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高質量的英語學術分析作文

我們(men) 第一季的內(nei) 容是 Analytical Essay 分析文。從(cong) G9 開始,IB 體(ti) 係的同學們(men) 就逐漸開始接觸 Rhetorical Devices 修辭技巧,開始學習(xi) 如何寫(xie) 分析文。

分析文的本質,就是先精讀一篇文章,通過分析改文章作者的寫(xie) 作手法,回答一串問題:“作者在這寫(xie) 了什麽(me) ?(What)”、“為(wei) 什麽(me) 作者要這麽(me) 寫(xie) (Why)” 以及 “作者是如何通過文字傳(chuan) 遞某個(ge) 含義(yi) 的?(How) ”

家長朋友們(men) 看到這,是不是自己學生時代的部分回憶?像不像學生時代中,語文考試裏的 —— 閱讀理解題。

題幹:魯迅說“我家門口有兩(liang) 棵樹,一顆是棗樹,另一個(ge) 也是棗樹。”

問:魯迅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寫(xie) ?

答:因為(wei) 他是魯迅。

不得不承認的是,分析文這個(ge) 文體(ti) ,是相當具有挑戰性的。在做語文考試的閱讀理解的時候,我們(men) 靠背。老師們(men) 會(hui) 整理好課文中的分析答案,給我們(men) ,我們(men) 硬背就好了。

但是,國際教育體(ti) 係裏的分析文,是沒有「背」這一個(ge) 選項的。學生們(men) 切切實實地,隻能通過精讀和分析,將文章寫(xie) 出來。

那麽(me) 到底怎麽(me) 寫(xie) ,應該寫(xie) 什麽(me) 才能得「高分」?

我們(men) 的 AWS 學術寫(xie) 作課,采用了美國高中老師最青睞的 「XYZ」Framework,幫助學生提升分析文的寫(xie) 作能力。

我們(men) 來看一份學生 Mike (化名) 的作業(ye) :

作業(ye) 的題目是,分析下方文本中的選段,這是一篇呼籲讀者重視光汙染的文章。

看看 AWS 高階寫(xie) 作的學生,如何寫(xie) 出高質量的分析文

段落大意為(wei) :世界上其他地方(的物種)也依賴於(yu) 黑暗,包括夜間和黃昏活動的鳥類、昆蟲、哺乳動物、魚類和爬行動物。有一些例子是眾(zhong) 所周知的,比如在北美洲夜間遷徙的 400 種鳥類,上岸產(chan) 卵的海龜;有些則不是,比如為(wei) 美國農(nong) 民節省數十億(yi) 美元蟲害防治費用的蝙蝠,以及為(wei) 世界上80%的植物授粉的飛蛾。生態光汙染就像夜間的推土機,破壞了棲息地,破壞了維持數十億(yi) 年的生態係統。簡單地說,沒有黑暗,地球的生態係統將崩潰....

而 Mike 同學想要分析的是紅色部分 Statistics (數據) 這一修辭手法。

其實,分析文寫(xie) 作最難的地方就是要說清楚上文提到的 「What」、「Why」和 「How」。很多學生麵對分析文無從(cong) 下手,主要是因為(wei) 不知道自己可以說什麽(me) ,並且不知道自己應該怎麽(me) 寫(xie) 。

所以,我們(men) 所教授的 「XYZ Framework」就能夠很好的解決(jue) 這一難題。

以下是 Mike 同學寫(xie) 的分析文

The author used a piece of statistics in the 4th paragraph where “400 species of birds” are dependent on darkness for migration, and without darkness, they will be greatly affected. This stressed the importance of darkness for other species other than humans.

大意為(wei) :作者在第四段中使用了一個(ge) 統計數據,“400種鳥類”的遷徙依賴於(yu) 黑暗,如果沒有黑暗,它們(men) 將會(hui) 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強調了黑暗對人類以外的其他物種的重要性

這個(ge) 部分就是分析文段落的主題句,也就是「XYZ Framework」中的「X」。Mike 同學很清楚的把握住了這個(ge) 「statistics」,並且做了一個(ge) 很好總結,寫(xie) 出了作者使用 “400 species of birds” 這個(ge) 數據,想要表達的是什麽(me) 含義(yi) 。並且,在最後一句話中強調了「statistics」這一修辭手法的目的,也就很好地回答了「What」。

The primary audience in this paragraph is environmentalists. This changed the audience's emotion from inertia toward the problem because it seems to be relatively less severe than climate change to urgency from the audience because the environmentalists hear about 400 species of birds being affected due to the light pollution.

大意為(wei) :本段的主要受眾(zhong) 是環保主義(yi) 者。這改變了觀眾(zhong) 的情緒,從(cong) 對問題的惰性,因為(wei) 它似乎不像氣候變化那麽(me) 嚴(yan) 重;變成了觀眾(zhong) 的緊迫性,因為(wei) 環保主義(yi) 者們(men) 聽說,大約 400 種鳥類受到光汙染的影響。

這個(ge) 部分就是「XYZ Framework」中的「Y」,Mike 同學在這裏指出,這個(ge) 數據改變了觀眾(zhong) 的情緒,也就將 Rhetorical Devices 落實到了 Rhetorical Appeals 中的 Pathos 上。這是國際學校英語老師很喜歡的回答模式 —— 不去生搬硬套地說 :“作者用到了 Pathos”,而是直接說出情緒的轉變。

並且更可貴的是, Mike 同學在寫(xie) 這個(ge) 段落的時候還運用了 「Juxtaposition 並置」的手法(change from inertia because ...... to urgency because .......)。這個(ge) 手法可以很好的傳(chuan) 遞出文字內(nei) 容的差異或轉變,在這個(ge) 段落裏使用 —— 分別表述了轉變前後情緒的原因,更能讓 Mike 寫(xie) 的分析文得到老師的肯定。

如此一來,Mike 同學就寫(xie) 出了分析文寫(xie) 作中,難度最高的「How」部分。

This makes the audience more related to the passage; they now learned the harms of having extended periods of light on other animals, urging them to take actions to prevent damage to the ecosystem.

大意為(wei) :這使得讀者與(yu) 文章的聯係更加緊密了;他們(men) 現在知道了延長光照時間對其他動物的危害,敦促他們(men) 采取行動,防止對生態係統的破壞。

最後的這一個(ge) 部分,是回答「Why」,也是「XYZ Framework」中的「Z」。在上兩(liang) 個(ge) 部分解釋完 「What」和「How」之後,Mike 同學簡單明了的寫(xie) 出了,作者使用 Pathos 的目的 —— 讀者與(yu) 文章的聯係更加緊密和敦促他們(men) 采取行動。這既是這一個(ge) 「Statistics」的目的,也是這篇文章的 Author Message。很完美的收尾。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P沒有補考怎麽辦?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申請率?

下一篇

積極有效的策略應對AP考試取消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