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研究生來說,無論你是什麽(me) 專(zhuan) 業(ye) ,我們(men) 都要讀文獻。它是我們(men) 了解課題、開展課題的根本。
作為(wei) 老學長,給讀研的學弟學妹們(men) 說幾個(ge) 讀文獻時應該要注意的事情,無論你是研一還是研二,這幾個(ge) 事項都要知道。
一是希望大家要注意文獻的重要性,二是知道怎麽(me) 讀文獻。
1.文獻要盡早看
研一開學後,是會(hui) 有很多課程要學,但不要把所有時間放在課程上,也要盡早了解自己將來做的課題,留一些時間看看文獻。
研一大部分學生不一定會(hui) 開展課題研究,這種情況也沒有關(guan) 係,可以找導師、師兄師姐,讓他們(men) 發一些文獻給你。
雖然可能研究的方向不同,但是課題研究方法和整個(ge) 研究思路大致是一樣的,這也可以提前打下基礎。
跟導師、師兄師姐或者導師要文獻時,注意禮貌就行,說清楚原因,表明想要文獻的積極態度,一般他們(men) 都會(hui) 給的。
先看綜述類文獻,再看研究性文獻
看綜述是為(wei) 了搞清楚該研究領域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方向和背景等,包括如下:
1. 這個(ge) 研究領域的專(zhuan) 業(ye) 術語和詞匯有哪些?
2. 該領域是為(wei) 了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而做的?
3. 該領域研究產(chan) 生的研究分支有哪些?
4. 前輩們(men) 做出的成果有哪些?
當然你看完綜述類文獻後也可以反思自己幾個(ge) 問題:
1. 前輩們(men) 的研究解決(jue) 了該領域的什麽(me) 問題?
2. 前輩的研究對我的課題有什麽(me) 啟發?
3. 前人的研究有哪些不足?
在看綜述文獻的時候要帶著這些問題,邊看邊想邊梳理,不要怕花了幾天時間才看完一篇文獻,隻要
了解後,就可以看實驗探究類文獻了。
學會(hui) 有選擇性看文獻
找文獻時,對我們(men) 真正有用的文獻非常少,有些比較新的領域,可能就隻有幾篇,我們(men) 隻要搞懂關(guan) 鍵這幾篇文獻就行。
所以不要浪費時間讀每篇下載下來的文獻,下載文獻的第一步是看標題,標題符合要求後再看摘要,合適再下載,不合適直接跳過。
看文獻要做筆記
對於(yu) 新手,最好是把文獻打印出來,邊看邊做好記載和標記。好處是可以直接用筆記錄或批注。
如果是電子文獻,比如PDF格式,也可以用閱讀器改動文字色彩和做注釋。這既可以加深記憶,又可以後續複習(xi) 。
我覺得如果看文獻不做筆記,就等於(yu) 白看,因為(wei) 我們(men) 平時看的文獻很多是英文,很容易過段時間就忘記了。
養(yang) 成定期看文獻的習(xi) 慣
我們(men) 課題組的導師,也會(hui) 定期看文獻。
我在研一下學期的時候,開始養(yang) 成每周看兩(liang) 到三篇文獻的習(xi) 慣,開始的第一個(ge) 月,挺不適應的,一是看不懂,二還是英文,所以看起來很慢。
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後就適應了,因為(wei) 對基本概念、論文框架都了解了,看起來就快很多,所以大家也可以堅持按照下麵這個(ge) 計劃看文獻:
研一:2~3篇文獻每周;
研二:每周3~5篇文獻,定期看大量文獻;
研三:有需要時定期大批量看文獻就行;
以上是看文獻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學弟學妹有幫助。另外也想讓大家知道,如果文獻看得不多,會(hui) 有什麽(me) 壞處,這樣更能引起大家的重視哈。
想到的Idea早被人研究過了
你有個(ge) 不錯的想法,然後實驗也做了,文章也寫(xie) 了,發表出去後不久收到了拒稿信,拒稿原因是:
該成果已經在某某某文章中發表……
辛辛苦苦白忙活了幾個(ge) 月,所以做之前要了解清楚有沒有做過。
遇到放養(yang) 的導師,沒人幫你
在放養(yang) 型導師麵前,文獻比導師重要的多的多。靠導師幫你畢業(ye) 還不如自己多看文獻有用。
所有的方法,都在文獻中,需要我們(men) 自己去獲取,這個(ge) 導師是幫不了你的。
早起步早做打算
越早看文獻就可以越早對課題研究有了解。我自己研一下才開始做課題,我們(men) 課題組好幾個(ge) 同學研一上就做課題了,研一下他們(men) 都在寫(xie) 小論文了。
早起步,早出成果,早評獎學金,早達到畢業(ye) 要求,早寫(xie) 畢業(ye) 論文,到了研三就可以輕輕鬆鬆,好好想想是讀博還是找工作的事情了。
總結
文獻在整個(ge) 研究生的學習(xi) 中是非常重要的,不隻是能用到課題研究,文獻中的方法和思路在今後遇到問題,解決(jue) 問題中都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鍛煉你的思維方式。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