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說,有沒有一種可能是,這麽(me) 說的博士,是因為(wei) 他在博士期間的其他收獲未來都用不太上?
既沒找到教職,沒有成為(wei) 細分行業(ye) 的專(zhuan) 家,甚至也沒在企業(ye) 中找到一份高薪工作,總不能說自己讀博幾年一無所獲,那隻好說“最大的收獲就是科研思維了”。
不過話說回來,這種思維到底有沒有用,其實很難給你一個(ge) Yes of No的回答,而這一句,就是科研思維最直接的體(ti) 現。我見過確實有不少博士,事業(ye) 成功家庭美滿,當然也有博士,事業(ye) 發展鬱鬱不得誌,生活經營普普通通。這些到底和他博士的經曆或者博士期間培養(yang) 的科研思維有沒有關(guan) 係,其實真的要用科研思維辯證地來看看。
科研思維本身是把雙刃劍
科研思維這個(ge) 東(dong) 西有點玄而又玄,很難描述準確。所以我們(men) 換一種方式,說一些科研思維的特點。每個(ge) 讀完博士的幾乎都會(hui) 在邏輯思維,辯證思維方麵有了極大的成長,這些思維方式就是科研思維最核心的特征。不過,有人說搞科研的人“軸”,這個(ge) “軸”就是不善變通,也是科研人最大的特點之一。
做科研的時間長了,思維方式難免被科研思維同化,容易形成較真,事事講求證據和邏輯鏈,對嚴(yan) 謹的佐證有著苛刻的追求,善於(yu) 發現事物之中的漏洞和“華點”等等性格特點。
善用此思維者,確實一定程度上對未來的事業(ye) 和工作有不少幫助,但不善靈活運用的人,卻很可能在社會(hui) 摸爬滾打中跌得頭破血流。
總有人說,“某某讀書(shu) 讀傻了”,這句話往往出自沒讀多少書(shu) 的人之口,說得過程中還滿是鄙夷和唾棄。而這裏的根源就在於(yu) ——人是社會(hui) 性動物,人是社會(hui) 關(guan) 係的總和,不會(hui) 單獨生存。
對於(yu) 複雜的社會(hui) ,科研思維有的時候卻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比如我以前跟很多企業(ye) 銷售打過交道,最大的感觸就是,做好銷售的秘訣可不是你的專(zhuan) 業(ye) 性,而是“是否善於(yu) 和客戶建立情感鏈接”。事實上,世界上很多事情,本質上也是“銷售”。
隻不過有的時候你銷售的是一件“產(chan) 品”,有的時候你銷售的是“自己”。做好“銷售”就和科研思維有點相衝(chong) ,畢竟邏輯和辯證不能告訴你怎麽(me) 構建好人和人的情感聯係,怎麽(me) 傳(chuan) 遞好自己的價(jia) 值。
所以,如果生活和工作中完全奉行科研思維這一套,難免會(hui) 在社會(hui) 上吃些虧(kui) 。我認識一個(ge) 在某中直單位當公務員的博士,學曆沒得說,但幹了多年還是科員。
按理說體(ti) 製內(nei) 對學曆也有一些“偏愛”,但她的學曆似乎沒給她事業(ye) 加分。據說她在單位內(nei) 不善於(yu) 和人溝通,工作也平平無奇,既寫(xie) 不好材料,也協調不好關(guan) 係,所以雖然剛開始大家普遍對她這個(ge) 大博士“高看一眼”,時間長了每次提拔領導卻都不會(hui) 考慮她。在她身上,科研思維似乎沒有給她任何有益的幫助。
但你要說科研思維在工作和生活中沒用,顯然也不是。比如我認識一個(ge) 做化學方向的青椒,善於(yu) 各種找日化用品的平替,把摳門摳出了科學家精神。反正主要成分一樣,效果理應一樣,與(yu) 其花幾十上百去買(mai) 那些大牌子的日化用品,他可以在PDD上花十分之一甚至幾十分之一的價(jia) 格直接買(mai) 有效成分。
