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產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前段時間教育部發文要求全國高校開啟撤稿自查模式後,已經有多省教育廳和高校響應,力求淨化學術環境重塑學術信譽。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科研圈子裏諸如實驗數據造假、操縱同行評審、花錢代寫(xie) 代投等等論文灌水甚至學術不端的行為(wei) 由來已久。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剛開始投期刊/發論文的同學經常會(hui) 有一種無可奈何的焦躁感,原因也很簡單:從(cong) 同行評審到打回重改到接收再到發表,這中間的周期跨度實在是太大了。比如前年就有新聞,浙江理工大學的一位研究生都畢業(ye) 上岸老家的公務員了,之前投的論文被《Nature》接收了……

不過從(cong) 另一方麵,類似的現象也恰恰說明了,想要發表一篇高質量的科研論文不管是從(cong) 時間還是精力上都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你能想象嗎,還真就有很多“超高產(chan) 學者”,平均一周發表一篇論文,學術論文產(chan) 量 up!up!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bioRxiv 上一項標題為(wei) Evolving patterns of extremely productive publishing behavior across science 的研究預印本顯示,學術論文年產(chan) 量60+的作者相較於(yu) 十年前暴增了四倍。顯然,這種科研發表上的“生產(chan) 力跨越式發展”引發了整個(ge) 學術界的焦慮。聯係到過去一年裏層出不窮的論文撤稿事件,科研人員采取“不那麽(me) 合規”的方法發表更多論文的現象正愈演愈烈。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斯坦福大學的博士生John Ioannidis 和他的同事檢索了著名學術數據庫 Scopus 中2000年到2022年索引的期刊、評議和會(hui) 議論文。追蹤了過去十年時間裏,在不同國家和領域,“超高產(chan) 作者”數量變化的蹤跡。

*他們(men) 排除了物理學專(zhuan) 業(ye) 的學者和論文,這是因為(wei) 物理學論文的作者身份(authorship practices)標準和其他專(zhuan) 業(ye) 差別明顯,經常會(hui) 出現一篇論文上百位作者的情況。

結果顯示,物理學之外“科研生產(chan) 力最強”的作者來自臨(lin) 床醫學領域,截止2022年,臨(lin) 床醫學領域將有接近700名此類超強研究人員。此外,農(nong) 林漁業(ye) 方向的此類研究人員數量增長最快,2016年到2022年間增長了14.6倍,其次是生物學、數學和統計學。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僅(jin) 在2022年,就有1,266名作者平均每周發表一篇學術論文,而在2016年這一數字還僅(jin) 為(wei) 387。

除物理學外,2016年到2022年間,大多數國家的高產(chan) 作者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其中有些國家的增長數更是令人咂舌。如果按照增長倍數算的話,泰國在2016年有1位“超高產(chan) 作者”,到2022年有19位暴增19倍。但以絕對數量增幅而言,同一時間段,沙特的“超高產(chan) 作者”數量從(cong) 6增長到69,位居世界第一。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學術與(yu) 研究誠信辦公室的 Tirayut Vilaivan 直言,以泰國高校實際的科研水準來說,這種超高產(chan) 作者的突然暴增非常令人擔憂—— Vilaivan 就差沒直說你們(men) 一個(ge) 個(ge) 都是“灌水怪”。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泰國素羅娜麗(li) 科技大學 (Suranaree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化學教授 David Harding 在評價(jia) 這一現象是認為(wei) ,這種增長一定程度上是泰國的研究資助體(ti) 係偏好的改變導致的:教育部和其他政府單位越來越傾(qing) 向於(yu) 把 funding 提供給大型跨學科團隊而不是單個(ge) 的科研人員。這就導致了很多科研人員的名字作為(wei) 作者頻繁出現在一大堆論文中,即便不是一作或者通訊。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另一個(ge) 影響因素可能是泰國對大學排名的重視,而大學排名是以SCI/SSCI/CPCI/Scopus/ProQuest等等學術論文的數量和指標為(wei) 基礎的。為(wei) 了提高學校排名,許多大學製定出高額的現金獎勵來鼓勵研究人員在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如果科研人員運用得當,他們(men) 每年僅(jin) 通過發表論文就可以賺取高達100萬(wan) 泰銖(28,000 美元)的收入。

但更多的學者卻擔憂,這種蓬勃發展的“要麽(me) 發表,要麽(me) 滅亡”文化與(yu) 金錢獎勵製度相結合,為(wei) 不法分子的猖獗創造了肥沃的土壤。在泰國,類似國內(nei) 各種論文代寫(xie) 代投的公司從(cong) 疫情期間就開始蓬勃發展,他們(men) 還處在學術生涯早期的青年學者和學生們(men) 大量出售造假論文 —— 以至於(yu) 被戲稱為(wei) “造紙廠”

臭名昭著的“萬(wan) 能細胞”造假事件主角:日本生物學家小保方晴子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不斷湧現的灌水論文其實質上不過是一場學術界的泡沫經濟。各種XX學神X年XX篇SCI的營銷,製造出花團錦簇的虛假繁榮,但在其背後還掩藏著愈來愈同質化的冗長內(nei) 容。

我們(men) 能理解很多童鞋出於(yu) 現實的壓力,不得不製造出一些缺乏實際價(jia) 值的內(nei) 容。但一定要清楚,在完成論文的過程中,學會(hui) 基本的學術規範,學會(hui) 如何搭建合理的論文框架,遠比製造出一兩(liang) 個(ge) 所謂的“新發現”重要。

“超高產(chan) 學者”激增引憂慮:科研論文大水漫灌

b站關(guan) 鍵詞搜索“論文灌水”,相關(guan) 內(nei) 容能有幾十頁,熱門視頻輕鬆播放量破百萬(wan) 。諸如學術裁縫、偷梁換柱、數據清洗等等灌水屆的“科研大法”評論區全是“吾道不孤”“受益頗深”。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美國AMC與澳洲AMC數學競賽有什麽區別?

下一篇

熱門選調單位更偏愛哪些專業的同學?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