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圈越來越卷。”
任何一個(ge) 人、任何一家機構都不約而同的用這句話來形容當下留學的大趨勢,而這句已經被聽麻木的話背後,掩藏著一個(ge) 殘忍的現象——“普通學生”消失在美本申請圈。
每年放榜季,各家機構的錄取榜單上那些重磅的學校名稱讓人眼花繚亂(luan) ;
每天都有新的學生專(zhuan) 訪產(chan) 出,學霸們(men) 用最輕鬆的口吻訴說著自己的錄取心得;
就算隨便打開電視看個(ge) 綜藝,素人嘉賓們(men) 也都有著金光閃閃的海外背景,說出來都是大名鼎鼎的top級院校……
這樣的環境讓大家幾乎以為(wei) ,被top30的名校錄取就如探囊取物一般簡單而又自然,不拿幾所名校offer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留學生。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留學圈真的已經“卷”到人均藤校了嗎?
GPA滿分、托福115+、各類伟德betvlctor1946獎項大滿貫真的已經是人均水平了嗎?
先來看看數據↓
▲從(cong) 20Fall到22Fall,8所藤校的錄取率幾乎一直在往下跌,21Fall作為(wei) 疫情衝(chong) 擊下的第一年申請,跌幅最大,今年也並沒有回溫,而是申請人數穩定上漲,錄取率持續微跌;
▲Top20中非藤校的院校,趨勢也很類似,除了杜克大學今年錄取率有比較明顯的上升,其他都還是競爭(zheng) 激烈;
▲Top20-30的熱門院校跌幅稍微沒有那麽(me) 驚人,但也沒有上升的趨勢,根據CA統計的數據,整體(ti) 的申請數量還是在穩定上漲,所以錄取率也不太可能有回升。
還有數據沒有體(ti) 現出來的更殘忍的現實是:
① 雖然看起來22Fall整體(ti) 錄取率相較於(yu) 去年沒有太大的降幅,但實際上對於(yu) 中國籍學生的錄取是減少了很多的;
② 一個(ge) 公開的秘密是,正如大多數的財富被掌握在極少數人的手中,大多數的頂尖offer也被掌握在少數金字塔尖的學生手中。
時代的一粒灰,落到每個(ge) 人頭上都是一座山。
疫情衝(chong) 擊下的美本申請圈,根本沒有什麽(me) “人均藤校”,隻有那些占著大多數的“普通學生”在“最難申請季”艱難蹣跚向前,擦掉汗水、咽下淚水,無數次的整理好心情再次出發,迎接愈加激烈的競爭(zheng) 和隨時可能的突發狀況。
所以讓我們(men) 把目光從(cong) 最頂尖的offer上移開,如果你不是金字塔尖的那類學生,該如何應對當下的申請形勢呢?
首先要深刻的認識這幾個(ge) 結論:
01“低分高錄”或成曆史
前幾年,“低分逆襲”的案例也是各家機構津津樂(le) 道的一類典型,也有一定的可複製性。但是大家應該也注意到了,這樣的案例這兩(liang) 年越來越少,尤其是今年,幾乎沒有見到。
眾(zhong) 所周知的是,這兩(liang) 年標化內(nei) 卷非常嚴(yan) 重,GPA高分甚至滿分的學生越來越多,語言成績也是越刷越高,再加上Test-optional政策的加持,在普遍高分的情況下,學校當然是不會(hui) 去選擇一個(ge) 低分的申請者。
02選校搭配是“重中之重”
根據CA官方的統計,近兩(liang) 年美本申請的學生人均選擇的院校數量有極大的上升,從(cong) 早年的5-8所到如今人均選擇10-12所,更不乏有在一個(ge) 申請季提交15-20份申請的,為(wei) 了多申請不惜再開一個(ge) CA賬號的也有。
但是,並不是一味地“廣撒網”就一定能“多撈魚”。美國申請並不是一套材料走天下,針對不同的學校必須有不同的申請方案,這意味著你申請的學校數量越多,準備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多,這需要進行一個(ge) 衡量。
同時,一個(ge) 科學的選校方案應當是既有衝(chong) 刺,又有匹配,又有保底,而很多中國學生對“保底”卻有著極大的誤解,加上幾所“大眾(zhong) 情人校”這兩(liang) 年頻頻“翻臉”,常常陷入很被動的局麵。
▲就拿總是被用於(yu) 保底的UC幾所院校來說,可以看到UCSB、UCSD、UCI、UCD今年的錄取都有明顯下降,尤其是歐文分校,簡直是降至冰點,幾乎把“不想當備胎”寫(xie) 在臉上了。
03盲目衝(chong) 高必會(hui) 跌重
正如我們(men) 前文所說,最頂尖的幾所學校offer往往隻會(hui) 被掌握在超頂尖的少數學生手中。而這兩(liang) 年,因為(wei) test-optional政策,很多同學產(chan) 生了“盲目自信”,覺得自己也可以衝(chong) 一衝(chong) 頂尖院校,從(cong) 而把申請的機會(hui) (尤其是寶貴的EA、ED機會(hui) )用在了這些學校上。
然而事實是,頂尖院校的競爭(zheng) 永遠是激烈的,而且根據網絡數據統計,top10及藤校錄取的中國學生中75%是提交了SAT/ACT成績的。
殘忍的事實就是,你可能真的隻是衝(chong) 藤大軍(jun) 中的“炮灰”,而如果ED選擇的學校不那麽(me) 虛高,很有可能已經比別人早下車3-4個(ge) 月。
04在【合適】的時候做【適合】的事
隻有衝(chong) 藤選手才需要長線規劃?
當然不是。
事實是,很多百裏挑一的“學霸”真的有超強的學習(xi) 和執行能力,即便在很短的時間內(nei) ,也可以多線程任務同時進行,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而更普適的方法,就是把千頭萬(wan) 緒的任務合理的安排到9-12年級的各個(ge) 節點,在合適的時間去做適合的事情,既不會(hui) 在低年級時迷茫不知所措,也不用在臨(lin) 近申請前到處“救火”。
那些頂尖牛校的offer往往是很難複製的,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校背書(shu) ,不同的家庭環境,差之毫厘就可能失之千裏。
對於(yu) 大部分學生來說,更值得關(guan) 注的是如何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nei) ,規劃出最適合自己、未來發展最好的一條升學道路。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