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本地學生考慮學校三要素!

國內(nei) 留學生的選校思維其實是比較單一的,衝(chong) 排名就完事了。沒有那麽(me) 多花裏胡哨的。當然,這很符合國內(nei) 就業(ye) 形勢,本身主流意識沒啥毛病,隻是大家都求同,會(hui) 葬送一些學生的個(ge) 性和創意能力。有利有弊吧,畢竟人都是不一樣的,有人的確學校排名,有的隻適合極少數專(zhuan) 業(ye) 發揮他們(men) 本身性格特長,然後變得更好。

國內(nei) 的行情是這樣,但英國這邊,本土學生選學校的核心要素其實是不一樣的。相對來說,不是本土留學生更務實以及更考慮性價(jia) 比多點。今天我們(men) 聊下英國本土學生考慮學校的三要素。

No.1 離家近

在英國本土的學生,無論是久居英國的,還是新拿身份的,或一些華裔孩子。他們(men) 核心選校的邏輯基本上都是要離家近。遠沒有意義(yi) ,畢竟他們(men) 當地的社會(hui) 關(guan) 係,人脈,資源就在附近,沒必要跑很遠,刷個(ge) 排名,或這個(ge) 學校全英reputation高出一點點就去那邊。

不太存在這個(ge) 事,無論本科還是碩士都這樣。當然,碩士當地學生讀的少,一般讀也是往2年的Research課程去讀,很少讀一年taught課程的。離家近還有個(ge) 好處,就是本身對環境比較熟悉,打個(ge) 短工或其他的也方便。家裏可能會(hui) 有一定的人脈資源推薦。不需要自己從(cong) 0開始。

其實離家近這個(ge) 事情,國內(nei) 少部分城市也有這個(ge) 行為(wei) ,像珠三角的,就不喜歡到處跑。人家就近就業(ye) 就挺好,還可以往香港那邊跑跑。

No.2 便宜

本地學生繼續升讀本科或博士,不像國內(nei) 學生一樣,他們(men) 本科基本需要靠自己去支付這個(ge) 學費。或者貸款,或者申獎學金。本土學生其實和國內(nei) 行情差不多,富有家庭的學生可能無所謂這個(ge) 東(dong) 西,有的甚至也去留學了。

但留在英國繼續讀下去的,很多也是比較一般的家庭。這種家庭和國內(nei) 的行情是不一樣的,國內(nei) 家庭往往孩子本科到博士,都需要家裏支援,把學費和生活費都覆蓋了。啥也不需要你做,你就安心讀書(shu) 就行,一直讀到你就業(ye) 之後才可能減少對你的幫扶。甚至還有很多就業(ye) 後一直被家裏繼續照拂的。

但英國本土學生就沒這個(ge) 待遇,人家很多當地家庭沒有儲(chu) 蓄的,有繼續讀下去準備的學生,才會(hui) 有長期規劃要提前存這筆錢在進修。然後靠自己兼職或其他工作慢慢償(chang) 還。畢竟家裏也沒有餘(yu) 糧,英國人酷愛周光,咱國內(nei) 年輕人是月光,他們(men) 是周薪,基本周四就花完了,後麵幾天又要等薪水下來了。

這種不喜歡儲(chu) 蓄的家庭其實還占了多數,他們(men) 自然在選學校的時候會(hui) 考慮如何學費,性價(jia) 比,獎學金的多寡,以及兼職的力度等等這些生存環境。根本不能好好的一心就求學。即使他們(men) 的學費隻是國際學生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碰到一些比如ucl這種的,國際學生和當地學生一個(ge) 價(jia) 的,本土學生很少選的。能選的也是哪些富裕家庭。

No.3 專(zhuan) 業(ye) 排名

英國當地學生,不那麽(me) 看qs或THE這種世界大學排名,人家本土就業(ye) 也不看這個(ge) 。你實在說要看榜單,他們(men) 會(hui) 看專(zhuan) 業(ye) 排名榜單,這也是英國人這麽(me) 喜歡出各個(ge) 學校專(zhuan) 業(ye) 榜單的事情。

這個(ge) 本身就給本土學生看的。各類的都有,對學校的評估,調查就很細致化。國內(nei) 就不搞這種榜單,基本就一個(ge) 大榜單,然後高考分數線為(wei) 準,評判學校強不強。那麽(me) 問題來了,同樣985和211,哪些學校專(zhuan) 業(ye) 好,師資力量強,就業(ye) 效果好,有沒有具體(ti) 的評判標準和出處了?

國內(nei) 就判定不出來,隻能靠畢業(ye) 生的經驗。就還是有點粗糙。如果國內(nei) 有人往這個(ge) 榜單方向去創業(ye) ,也是一條生財之道啊,供需關(guan) 係挺大。恩,扯遠了。英國本土學生看專(zhuan) 業(ye) 排名是要結合具體(ti) 就業(ye) 去看的,畢竟就業(ye) 的時候,不看學校,主要看本身成績,以及部分需要專(zhuan) 業(ye) 背景的職業(ye) 是否對口。

這都是比較直接的東(dong) 西,國內(nei) 因為(wei) 畢業(ye) 生太多,人口太多,向下的空間足夠大,每年能進985或211的學生其實不到4%,是有稀缺性的,這個(ge) 稀缺性造就了過年學生比較側(ce) 重排名的事實。畢竟申到了這些學校,就業(ye) 就是穩了。但英國不一樣,除非你是牛劍的,或混社會(hui) 關(guan) 係資源以及圈子的比如聖安,杜倫(lun) 這種的。其他學校他們(men) 真差不多,每個(ge) 學校主攻方向不一樣而已罷了。

總了個(ge) 結: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選校策略。相對來說,英國這邊本土學生的選校策略會(hui) 更合理一些,畢竟維度更多,參考的數據來源會(hui) 更多,而且相對更符合他們(men) 的規劃一些。很多都是對自己負責,對自己之後就業(ye) 或創業(ye) 負責。但國內(nei) 的學生,自主權沒有那麽(me) 大,畢竟金主爸媽支援的金幣,選學校很多時候是被硬控的。比較少的家庭才會(hui) 完全放權給孩子讓他們(men) 自行選擇。

相對來說,虛榮心方麵也比較大,畢竟教育的成功性在國內(nei) 是值得炫耀的事。學校太差了,基本會(hui) 影響更長遠的規劃策略,很多學生就受不到來自家庭的祝福。孩子挺難的,家長也覺得自己挺難的。矛盾點就多,而且解決(jue) 不了,除非孩子能獨立,家長能放手,這種才能相互尊重。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P和IB課程有什麽不同?兩種體係的學習體驗有哪些區別?

下一篇

A-Level考試又傳泄題公開兜售大考真題和答案!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