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隱藏]
近日,隨著中國海洋大學2022年強基招生簡章的發布,2022年強基招生正式開啟。截止目前,已有武漢大學、中山大學、西北工業(ye) 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湖南大學等十數所高校發布了2022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
從(cong) 已發布的簡章來看,今年的強基招生與(yu) 往年相比有哪些變化,還未發布簡章的學校,尤其是清北兩(liang) 校,新簡章中又可能有哪些變化?下麵就和團隊一起討論一下吧。
2022強基分析
相較往年,今年的強基招生優(you) 化明顯,新政策頻出,而這些新政策也都是為(wei) 解決(jue) 往年強基招生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和為(wei) 了更精準地選拔強基人才而產(chan) 生的,具有代表性和趨勢性,極有可能會(hui) 延續下來,采取類似政策的強基院校也會(hui) 逐年增長。
優化一:強基新增3所院校
湖南大學、東(dong) 北大學和西北農(nong) 林科技大學已開啟2022年強基招生,強基院校增至39所。從(cong) 今年的招生簡章來看,3所新校各設置了1至2個(ge) 強基招生專(zhuan) 業(ye) ,首年招生還是保持較為(wei) 謹慎收斂的態度,相信後續,這3所學校也會(hui) 有更多的專(zhuan) 業(ye) 開啟強基招生。
優化二:更多優勢特色工科專業進入強基
從(cong) 目前已經發布的簡章來看,諸多強基院校將本校優(you) 勢特色工科專(zhuan) 業(ye) 引入強基,令人振奮。
國防七子之一,兵器類專(zhuan) 業(ye) 全國第一的北京理工大學,在強基新增了智能無人係統技術這一兵器類專(zhuan) 業(ye) ;
同為(wei) 國防七子之一的西北工業(ye) 大學,也新增了A+實力全國前二的航空航天類專(zhuan) 業(ye) ;
東(dong) 北大學將本校在全國中名列前茅的自動化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首年強基招生的唯一專(zhuan) 業(ye) ;
大連理工大學明確提出,本科結束後,研究生階段可轉入電子、信息、機械、建工、測控、人工智能等專(zhuan) 業(ye) 領域;
上述強基專(zhuan) 業(ye) 均為(wei) 各院校優(you) 勢特色專(zhuan) 業(ye) ,在就業(ye) 時,也是行業(ye) 內(nei) 的金字招牌。可以預見,強基後續專(zhuan) 業(ye) 設置,也將逐年引入更多我國重大發展戰略亟需的各校特色優(you) 勢專(zhuan) 業(ye) 和交叉學科,對“高端芯片與(yu) 軟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進製造和國家安全等關(guan) 鍵領域”的指向性也更為(wei) 明確。
可以看出,在今年的強基招生中,學科的基礎地位更加凸顯,這與(yu) 第二輪學科評估中“重學科,輕學校,鼓勵高校重點發展優(you) 勢學科”的原則高度相符。
後續,北航的航空航天類和材料類專(zhuan) 業(ye) 、中科大的核類專(zhuan) 業(ye) 、哈工大的機械類專(zhuan) 業(ye) 、上交大的船舶類專(zhuan) 業(ye) 、南大的天文學類專(zhuan) 業(ye) 、東(dong) 北大學的冶金類專(zhuan) 業(ye) 等,均有可能逐年進入強基。
優化三:數學物理地位提高
今年強基招生的一個(ge) 突出特點就是,很多學校更改了入圍標準,主要措施為(wei) 增大數學單科高考成績比重。
今年,北京理工大學在計算入圍成績時,將數學單科成績比重提升至120%;
圖源:北京理工大學2022強基簡章
大連理工大學今年的強基入圍標準,也在“高考滿分的75%”的條件下,提高了數學與(yu) 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學、工程力學三個(ge) 專(zhuan) 業(ye) 的數學高考成績比重,並且在計算綜合成績時,也采用高考加權成績,而不是原始成績。
圖源:大連理工大學2022強基簡章
今年,廈門大學也在原有的入圍標準上,增加了“報考數學類專(zhuan) 業(ye) 要求高考數學單科成績達到125分及以上”這一條件。
圖源:廈門大學2022強基簡章
在前兩(liang) 年的強基招生中,已有院校提升數學物理高考成績所占比重,或對其有特殊要求:
往年國防科技大學強基招生中,均將綜合成績中的高考數理化生四科成績比重提升至120%,今年依舊延續了這項政策。
