一種不公平呢?我們(men) 需要標準考試把我們(men) 真正優(you) 秀的學生區分開來......”
哈佛大學經濟學家Deming表示:“對於(yu) 這些普通中產(chan) 家庭的孩子來說,標化考試是他們(men) 的生命線。”
以上種種,似乎都傳(chuan) 遞出來一個(ge) 信號——
03、標化考試的回歸,或將進入倒計時?
美國大學的招生政策一年一個(ge) 樣,未來會(hui) 發生什麽(me) 誰也不知道。
但現在輿論展現出來的偏向,確實也證明了標化始終還是沒有退出舞台的,至少這些頂尖大學們(men) 很需要。
所以老師還是建議大家:
隻要不是明確Test-Blind的大學,不管Test-Flexible還是Test-Blind,能交則交;
如果你要衝(chong) TOP30的大學,應交盡交,盡量拔高;
如果這所學校的錄取率不到30%,不管它是Top30還是Top50,特別是申請該校王牌專(zhuan) 業(ye) 方向, 比如普渡的計算機專(zhuan) 業(ye) ,不要輕視,能交則交;
如果你的標化成績比這所學校的均分高出一截,趕緊提交,增加錄取競爭(zheng) 力。
總之大家還是不要輕易放棄標化,麵對激烈的申請競爭(zheng) ,過硬的標化成績仍是撬開名校大門的重要籌碼。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