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5日—16日,以“科創啟智未來”為(wei) 主題的“2023—2024學年全球發明大會(hui) 中國區北京賽區競賽活動”在京舉(ju) 辦。該賽事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hui) 發起的中國友好和平發展基金會(hui) 主辦,中科科技培訓中心承辦北京賽區比賽。
2020年,“發明大會(hui) ”活動形式被引入中國,並開始組織全球發明大會(hui) 中國區教育項目和競賽活動。2021-2022學年采用了線上形式順利舉(ju) 辦,同年8月,ICC競賽活動被列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的《2022-2025學年麵向中小學生的全國性競賽活動名單》中,成為(wei) 2022-2025學年麵向中小學的全國性競賽活動之一。同時也是白名單賽事裏具有國際性元素的重要的競賽活動。
2022-2023學年ICC吸引了來自全國30餘(yu) 個(ge) 省、直轄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在內(nei) 的5000多個(ge) 發明團隊,近20000名中小學生參與(yu) 。近1400支發明團隊的3000多名中小學生參與(yu) 了於(yu) 2023年7月22日至23日在鄭州國際會(hui) 展中心舉(ju) 辦的ICC全國總決(jue) 賽。
今年3月底,北京賽區開始征收2023-2024學年比賽作品,共收到全市學生567件創意發明作品,報名人數超過千人。采用線上報名審核方式,最後共有538件作品成功通過審核。
與(yu) 去年不同,為(wei) 了讓科技資源分配更為(wei) 均衡,為(wei) 更多的學生提供方便參賽的機會(hui) ,中科培訓今年邀請西城區第十三中學、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大興(xing) 經濟開發區人大附中經開區學校、房山燕化地區北師大燕化附屬中學、昌平區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昌平學校、密雲(yun) 區青少年宮等作為(wei) 聯合承辦單位,共分六個(ge) 分賽場同時舉(ju) 行。
在西城分賽場,中科科技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中心副理事長齊明鋼介紹到,中科科技培訓中心是中國科學院老科協直屬的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事業(ye) 單位。自成立以來,堅持開展科學教育工作,依托科研院所的高端科技、教育、人才資源,在科學教育、科技服務及社會(hui) 公益方麵提供不同形式的科普、谘詢以及培訓服務。
中科科技培訓中心承辦此次活動,是展示青少年創新成果、激發創造活力的重要平台,意義(yi) 非凡。我們(men) 將以專(zhuan) 業(ye) 的眼光、公正的態度去評判每一項發明,為(wei) 優(you) 秀的創意和成果保駕護航。希望通過大賽的交流,更好地發掘那些具有潛力和價(jia) 值的發明創造,為(wei) 培養(yang) 更多具有創新能力和科學素養(yang) 的人才而努力,為(wei) 我們(men) 的社會(hui) 不斷催生更多令人驚歎的科技創新成果。
在朝陽分賽場,西城區學生活動管理中心主任、北京賽區組委會(hui) 常務副主任王小慧最大的感受是,在現場看到了“特別明亮的眼睛,特別平等的交流,這是這個(ge) 比賽的特別之處”。
她說,“孩子們(men) 在生活中尋找科技與(yu) 生活的結合點,通過思考並堅持解決(jue) 問題,他們(men) 開始對發明創新產(chan) 生濃厚的興(xing) 趣,甚至‘上癮’。這種對發明創新的熱情,正是他們(men) 未來成為(wei) 科技人才的潛在動力。”
在大興(xing) 經開區分賽場,中國科技館原老師、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原副所長王渝生研究員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如何成長真正的科學家呢?你要參加科技創新活動、科技競賽活動,在實踐中讀好書(shu) ,好讀書(shu) 。讀活書(shu) ,活讀書(shu) ,而且要觀察、實驗與(yu) 邏輯推理相結合,學會(hui) 從(cong) 小就成為(wei) 一個(ge) 小小的科學家。
毛主席曾經說過,世界是你們(men) 的,也是我們(men) 的,但歸根結底是你們(men) 的。你們(men) 青少年朝氣蓬勃,好像七、八點鍾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men) 身上,所以希望你們(men) 全麵發展,作一個(ge) 時代的新人。
