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滿懷熱忱地投身於(yu) 辯論的世界,每一場比賽過後,都有獨特的理解與(yu) 深刻的思考;他鍾情於(yu) 二次元的奇妙幻想,癡迷於(yu) 大眾(zhong) 藝術的豐(feng) 富多彩,有各種天馬行空、古靈精怪的想法;他相信蘊藏在自己身上的無窮潛力,不給自己設限,勇敢無畏地探索前行……在他的追夢之旅中,熱愛的力量和執著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本期WSDA學生故事,讓我們(men) 走進王俊童(Thomas)波瀾壯闊的內(nei) 心世界,看這位熱血男孩如何演繹屬於(yu) 他的精彩人生。
王俊童Thomas
-
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 大二 文科/社科方向
-
2020 WSDA冬季區域線上賽冠軍(jun)
-
2023 Harvard Invitational Forensics Tournament 32強
-
多次代表大學校隊參加模擬聯合國比賽
座右銘
遵循內(nei) 心熱血沸騰的鼓動,去塑造自己的設定和故事——一切都在你的把握之中,畢竟你就是主角!
正片開始
辯論萌新的冒險之旅第一話初闖辯論賽場
Thomas的辯論之旅始於(yu) 高中十年級。Thomas從(cong) 小就喜歡在公眾(zhong) 場合表達自己,不願錯過任何能夠展現自己的平台的他,當看到學校有辯論社時,便出於(yu) 單純的好奇和興(xing) 趣,火速報名成為(wei) 了其中的一員。猶記得人生中的第一堂辯論課,當時的辯論社社長給大家放映了一段美國公共論壇式辯論決(jue) 賽的影像。
視頻中的辯手們(men) 用敏捷的思維和縝密的邏輯上演著一場場精彩的對決(jue) ,讓屏幕外的Thomas熱血沸騰、心生向往。就從(cong) 這一刻起,Thomas決(jue) 定繼續留在辯論社,並還在之後和社裏的同學們(men) 一起報名了一場WSDA的冬季線上賽。
作為(wei) 一位第一次參加比賽的辯論萌新,Thomas對比賽結果其實“並沒有抱任何期望”,也可能正是因為(wei) 這種鬆弛的心態,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他備賽時的緊張感。當然,鬆弛並不意味著鬆懈。
在整個(ge) 備賽過程中,Thomas可謂是全力以赴,不僅(jin) 將辯稿熟稔於(yu) 心,甚至還特意準備了兩(liang) 個(ge) cases。令Thomas感到意料之外的是,這個(ge) 備賽時埋下的伏筆,竟意外促成了比賽時一個(ge) 輪次的勝利:有一輪比賽,他們(men) 正好遇到了之前已經交鋒過的對手,有兩(liang) 個(ge) cases在手的Thomas見狀立刻巧妙的調整了原有的打法,更換了另一個(ge) case,打了對手一個(ge) 措手不及,Thomas和他的隊友也因此再下一城。
隨著幾輪比賽的順利進行,本來還感到有些局促的Thomas逐漸找到了自己的節奏和狀態。身為(wei) 二辯,思維敏捷、邏輯縝密的他總是能很快地揪出對方辯詞中存在的漏洞,並形成相應的駁論予以反擊。
激烈的比賽對於(yu) 已漸入佳境的Thomas來說,已然已化作了一場有趣的 “找茬遊戲”。“我知道我找的每一個(ge) rebuttal都是很好的!”回憶起當時在賽場上的感覺,Thomas自信滿滿的表示。這種在新手身上難能可貴的自信,讓他在接下來的輪次中發揮得愈發得心應手——首次征戰PF賽場的Thomas就以場場全勝的耀眼戰績,斬獲了高中組最終的冠軍(jun) !
