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美賽距離開賽已經過去3天了,論文提交之後是經曆過怎麽(me) 樣的評審過程,才能確定獲得什麽(me) 獎項呢?
其實,美賽賽題不設標準答案,解答論文沒有及格分數線,也不打分。參賽論文是按評審標準劃分等級的,畢竟美賽的宗旨是強調數學建模的整體(ti) 過程,而不是最終結果。
那就一起了解下美賽的評審流程和論文的評閱標準吧!看下提交的論文是否符合。根據評閱標準覺得自己可以獲得什麽(me) 獎項呢?歡迎留言討論哦~
美賽評審流程
🔺評審在競賽結束三周後的一個(ge) 周末進行,分為(wei) 三個(ge) 階段:初評、甄別、終評。
初評(Triage)
-兩(liang) 位評委獨立評分(一致:過;分歧:協商);有較大分歧第三位評審介入,2:1評判。
-設置淘汰線,Successful Participant出局。
-每份卷10分鍾一重點看摘要,綜述整篇文章,各節提供綜述有幫助。
甄別(screening)
-按A、B、C等題分離評審組,MCM一個(ge) 地點(分中國區、北美),ICM另一個(ge) 。
-多輪評審,時長>=10mins;快速評閱。
-關(guan) 注:模型假設與(yu) 依據、清晰的模型、敏感性分析、明確的結論;層次分明的表達。
終評(final)
-挑選優(you) 秀論文,細節比較,選出O獎。
-O獎需獲所有評委、竟賽總監、執行總監一致認可。剩下的為(wei) F獎。
論文評審標準
是否給出了令人滿意的賽題解讀,對賽題中的模糊概念是否給出了必要澄清;
是否明確列出了建模需要的前提條件及假設,對其合理性是否給出了滿意的解釋或論證;
是否根據對賽題的分析給出了建模的動機或論證了建模的合理性;
是否設計出了有效的解題模型;
是否對模型給出了穩定性測試;
是否討論了模型的優(you) 缺點,並給出了清晰的結論;
是否給出了符合要求的摘要。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