在房山燕化地區分賽場,全國優(you) 秀科技工作者、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hui) 專(zhuan) 家周又紅老師說:“本次參賽選手們(men) 都創意滿滿、腦洞大開,孩子們(men) 的創意大都源起於(yu) 日常生活,又迭代於(yu) 現實社會(hui) 問題,這些創意思考和發明實踐充分展示了當代青少年學生們(men) 的科創素養(yang) ,以及對焦點社會(hui) 問題的深入探索和思考,自主發明並交流展示也是青少年學習(xi) 科學、接近技術、走向發明、實踐創新的最好方法”。
在昌平分賽場,北京組委會(hui) 相關(guan) 老師介紹,我們(men) 關(guan) 注孩子本身而非其最終展示的作品,他們(men) 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在密雲(yun) 分賽場,密雲(yun) 區青少年宮主任、書(shu) 記劉春霞介紹了賽事背景、宗旨及其重要性,指出通過此類活動能夠有效激發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表達了對活動的高度重視與(yu) 美好期望。
大賽根據“十四五規劃”、聯合國製定的17個(ge) 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共設置了15個(ge) 議題,包括“無障礙世界”、“包容與(yu) 關(guan) 愛”、“可持續海洋”、“未來學校”等。ICC競賽活動的特色之一,是采取“評審圈”的形式對參賽項目開展評審,“‘評審圈’的作用是,一方麵,能夠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另一方麵,評委們(men) 互為(wei) 補充,以便最大程度關(guan) 注到學生們(men) 的發明過程。
”中科科技培訓中心常務副主任齊明鋼表示,“從(cong) 分值設置上,發明過程所占比例非常大,我們(men) 的初衷是希望學生主動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在老師和家長的支持下尋找解決(jue) 辦法,最終產(chan) 出發明作品。”
在各個(ge) 賽區,一群未來“發明家”正在展示各自的作品。
“有一次我姥姥跌倒了,我發現許多老人都容易跌倒,就想著做一個(ge) 液體(ti) 防護衣保護老人。”;
“有一次下雨我媽媽騎電動車接我放學,頭盔前麵的透明麵罩有很多水霧,總是影響視線,我們(men) 設計了一個(ge) 雨天自刮雨頭盔。”;
“學校沒有顯示即時溫度的功能,對於(yu) 學生穿衣提示帶來了不變;課程安排或重要通知消息有時傳(chuan) 達不及時,我們(men) 研發了未來學校的智慧屏來解決(jue) 這些問題。”......
“我感到很驚喜,每一個(ge) 孩子都知道如何從(cong) 真實的生活當中發現真問題,並解決(jue) 真問題的過程。”大賽的一位評委老師在比賽後接受記者采訪表示,大賽激勵孩子們(men) 發現問題,並了解解決(jue) 問題的流程和方法,而這是學習(xi) 過程的關(guan) 鍵。“事實上這個(ge) 學習(xi) 過程也啟發孩子們(men) 明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程序性,要有條理思考、有計劃行動。”
大賽評委根據發明過程、發明影響、發明交流三個(ge) 角度對作品進行打分,評審內(nei) 容涵蓋“發明日誌”、“發明展板”、“路演視頻”、“查新報告”及“發明原型”5種參賽材料,綜合全麵地評價(jia) 參賽選手的原創發明作品,充分讓參賽選手體(ti) 會(hui) 發明創造的魅力,提升科創素養(yang) ,讓創新發明切實地回歸過程。
小發明家們(men) 積極展示自己的成果,聯係生活實際提出奇思妙想、開發並整合資源,不斷打磨嚐試、打造出解決(jue) 實際問題和滿足用戶需求的創新作品,並在真實場景中使用。他們(men) 有的心係環保,借助新能源發電,踐行可持續發展、創造低碳生活的理念!有的心係老人,智能藥盒、多功能拐杖、醫療機器人等貼心發明,為(wei) 老齡化社會(hui) 中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和保障!
有的鏈接生活,聰明的水杯、智能感應筆、書(shu) 包電梯,踐行著科技服務生活,智能開啟未來的理念!有的心係生態,水文環境監測機器人、綠色社區服務站、可回收垃圾投放機器人,傳(chuan) 遞著他們(men) 共建美麗(li) 家園和綠色生態圈的誠摯願望!
最終,大賽將按照一等獎10%、二等獎20%、三等獎50%的比例,遴選出共80%的獲獎作品。其中一、二等獎作品將代表北京賽區參加8月份在鄭州舉(ju) 辦的國賽!
無論是否能夠進入下一段的比賽,相信親(qin) 身參與(yu) 到這次比賽現場的同學,都會(hui) 在與(yu) 評委以及同場競技的選手的交流與(yu) 思維碰撞中吸取靈感、收獲快樂(le) !我們(men) 也祝願獲獎參賽選手繼續打磨鑽研,在下一階段取得更好的成績,展現中國創新者的風采和實力,努力讓全世界聽到他們(men) 美好的創新願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