彼時的Thomas還完全沒有認真考慮過自己到底喜歡做什麽(me) 、有什麽(me) 想要去堅持的事,而這次完全出乎他意料的旗開得勝,也為(wei) 正迷茫徘徊的他指明了一條可以繼續前行的路。
不過,不同於(yu) 大部分選手奪冠後的心情,在勝利的喜悅之餘(yu) ,Thomas又感覺贏得沒那麽(me) 痛快:“其實,對於(yu) 那一次的比賽,我感覺自己並不是真正意義(yi) 上地、百分百地勝出了,可能隻是因為(wei) 我們(men) 比對手更加aggressive才贏的。”Thomas表示,據他的觀察,他們(men) 在決(jue) 賽時遇到的對手並不是那種在表達上極具侵略性的風格,但他們(men) 不論是論點、證據,還是案例都準備得非常完善。
換言之,這場獲勝並不是實力上的絕對碾壓,更像是氣焰上的略高一籌。它不夠圓滿,也在Thomas的心裏埋下了一個(ge) 小小的問號——語言和表達方式上的攻擊性是一個(ge) 好的辯手、一場勝利的辯論的必要因素嗎——這也成為(wei) 了Thomas在之後的每一次辯論和備賽中都會(hui) 在內(nei) 心反複掂量的問題。
第二話登上國際舞台
2023年上半年,Thomas陸陸續續參加了三次美國線上賽。登上國際舞台所帶來的挑戰不容小覷,來自世界各地的辯手齊聚一堂,這意味著參賽者要麵臨(lin) 比國內(nei) 賽事更激烈百倍的角逐。雖然最後Thomas沒能勝出,但他在這個(ge) 過程中取得的收獲卻早已超出了獎杯本身的分量。
在幾次參賽的過程中,Thomas發現,每個(ge) 國家的辯手都風格迥異,他需要不斷地去適應各種不同的風格。令他印象頗為(wei) 深刻的是印度辯手,他們(men) 的辯論風格比國內(nei) 的辯手還要激進,在用語和言辭上非常具有攻擊性。
與(yu) 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辯手,他們(men) 冷靜克製,在語速上也沒有國內(nei) 一貫以為(wei) 的美辯選手語速那麽(me) 快,而是更注重清晰的表達;且他們(men) 極為(wei) 注重contention的構建,辯稿和論點基本上都是自己撰寫(xie) 的,質量更高,還具備極高的獨特性和原創性。
不僅(jin) 是辯手的風格不同,來自不同背景的裁判在裁決(jue) 的過程中也有著不同的側(ce) 重點。因此,在準備rebuttal的過程中,Thomas還得額外考慮到不同裁判可能的喜好,據此來調整自己的話術。
不過,在經曆了三個(ge) 海外賽事的十幾場比賽後,Thomas也漸漸感受到,裁判的細微偏好雖因人而異,但萬(wan) 變不離其宗,他在參加海外賽的過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位裁判都非常注重辯論的初衷,真正地去比較正反雙方所說的內(nei) 容本身的質量,而其它的各種技巧,則是錦上添花之物。
從(cong) 前的他或許會(hui) 認為(wei) ,攻擊性也是辯論技巧的一部分,但自此之後,當初縈繞在他心頭的問題,也有了更成熟的答案——辯論絕不僅(jin) 僅(jin) 隻是咄咄逼人的,也可以是和風細雨的,這完全取決(jue) 於(yu) 不同辯手的風格,“你完全可以在不aggressive的情況下,打出一場非常漂亮的比賽,而不論你最後選擇采用哪種形式,你所說的內(nei) 容本身才永遠是最重要、最本質的。”
第三話解鎖裁判身份
步入大學的殿堂後,Thomas幾乎一整年沒有參加正式的辯論比賽,而心中的辯論之火從(cong) 未熄滅的他,非常渴望能有一個(ge) 契機再次參與(yu) 到辯論這件事中。幸運的是,2024 WSDA北京線下賽在前些日子拉開了帷幕,了解到我們(men) 正在招募裁判的這一信息後,發現自己剛好有空的Thomas難掩興(xing) 奮的心情:“我終於(yu) 可以繼續參加辯論了!”以裁判這一嶄新的身份和視角,再度回到他無比熟悉的辯論賽場,Thomas可謂感慨萬(wan) 千,而其中最為(wei) 真切與(yu) 直接的感受則是——太累了。
“與(yu) 之前做選手的時候想象的相差甚遠,做裁判真的非常辛苦,一天大概需要裁5-6場比賽,而每一場比賽都需要比場上的選手更詳細清晰的記住雙方所說的內(nei) 容,高強度的去分析、判斷他們(men) 的表現。”此外,Thomas還表示,為(wei) 了讓裁決(jue) 的結果更加客觀公正,裁判在一場辯論中需要綜合考慮的東(dong) 西遠比參賽選手更多。
盡管整個(ge) 過程充滿辛苦,充斥著各種高強度的頭腦風暴,但Thomas依舊很享受這次當裁判的限時體(ti) 驗。借助這次機會(hui) ,他得以從(cong) 旁觀者的視角,全麵地觀察別人的辯論流程與(yu) 策略,通過評判他人的表現,反觀自己在辯論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比賽之餘(yu) ,Thomas還會(hui) 和身邊的更多更有經驗的裁判交流學習(xi) ,傾(qing) 聽對方關(guan) 於(yu) 辯論的不同見解。而這些寶貴經驗的積累,都為(wei) 他在日後辯論中的創新和突破提供了更多的靈感。Thomas還用堅定而充滿期待的語氣和我們(men) 說,等到九月大學開學,他還是打算繼續以辯手的身份回到辯論場上,而他和辯論的故事,也將會(hui) 一直一直未完待續!