當然,這種隻是科研思維應用的小道,真正的牛人,是利用科研思維搞定自己的事業(ye) 和生活。他們(men) 不會(hui) 死板的隻會(hui) 科研思維,而是把科研思維當做有利的武器,需要的時候才拿來用用。
我們(men) 學校有一個(ge) 副教授,手裏有幾個(ge) 能做轉化的專(zhuan) 利。他也是有魄力,直接申請了離崗創業(ye) ,這幾年公司發展的還挺順利。有一次和他聊天就發現,他是特別能把科研思維用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比如他開發的一款產(chan) 品,他會(hui) 和世麵上的其他產(chan) 品做差異比對分析,把優(you) 勢拿出來繼續放大,做多款產(chan) 品瞄準不同的用戶痛點。
在研發流程上,他設計的工作流是結合了做科研項目和工業(ye) 生產(chan) ,效率賊高。最牛的是在企業(ye) 發展中各種行政審批,各種行政事務的處理上,他都會(hui) 先來收集信息,分析流程,找到關(guan) 鍵節點“發力”,這也是他公司發展得順風順水的一個(ge) 原因。
“屠龍刀”隻有放到正確的地方上,才能發揮屠龍術才能,隻有放在正確的地方上才能發揮作用。學了“屠龍術”,用來殺豬宰牛其實是不如專(zhuan) 業(ye) 屠夫的。你讓一個(ge) 八麵玲瓏的銷售去做工程師或者科學家,大概率是要糟的。讓一個(ge) 思維跳脫的藝術家去做行政管理,大概率也是一塌糊塗。
思維方式,本沒有高低,隻是各自適應的環境領域不同。科研思維最好發揮作用的地方,一定是做科研和學術,是在那些需要嚴(yan) 謹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考地領域。
所以很多人都說,讀博最大的收獲,官方一點講,是對某個(ge) 細分領域的深入了解,以及在某個(ge) 細分領域成為(wei) 專(zhuan) 家和開拓者。
如果接地氣一點,就是能憑借博士學曆,拿到更好的工作,更輕鬆富足的生活。
人家設置的門檻,其實已經告訴你科研思維應該在什麽(me) 地方發揮作用了。
很多工作和崗位的門檻就是博士起步,典型的就是高校、院所、醫院等等,甚至還有一些公務員崗位也會(hui) 要求博士。
“醫師公”的職業(ye) 吸引力還是很大的,不僅(jin) 意味著一份穩定的工作和收入,還意味著沒有中年危機,越老越吃香,以及一定的社會(hui) 地位。而這裏麵,很多職業(ye) 都有科研思維發揮作用的空間。
高校院所的研究人員就不說了,醫生其實也是個(ge) 特別典型的例子。我在醫院工作了多年,也接觸過一些出色的醫生,他們(men) 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在複雜的病情中,條分縷析地找到關(guan) 鍵。患者的情況千差萬(wan) 別,沒人和教科書(shu) 講的一樣,怎麽(me) 能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其實特別考驗“科研思維”。
比如同樣是一個(ge) 超聲下的陰影,照本宣科的醫生就可能告訴你,疑似某某腫瘤,疑似某某疾病,然後開一大堆化驗和檢查。但有的醫生會(hui) 根據你的各種具體(ti) 情況,分析這個(ge) 陰影可能產(chan) 生的原因,精準判斷到該怎麽(me) 檢查,可能是什麽(me) 疾病,既不嚇唬你,也不浪費你的金錢和時間,庸醫名醫的分界線,其實就在於(yu) 此。
所以科研思維到底有沒有用,要我說,在正確的領域和地方,科研思維的用處可太大了。但要放錯了地方,再好的資源也會(hui) 變成垃圾。認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ou) 勢和劣勢,才能更好地應對事業(ye) 和人生。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