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隱藏]
作為(wei) 一個(ge) 留學顧問,見過不少學生和家長,偶爾會(hui) 被問到類似以下的幾個(ge) 問題:
那個(ge) 去年我聽說,你們(men) 有一個(ge) TOEFL分數很低的錄取了到Cornell,今年我家孩子也想申請這個(ge) ,就選這個(ge) 學校吧!
我們(men) 家孩子雖然成績上不是特別突出,但是品質很好,比如經常做公益項目,我聽說美本申請看的是綜合能力,這麽(me) 優(you) 秀的孩子可以去名校吧? 我們(men) 孩子現在的高中說70%能進top30,我們(men) 成績還可以,不找機構也能進top30,找你們(men) 就是要衝(chong) top20的,你們(men) 能保證嗎?
首先,我說明,這個(ge) 留學顧問也就是一個(ge) 普(bei)通(wei)的乙方,不是做保錄取的,也不是有什麽(me) 特殊關(guan) 係可以送到這個(ge) 學校,就是常規申請。如果類比到高考的話,就好似考試分數是看學生,不是填誌願的指導老師。
我有一個(ge) 申請公式,如下:
硬件(TOEFL/SAT/ACT/GPA等) 40% +軟件(課外活動在文書(shu) 上的體(ti) 現)40%+麵試 10% + 運氣 10% = 申請結果 100%
學生的情況決(jue) 定了申請區間上限和下限,而顧問的作用是在這個(ge) 區間裏麵努力幫助學生夠到上限。
但是現在行業存在的矛盾情況是什麽呢?
家長對孩子的認知評價(jia) 與(yu) 實際申請情況認知的偏差造成了申請溝通成本上漲;
家長對申請機構的期望、顧問為(wei) 了簽約說出來的承諾,以及最後申請結果的偏差造成了申請中出現的矛盾;
公眾(zhong) 號讓很多碎片化信息通過各種渠道輸入給家長,但是公眾(zhong) 號的作者也不能保證自己專(zhuan) 業(ye) 性和客觀性;
家長群群主根據個(ge) 例情況,通過感性的輸出讓家長獲得不完全正確的理性答案…
這些話寫(xie) 的太繞了,來一個(ge) 直白版本
家長端:因為(wei) 是自己的孩子,所以容易被主觀因素和局部視角所影響,導致對孩子的判斷不客觀(有偏高的,也有偏低的)。這都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學生端:青春期的學生和父母之間存在溝通障礙的比較多,有時候很難提供足夠完整的信息(這也導致家長存在信息差,從(cong) 而降低判斷準確度)。
顧問端:在為(wei) 了生計簽約的情況下,容易產(chan) 生非專(zhuan) 業(ye) 性評估和溝通,從(cong) 而使家長很難從(cong) 冗餘(yu) 繁雜的信息裏麵提取正確核心內(nei) 容。此外,為(wei) 了簽約,還偶爾附載一些非理性承諾,比如解決(jue) 孩子學習(xi) 習(xi) 慣、生活習(xi) 慣等留學顧問能力之外的工作。
學校端:國內(nei) 大部分國際學校、雙語學校和公辦學校國際部都有升學顧問一職,但是因為(wei) 在校園內(nei) 就職,一定程度會(hui) 限製信息收集渠道和方式,所以在麵對頂級學校升學抉擇的時候,也不能保證百分百的正確判斷。此外,學校老師的大部分核心訴求是在於(yu) 有學校錄取,而不是一定每個(ge) 人都有好學校錄取,畢竟國際學校和體(ti) 製內(nei) 高考學校不一樣。(動因不一樣,但是行為(wei) 上和美高校內(nei) counselor是一樣的)
四個(ge) 端口的角度不一樣,自然就造成了各種風險。這其中的矛盾衝(chong) 突,不言而喻了。
顧問是個體力活
為(wei) 什麽(me) 這行年輕人居多,因為(wei) 留學顧問真的是個(ge) 體(ti) 力活。
申請季,美本顧問很少有不需要熬夜的(突然開心一下,因為(wei) 我去年申請季幾乎都是6點下班!),這是因為(wei) 很多顧問都一個(ge) 人承擔了太多學生申請。很多家長都很在意師生比的這個(ge) 問題,這裏我也分析下這個(ge) 師生比的問題意義(yi) 。
什麽樣的師生比是合理的?
什麽(me) 從(cong) 1:15到1:5,甚至到1:3的都有看到過,但是這些數字有直接的實際意義(yi) 麽(me) ?