番外放送辯論帶來的豐(feng) 厚饋贈
對於(yu) Thomas來說,在辯論這條道路上的探索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他也曾在日夜辛苦的備賽後未能獲得理想的成績,也差點因為(wei) 求學中的種種波折而放棄辯論,但值得慶幸的是,或許是因為(wei) 他與(yu) 辯論的緣分,亦或是因為(wei) 他的披荊斬棘、咬牙堅持,辯論這項活動始終如一地貫穿著他的生活,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他的性格和獨特經曆。
在采訪的過程中,Thomas與(yu) 我們(men) 分享了三點辯論給他帶去的豐(feng) 厚饋贈與(yu) 深遠影響。
01.更加自信勇敢的與(yu) 人交流
高中時期,Thomas從(cong) 北京的學校轉學到了美國,因為(wei) 一些個(ge) 人原因,他在美國又不得不再一次麵臨(lin) 轉學,而在這期間,他遇到了他人生中“迄今為(wei) 止的最大挑戰”。當時,年僅(jin) 16雖的他,需要一個(ge) 人與(yu) 兩(liang) 邊學校的多方協調溝通,一個(ge) 人在異國他鄉(xiang) 完成轉學申請,一個(ge) 人在新的環境裏找住處……經曆甚少、身心俱疲的他,在這個(ge) 過程中備感壓力與(yu) 無助。
回憶起這段經曆,Thomas由衷的感謝學習(xi) 辯論的經曆所賦予他的邏輯表達能力與(yu) 勇氣:“在與(yu) 校方、房東(dong) 等不同人的溝通過程中,我欣喜的發現,雖然我當時可能處於(yu) 弱勢的那一方,但我能做到冷靜的分析情況,清晰而有力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yu) 訴求,以理性而堅定的態度捍衛自己應有的權益,而不會(hui) 因為(wei) 因為(wei) 他人的三言兩(liang) 語就落入自證陷阱。”而在之後進入大學後,Thomas也發現,辯論使他在語言表達和自信人格方麵的優(you) 勢也在團隊合作及日常社交中得到了極大的體(ti) 現。
02.在更多語言表達類活動中嶄露鋒芒
有了辯論的經驗之後,Thomas也會(hui) “愛屋及烏(wu) ”地參加更多與(yu) 之類似的語言表達類活動,比如模擬法庭。以模擬律師的全新身份坐在模擬法庭中,Thomas發現其中所需要的思維運轉模式與(yu) 打辯論時的頗為(wei) 相似:思考、分析雙方所掌握的證據、斟酌如何引導提問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通過層層邏輯推理還原出整個(ge) 事件的原貌……不管這些活動的形式如何變化、內(nei) 容何等複雜,它們(men) 圍繞著“表達”的內(nei) 核總是相通的——無論是在激烈的辯論賽場,還是在嚴(yan) 肅的模擬法庭,都回蕩著語言與(yu) 思辨的力量。
03.在撰寫(xie) 申請文書(shu) 時更加遊刃有餘(yu)
起初,Thomas顯然並不是出於(yu) 功利的目的參加辯論比賽的,但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辯論的這段經曆切切實實的成為(wei) 了他申請路上的加分項。他把包括辯論、模擬法庭、模擬聯合國等在內(nei) 的所有語言表達類活動的經曆與(yu) 所獲的耀眼成績都體(ti) 現在了他的申請文書(shu) 中,為(wei) 他的個(ge) 人簡曆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對於(yu) 很多人都頭疼的文書(shu) 撰寫(xie) 工作,Thomas還表示,寫(xie) 文書(shu) 其實與(yu) 辯論時寫(xie) 辯論稿很相似,都要求我們(men) 在有限的字數裏精簡而又到位地表達最重要的內(nei) 容,去說服更多的聽眾(zhong) 。而通過一場場的辯論鍛煉出的這種能力,無疑讓Thomas能更好的斟酌字句,概括自己的閃光點,在短短一篇文書(shu) 中將最好的自己呈現在招生官眼前。
花絮彩蛋辯論之外的天馬行空
在辯論之外,Thomas的愛好也極為(wei) 廣泛:大眾(zhong) 藝術、二次元文化、東(dong) 亞(ya) 文化研究、排球、做飯……他對世間萬(wan) 物皆滿懷熱忱,隻要遇到喜歡的東(dong) 西,他便會(hui) 勇敢嚐試,從(cong) 來不給自己設限。對此他的觀點簡單但富有力量:“對於(yu) 我的人生而言,體(ti) 育跟藝術的占比應該和學術是一樣的!”
