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羅之軒,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方向研究專(zhuan) 業(ye) ,多年科研教學從(cong) 業(ye) 經驗,現於(yu) 某一本大學從(cong) 事科研、師資管理。知乎十萬(wan) 粉絲(si) 大V。
最近一則新聞引起了不少討論,傳(chuan) 聞某西部985高校管理學院召開的一次全體(ti) 行政人員會(hui) 議中,學院副院長在會(hui) 上提到:要完善考核體(ti) 係,實行末位淘汰製和輪崗製。
每每有類似的新聞,大家總是群情激昂,拍手相慶。高校教師們(men) 苦行政人員久矣,行政人員末位淘汰看起來確實是大勢所趨,人民的呼聲。
但是看著各個(ge) 單位在行政人員改革中小步慢跑大家似乎有些心急。為(wei) 啥這麽(me) 好的事不趕緊全線推開,猶抱琵琶半遮麵豈不是令人捉急?其實,之前我們(men) 有一篇文章聊了聊,為(wei) 什麽(me) 沒法搞,或者說很難搞行政人員末位淘汰。
很多小夥(huo) 伴都在下方留言,表示有話要說:
我總結來看,當前高校行政人員被詬病的,主要有這幾個(ge) 槽點:
哪怕不好好幹活躺平,也照樣拿著高工資,誰讓人家有編製呢;
行政效率不高,一件事拖了又拖,為(wei) 老師服務磨磨唧唧;
態度倨傲,高高在上,看著都不爽。
行政人員屬於(yu) 服務人員,應該實行KPI考核。
其實這幾個(ge) 槽點吧,行政人員確實應該自省一二。尤其是態度和風格,高人一等的“官”樣確實不應該出現在大學象牙塔之中。不過有的事也不盡如大家所想。
比如行政效率不高,這件事真的屬於(yu) 全係統的“普遍特色”了。根源在於(yu) 行政審批流程體(ti) 係比較長,而且很多審批仍然停留在紙質材料審閱審批的老路子上。
至於(yu) 為(wei) 啥不搞線上審批,線上文件傳(chuan) 閱(像釘釘、飛書(shu) 都有很多類似的功能)暫時不在本文討論之列。總之,當前的行政流程就導致行政流程甚是拖遝。比如但凡一個(ge) 領導出個(ge) 差,他這個(ge) 環節簽不上,整個(ge) 流程就阻塞了。又或者文件卡在某個(ge) 環節沒有繼續傳(chuan) 閱,事情就耽擱了。
我就遇到不少這樣的情況,上級禮拜五下發的文件要求禮拜二報一個(ge) 材料,周一下班文件還沒有流轉到真正辦理這件事的工作人員手裏。你說這為(wei) 什麽(me) ?根源就四個(ge) 字——“集體(ti) 領導”,每一個(ge) 常委都需要閱批之後,才會(hui) 真正交給具體(ti) 負責的人。
當然,更多人詬病的有編行政人員為(wei) 啥不能搞個(ge) 非升即走。其實之前文章裏聊過了,但凡有了編製,想要裁撤掉他就變得極其困難。這可不光是高校行政如此,公務員隊伍更是如此。你聽說過幾個(ge) 公務員被淘汰的新聞?幾乎沒有,對吧?還是那句話,末位淘汰聽起來簡單,但隻要標準不清或者不合理,那就是一場災難。
比如淘汰誰領導說了算,那行政人員就會(hui) “唯上不唯下”,老師們(men) 一定苦不堪言。如果像很多老師期待的那樣,搞打分搞測評,你以為(wei) 就萬(wan) 事大吉了嗎?領導完全可以把想要淘汰的人放到注定會(hui) 得罪人的崗位上。比如讓他去教學質量處,就負責給老師挑刺,最後給你打低分。你要老好人,不挑刺,回頭就可以給你找口”教學事故“之類的大鍋背上。
所以,一個(ge) 行政人員是否合格,是否有服務意識和精神,其實隻有三分之一取決(jue) 於(yu) 他自己……
所以很多人提到“行政人員屬於(yu) 服務人員,應該按照KPI考核”,這個(ge) 觀點是否正確合理確實有待商榷,不是不能按照KPI考核,隻是這個(ge) KPI怎麽(me) 設置,可不是簡單的老師們(men) 一起坐下來打個(ge) 分這麽(me) 簡單。
當然,不管是行政效率還是淘汰方式,並非“體(ti) 製內(nei) ”特色,如果大家有大廠的工作經曆就會(hui) 發現,當一個(ge) 企業(ye) 變得越來越龐大,行政自然就會(hui) 越來越臃腫,行政效率越來越低,這也是所謂的“大企業(ye) 病”。一所幾千人的高校,若是換成企業(ye) ,多少也該算一個(ge) 中大型企業(ye) 了。
而企業(ye) 不管怎麽(me) 說,他的目標相對單一——就是賺錢,而且大股東(dong) 擁有無可爭(zheng) 議的決(jue) 定權,哪怕設定KPI也簡單的很,盈利或者股價(jia) 就可以了,而我們(men) 的高校,或者說事業(ye) 單位則要複雜得多。
高校的目標或者KPI非常多,比如育人、科研、文化影響、成果轉化、甚至帶動地區經濟發展、服務社會(hui) 等等,每一項指標都比“盈利和股價(jia) ”複雜得多也難以衡量得多。至於(yu) 高校的決(jue) 策者,他們(men) 也沒有無可爭(zheng) 議的決(jue) 策權,大多隻是龐大體(ti) 製裏的一些比較重要的螺絲(si) 釘罷了。
這就導致在企業(ye) 裏可以輕鬆實現的KPI考核,到了高校這種事業(ye) 單位就會(hui) 不那麽(me) 好用,起碼當前而言,大家無法提出一個(ge) 公認合理的KPI。不過說到底,搞末位淘汰到底值不值得支持呢,反正我自己也挺支持。但是,淘汰的方式方法要好好琢磨。而且,淘汰哪個(ge) 層級的人更要大家擦亮眼睛。淘汰要淘汰到“點子”上呐。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