我算我學生的文書(shu) 數量,人均申請季的文書(shu) 總數在200-500稿之間,PS最多的是166稿,我除了自己負責的學生,還要處理其他事情,比如市場活動、脫口秀,還要和低年級學生溝通規劃安排。但是就在這樣的基礎之上,我晚上可以六點下班。
我記得是一個(ge) 外地的活動,我和旁邊機構的顧問聊天,他們(men) 感覺自己每天做的事情也都是類似的,但是他們(men) 申請季要做很多無用功,比如和家長聊天、解決(jue) 孩子和家長的矛盾等問題。
我能做到這麽(me) 高效的操作,一方麵是因為(wei) 南森一直秉持篩選麵試製度,我們(men) 選擇匹配的家庭進行升學服務,另一方麵是申請季,家長的工作我們(men) 都提前處理好,95%的家長都比較配合。
所以師生比其實沒有參考性,更多的是顧問的處理事情的有效性,比如多久能給一個(ge) 完整方案和準確處理回複。
目前南森的師生比差不多是1:6,這樣的比例可以保證每個(ge) 顧問都能有足夠的時間關(guan) 注到申請季和非申請季的學生,同時還能預留一部分時間來孵化學生活動和優(you) 化服務質量。
構思文書到底要多久?
就連構思文書(shu) 也是一樣的,我們(men) 每年開設文書(shu) 營,我並不推薦學生和顧問侃侃而談幾個(ge) 小時才能有一些共識,反而我們(men) 操作是在申請季之前寫(xie) 一個(ge) 很長的文書(shu) 頭腦風暴問卷,這個(ge) 問卷作用有三個(ge) :
1、了解學生的寫(xie) 作水平:學生的寫(xie) 作水平和托福/SAT分數沒有任何相關(guan) 性,唯一相關(guan) 的就是體(ti) 製內(nei) 的語文考試吧!(在這裏強烈建議學生好好學體(ti) 製內(nei) 的語文!)
2、了解學生的個(ge) 人成長經曆和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最難得的部分,我們(men) 設計了各種問題讓學生在不同角度對一個(ge) 活動或者經曆進行反思。
3、學生文書(shu) 質量預判。南森一直秉持原則是學生自己寫(xie) 文書(shu) ,不違反Honor Code,所以我們(men) 不會(hui) 代筆。同時,也是這樣的情況,學生的文書(shu) 終稿不會(hui) 出現和GPA標化成績不匹配的現象。
說回問題,那麽(me) 文書(shu) 構思需要多久?我的經驗(並不適用於(yu) 大眾(zhong) ,僅(jin) 限於(yu) 個(ge) 人經驗)是15分鍾之內(nei) 如果討論不出來一個(ge) 特別合適的素材,那麽(me) 就暫停考慮,先去寫(xie) 補充文書(shu) ,或者是UC的文書(shu) 。等過段時間再繼續構思自己的主文書(shu) 。
分享下我們(men) 讓學生寫(xie) 文書(shu) 的順序:活動列表-英國UCAS文書(shu) -美國主文書(shu) -UC文書(shu) -每個(ge) 學校補充文書(shu) 。
“說實話”是一個風險有點大的事情
“說實話”容易讓人不開心,有一次學生某頂尖夏校被拒,和我說這個(ge) 結果,我回複了:“正常啊,這種項目錄取比Harvard錄取都難。”
“找一個(ge) 直男顧問就是這樣……”然後她就繼續肝作業(ye) 去了。最後這個(ge) 學生暑假順利入讀了SSHI這個(ge) 頂級人文項目。
“說實話”是一個(ge) 選擇,所以每個(ge) 人都可以選擇說或者不說。但是現實中,很多家長因為(wei) 前期信息不完整或者主觀濾鏡嚴(yan) 重,所以聽到這樣的話會(hui) 認為(wei) 顧問是在打壓學生申請目標,這樣為(wei) 了降低自身風險。確實,我知道有的同行是這樣的風格。
所以這兩(liang) 個(ge) 不可調和的矛盾就讓選顧問變成了一個(ge) 樂(le) 透一樣的事情操作。
這個(ge) 事情我暫時沒找到最優(you) 解,所以我隻能繼續堅持說實話的風格,南森的谘詢顧問也不得不在我的權(bi)威(po)下,保持說實話,不能過度承諾的風格。雖然會(hui) 損失很多客戶,我們(men) 也仍然堅持這樣的風格。
任何行業都存在一個問題:劣幣驅逐良幣
別把留學顧問當成教書(shu) 育人那麽(me) 高尚的職業(ye) 。
這裏並不是貶低留學顧問,而是本身這個(ge) 職業(ye) 就是門檻低(幾乎沒有從(cong) 業(ye) 門檻,甚至英語不好也可以,我還見過韓國肄業(ye) ,英語大概就是小學水平的在行業(ye) 內(nei) 當首席顧問的事情)。
更多的時候,就是拿錢辦事的乙方,按照流程操作這是本分,有驚喜是意外。希望家長在找機構的時候,也看清楚,千萬(wan) 別被“用愛發電”這種聽起來很正確但是沒什麽(me) 實際意義(yi) 的言語欺騙。
到底什麽樣的人需要留學顧問?
目標美本TOP50的需要懂美本申請規劃的顧問,因為(wei) 在申請難度係數逐年上漲的情況下,從(cong) 過去的TOP30到現在TOP50都要提前規劃。
如果成績相對一般,在國際學校跟著校內(nei) 升學顧問是絕對夠的,但是如果孩子行動力不太靠譜,那麽(me) 家長找一個(ge) 認真做事的顧問,完成申請流程就可以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