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美國本科的同學,大多會(hui) 選擇在12年級前的暑假期間完成Common App主文書(shu) 和加州大學文書(shu) 初稿。
對於(yu) 已經完成初稿的同學,可以用以下10個(ge) 問題檢視你的文書(shu) ,看看能不能激發出新的想法,幫你把文書(shu) 升級到更好的2.0版本。
1. 有沒有一個(ge) 能概括全文的意象或概念?
這一點十分重要! 招生官閱讀文書(shu) 的時間很短,並不會(hui) 記住你寫(xie) 下的每一個(ge) 詞,甚至每一個(ge) 段落大意都記不住。寫(xie) 文書(shu) 好似蓋房子,文書(shu) 最後呈現的是一個(ge) 有自己風格的建築,招生官感受到的是整體(ti) 樣貌,並不會(hui) 那麽(me) 在意每塊磚是什麽(me) 樣的。 因此,如果有一個(ge) 能貫穿全文的意象/概念,便可以在招生官的記憶中留下“錨點“,更容易脫穎而出。
好的文書(shu) 都能在招生官腦中留下一個(ge) 意向/概念,它好似一團毛線中漏出的那個(ge) 線頭,抓住這個(ge) 線頭,故事便可以在招生官腦海中不斷展開。 比如,有位同學對物理、曆史、北歐語言、古典音樂(le) 等等都感興(xing) 趣。那麽(me) 主文書(shu) 第一段寫(xie) 物理,第二段寫(xie) 曆史,第三段寫(xie) 北歐語言嗎?顯然是不行的。 為(wei) 此,就需要找一個(ge) 大的概念,將這些方麵概括在一起。
最後我們(men) 發現這些興(xing) 趣都是一種強烈希望“回到過去”的渴望,物理、曆史、北歐語言、古典音樂(le) 隻不過是他穿越到過去的手段。“渴望回到過去”於(yu) 是就是成為(wei) 了一個(ge) 能概括全文的概念,種在了招生官的心智中。 用抽象的”概念“統領全文,是方法之一。另一種方法是找一個(ge) 具象化的“意象”。
下麵的例子中,這位同學把自己比作成“離水之魚”,並將魚這個(ge) 意象貫穿全文,講述了自己移民到美國所麵臨(lin) 的挑戰。
2. 是否有深刻的自我反思?
簡單來說,文書(shu) =你的行動+你的思考。 同學們(men) 大多都擅長把行動解釋清楚方麵,難點在於(yu) 如何表達從(cong) 經曆中獲得的自我反思。美本文書(shu) 是一種反思性寫(xie) 作,比描述事實、行動,更重要的是看待問題的視角和背後的思考。
深刻的自我反思是指對自己信念、價(jia) 值觀、獨特性、動機、局限性等方麵的反思(也就是下圖中,冰山之下的部分)。
下麵這個(ge) 例子是對於(yu) 認知和現實之間巨大鴻溝的反思。
3. 是否有足夠多的細節描述?
99%的初稿都存在細節不足的問題。
表達過於(yu) 寬泛,沒有細節,導致文書(shu) 沒有血肉。 比如,“通過這個(ge) 比賽,我學到了很多,鍛煉了我的能力,培養(yang) 了我的品質,讓我對未來在類似的比賽中取得成功充滿信心。” 對於(yu) 美本文書(shu) 來說,這種表述是十分糟糕的。幾乎沒有什麽(me) 信息量,白白浪費了字數。它引發了招生官更多的困惑:具體(ti) 學到了什麽(me) ?什麽(me) 能力?什麽(me) 品質?這些知識、能力、品質和你的未來有什麽(me) 關(guan) 聯?
大家都知道美本文書(shu) 要體(ti) 現出“獨特性”。這種獨特性往往都是建立在細節之上的。細節多了,畫麵感才能出來,清晰的個(ge) 人形象才能塑造起來。
下麵這個(ge) 例子通過細致的描寫(xie) ,調動了讀者的嗅覺、視覺、聽覺。
4. 有沒有可能將看似完全不相關(guan) 的兩(liang) 件事物建立起有趣的聯係?
記得多年前,我看過一個(ge) MIT招生官的博客,他說,最好的文書(shu) 是那些他讀了之後,覺得收獲了一些東(dong) 西,這一天沒有白過。他所說的獲得的“東(dong) 西”,我認為(wei) 是指申請者對於(yu) 自己、對於(yu) 外部世界的洞見(insight)。
洞見對於(yu) 文書(shu) 來說很重要,它是思維開放和靈活性的體(ti) 現。而將不相關(guan) 的事物連在一起,是產(chan) 生洞見的好方式。
其實將看似不相關(guan) 的事物聯係起來,也正是我們(men) 更好理解這個(ge) 世界的方式。比如,在小朋友學習(xi) 地球內(nei) 部結構時,雞蛋就是很好的類比。雞蛋的蛋殼、蛋白、蛋黃,對應著地球的地殼、地幔、地核。
下麵的例子將生物和藝術聯係在一起,並發現它們(men) 都可以揭示世界的美。
由於(yu) 篇幅問題,分為(wei) 上篇、下篇來分開發布,敬請期待。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