圖源:國防科技大學2022強基簡章
2021年,北航為(wei) 本校各強基專(zhuan) 業(ye) ,劃定了重點科目,並計算入圍成績時,提升了重點科目的比重。
圖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1年強基簡章
同濟大學更是在前兩(liang) 屆強基招生中,均要求考生高考數學成績不得低於(yu) 滿分的90%。
預計今年,也會(hui) 有更多院校,在招收強基理工類專(zhuan) 業(ye) 時,會(hui) 更加看重高考成績中數學物理的單科成績,甚至在後續強基招生中,這將成為(wei) 一個(ge) 趨勢。
這也表示,強基計劃會(hui) 愈加青睞數理成績優(you) 秀的考生,同樣的,對於(yu) 學校來說,提升考生數理化成績,也會(hui) 為(wei) 考生參加強基提供更大助力。
優化四:賦予校測“一票否決”權
截止目前,大連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山東(dong) 大學、廈門大學4所院校在校測中劃定了合格線:
大連理工大學:以麵試成績作為(wei) 高校考核成績,高校考核成績不得低於(yu) 60分;
廈門大學:該省強基計劃相應專(zhuan) 業(ye) 招生計劃數的2倍劃定筆試合格線;
重慶大學:校考模式為(wei) 麵試+體(ti) 質測試,麵試達到60分方可被錄取;
山東(dong) 大學:校考成績未達到60分的考生不予錄取。
相比高考,校測考核更具區分度,劃定校測合格線,可以更加精準地選拔各專(zhuan) 業(ye) 強基人才,可以避免一些高考分數極高,但不具備拔尖創新能力的考生搶占強基名額,這些釋放出來的名額,便可以惠及更多適合強基的考生。
從(cong) 備考的角度來說,此舉(ju) 使校測變得更加關(guan) 鍵。對以上學校來說,校測遠不僅(jin) 是往年的“校測1分相當於(yu) 高考8.8分”的分值換算問題,而是成為(wei) 了“一票否決(jue) ”,尤其是廈門大學的筆試,在這個(ge) 淘汰2/3考生的環節,完完全全由考生的筆試成績決(jue) 定。而淘汰名單中,難免包含很多高考分數極高,但缺乏強基所需潛質的考生,如果沒有這個(ge) 環節,這些考生完全有可能依托高考成績而被錄取。
所以今年考生備考時,務必要比往年更加重視校測。
2022清北強基預測
曆年強基招生中,清北無疑依舊是最受矚目的兩(liang) 所院校。
在中央“加大強基計劃實施力度”的指導精神下,在強基計劃框架穩定,細節不斷優(you) 化的形勢下,清北兩(liang) 校今年的強基招生又將會(hui) 有何變化?
預測一:清北強基錄取人數明顯增長
清北兩(liang) 校一直是強基計劃的中流砥柱。清北不僅(jin) 強基招生人數遠超其他院校,也吸引了絕大多數擁有破格資格的考生。
2020年,清北兩(liang) 校強基合計錄取1781人,2021年,這一數字增長至約1890人。2021年度五項學科競賽金銀牌數量相較上年又有大幅增長,而金銀牌考生可以破格入圍且不占用名額,可以預見,清北兩(liang) 校強基錄取人數還將會(hui) 有明顯增長。
預測二:清華強基將引入工科專業
從(cong) 前兩(liang) 年強基計劃的專(zhuan) 業(ye) 設置來看,絕大部分為(wei) 理科專(zhuan) 業(ye) ,工科專(zhuan) 業(ye) 鳳毛麟角,而今年,工科專(zhuan) 業(ye) 大步邁入強基。清華作為(wei) 全國工科第一校,更需發揮自身優(you) 勢。
在往年強基招生中,清華雖采用“理+工”雙學位的培養(yang) 方式,將工科引入強基,但這種方式是有一定局限性的,最突出的表現即是,選擇“理+工”雙學位的考生,學業(ye) 負擔也會(hui) 加重,能夠很好地承擔這種負擔的考生並不多。
直接將工科專(zhuan) 業(ye) 放入強基,既可以避免修雙學位學可以更好地發揮清華大學的工科優(you) 勢,同時對於(yu) 強基本身來說,也可以更具吸引力,更好地服務於(yu) 國家重大戰略。
預測三:北大校測形式將更為靈活
從(cong) 筆試科目上也可看出,清華筆試科目實質上變化不大,而北大在2021年的筆試中,放棄了物理、化學、曆史、政治,所有專(zhuan) 業(ye) 統一考核數學和語文。
在筆試中統一考核語文數學的弊端在於(yu) ,缺乏區分度,無法充分反映各專(zhuan) 業(ye) 考生的相關(guan) 學科能力,我們(men) 預測,為(wei) 了更加高效精確地區分出具有強基人才,今年北大校測形式將更加靈活,同時對考生的綜合素質,學科能力的要求也會(hui) 有所提升,也就需要考生接受長期專(zhuan) 業(ye) 的強基培養(yang)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