也正因如此,Thomas的身上凝聚著許多看似矛盾對立的特質:雖是傾(qing) 向於(yu) 獨處的i人,但卻十分享受在公眾(zhong) 麵前表達自我的感覺;雖癡迷於(yu) 二次元和大眾(zhong) 藝術,但卻在社科學術方麵也頗有造詣;雖有著辯手一貫的理性且極富邏輯的思維模式,卻也時常在自己的腦內(nei) 世界肆意暢想、天馬行空……
談到未來,Thomas坦言,自己並不是一個(ge) 對未來有著明確規劃的人。不過,不同於(yu) 大多數人在這個(ge) 年齡階段的空白與(yu) 迷茫,Thomas心中的這份不確定,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因為(wei) “我想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正因如此,他會(hui) 時常鞭策自己,保持向更深、更廣的世界探索的步伐。在學習(xi) 方麵,Thomas始終保留著內(nei) 心對於(yu) 學術的那份純粹,享受著不斷汲取新知識、迎接新挑戰的過程;而在職業(ye) 方麵,比起向一個(ge) 確定的方向或是職業(ye) 努力,他更注重去發展各種各樣的技能,使自己在任何一個(ge) 可能從(cong) 事的領域都更具備競爭(zheng) 力。
而當談及“如何在更感興(xing) 趣的事和更有前景的職業(ye) 之間做平衡”這一令很多人都糾結困惑的問題,Thomas堅定而滿懷憧憬的表示:“當然是希望能將自己的興(xing) 趣和職業(ye) 結合到一起!”他曾在腦海中給自己腦補過各種人生主線,包括學者、教育家、兼職藝術家、二次元策劃等各種腦洞大開的職業(ye) ,而這一切的一切,都基於(yu) 他廣泛而不設限的興(xing) 趣愛好和他在這些領域裏的不斷探索。
受到道家思想的浸潤與(yu) 影響,Thomas的人生觀灑脫而自由:“探索未來的道路很漫長,在找到答案之前千萬(wan) 不要急著自我否定,也不要在嚐試之前就把某個(ge) 愛好或某種人生規劃否決(jue) 掉,一定要以樂(le) 觀的姿態去迎接變數!假如有一天,你發現自己不喜歡追了幾年的動漫了,那就順其自然;你發現自己想嚐試探索另一個(ge) 全新的領域,那就大膽前行——生活嘛,最重要的就是不斷去探索那些你從(cong) 未體(ti) 驗過的、甚至從(cong) 未想過會(hui) 去做的事情!”正如Thomas的座右銘——遵循內(nei) 心熱血沸騰的鼓動,去塑造自己的設定和故事——所體(ti) 現的,他的人生並不拘泥於(yu) 某種單一的身份,而是拋棄了各種來自於(yu) 外界的束縛與(yu) 枷鎖,努力將自己塑造成為(wei) 不同領域中的各異角色,真正做到把握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生命中的主角!
在采訪最後,基於(yu) 自己一路走來發現、總結出的辯論經驗,Thomas還和屏幕前更多熱愛辯論、想在辯論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的小夥(huo) 伴們(men) 分享了三個(ge) 辯論中的實用小Tips:
1、要將自己的Contention和Case爛熟於(yu) 心:
在備賽的過程中,最好能將自己的Contention和Case記得滾瓜爛熟,否則,在辯論場上緊張情緒的影響下,就很容易自亂(luan) 陣腳,丟(diu) 掉自己舒適的辯論節奏。
2、在Crossfire環節一定要問Leading Question:
在Crossfire環節,要善於(yu) 使用Leading Questions來引導對方的回答,巧設語言陷阱,從(cong) 而揭示對方在論證過程中存在的缺陷。
3、Final Focus中千萬(wan) 不要忽略自己的Contention:
在最後Final Focus環節的陳述中,不能僅(jin) 僅(jin) 強調自己的rebuttal,還應該將整個(ge) 辯論中的contention再做總結呈現,以起到強調作用。
“每個(ge) 人對於(yu) 辯論的見解都不盡相同,每個(ge) 人都會(hui) 在辯論中收獲自己獨一無二的成長。所以不要去在乎旁人的眼光和評價(jia) ,也不要去焦慮別人正在忙碌於(yu) 什麽(me) ,你隻要去專(zhuan) 心地去做自己熱愛的事情就可以了。
請相信人類所擁有的崇高品格和無窮潛力!放心大膽的去擁抱你的熱愛吧,你的人生永遠都盡在你的掌握之中!”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