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型競賽VS刷題型競賽:解鎖美本申請的隱藏加分項!

8月25日,2024年度的腦科學挑戰賽正式落下帷幕。過去幾年,我輔導了眾(zhong) 多隊伍取得驕人戰績。今年,我也輔導了一個(ge) 非常有趣的項目。在期待最終結果的同時,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在輔導學生參加項目型競賽中的觀察和感受。

項目型競賽VS刷題型競賽

刷題競賽都是建立在做題正確率上的,而項目競賽則是學生需要設計一個(ge) 方案,或者完成一項調查,或者提交一篇報告。這些說法隻是我個(ge) 人的分類,倒不是真的有競賽會(hui) 標榜自己是項目型還是刷題型,但這種分類方式非常方便剛剛開始留學規劃的家庭了解不同競賽的特質。大家耳熟能詳的AMC物理碗NEC都屬於(yu) 前者;而這幾年越來越多人關(guan) 注的中國大智匯、鑽石挑戰賽、丘成桐則屬於(yu) 後者。

到底要不要參加刷題型的競賽?

這不是一個(ge) 很好回答的問題。因為(wei) 盡管已經有很多爭(zheng) 議、很多作弊現象,但參加這些比賽本身也在幫助大家學習(xi) 對應的學科知識。換句話講,參加這樣的比賽其實是一個(ge) 非常自發的過程。我們(men) 也真的很少看到數學能力很好,自學了很多數學的人,完全不想參加任何競賽,完全沒有任何想要測試一下自己到底學得怎樣的想法。

在今年的訪校中,我們(men) 也直接問了招生官是否了解某些競賽在過去幾年出現頻繁發生試卷泄露的情況。他們(men) 不是一無所知,但也不會(hui) 立刻對這些競賽產(chan) 生警惕,更多還是在學生的校內(nei) 成績、學術背景和其他活動中尋找匹配性。

作為(wei) 家長,可能更多需要考慮的是參加這些比賽要投入的精力和費用是不是可控的?如果最入門的競賽都需要消耗大量時間去培訓,那可能更多反映的是學生能力和目標專(zhuan) 業(ye) 並不匹配,需要有更合理的規劃方向。

同樣作為(wei) 申請顧問,盡管我的學生不乏在AMC、物理碗和CCC沒有任何斬獲但也最終以理工專(zhuan) 業(ye) 錄取前20大學的人,我仍然沒有足夠的勇氣說參加這些比賽沒有用。無論是在申請最頂尖的ROSS數學夏令營、賓大的工程夏校,還是Pioneer Academics線上科研項目的時候,我們(men) 仍然需要列出了自己的競賽背景,並且我錄取這些項目的學生至少是過了競賽最基本的門檻的。

但我希望各位家長開始關(guan) 注項目型的競賽。

因為(wei) 在很多比賽已經發展到頭部學生幾乎人人都有的現在,項目型的競賽往往能反映學生很多刷題競賽不能反映的特質。就以還在進行中腦科學挑戰賽Brain Challenge為(wei) 例。

這個(ge) 比賽有三個(ge) 賽道:

1)科,設計開展腦科學領域的科研

2)商業(ye) ,利用腦科學的研究成果設計可以商業(ye) 化的產(chan) 品

3)公益,圍繞有心理/認知/性格障礙的群體(ti) 開展公益活動。

高中生通常更適合後兩(liang) 個(ge) 賽道,非常容易結合學生的個(ge) 性化活動和個(ge) 人形象。

22屆以信息專(zhuan) 業(ye) 錄取南加大的朱同學和以心理學錄取UCLA的梅同學在這個(ge) 比賽中做過一個(ge) 促進褪黑素分泌的產(chan) 品設計,23屆以化學專(zhuan) 業(ye) 錄取格林內(nei) 爾的楊同學在這個(ge) 比賽中設計了一個(ge) 緩解阿爾茲(zi) 海默症的產(chan) 品,24屆以教育專(zhuan) 業(ye) 錄取北卡的袁同學、心理專(zhuan) 業(ye) 錄取佛羅裏達的秦同學還有以環境科學錄取UCLA的王同學開發過一個(ge) 利用混合現實技術舒緩ADHD多動症的產(chan) 品。這三個(ge) 項目分別獲得了當年腦科學挑戰賽的三等獎、一等獎和二等獎。

不過,獎項真的隻是這些項目錦上添花的成果。在輔導這些項目的過程中,我看到的學生實際的成長並不是獎項本身能直接反映的。很多學生正是通過這些項目型的競賽,才知道怎樣去做一個(ge) 社會(hui) 調查,怎樣收集和分析數據,怎樣寫(xie) 一份清晰的社會(hui) 調查報告。

也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學生是在參加這些項目型的競賽中,再次確認了自己的專(zhuan) 業(ye) 方向並堅定了申請的信心。

更重要的是,這些項目型的競賽給了學生鍛煉一些在傳(chuan) 統校園學習(xi) 生活中不太長用到的技能的機會(hui) 。比如:

領導力

領導力的關(guan) 鍵不在於(yu) 頭銜,而在於(yu) 學生是否能帶領大家把一件事做成。項目型的比賽往往都需要組隊,而組隊本身就是對領導力的磨煉。一個(ge) 隊伍裏如果有1/3的人想要劃水,那後續推動項目進展就注定會(hui) 無比痛苦。有些比賽要求6-10人組隊報名,人數一多,對於(yu) 隊長組織協調能力的要求就會(hui) 成指數增長。隊長要有非常好的組織領導溝通能力,才能讓每個(ge) 人都有效地為(wei) 項目貢獻。

時間統籌能力

很多項目型的比賽也非常考驗學生的時間安排和多任務並行能力。這種類型的比賽幾乎都是2-4個(ge) 月的準備和執行時間,過程中一定會(hui) 橫跨校內(nei) 考試、學科培訓、語言考試、甚至夏校申請。如果隻是管理個(ge) 人時間可能還相對容易,但是管理整個(ge) 隊伍裏所有人的時間、確保項目進展順利,對於(yu) 很多學生而言也是一項挑戰。

捕捉熱點社會(hui) 話題的能力

這個(ge) 往往是決(jue) 定了整個(ge) 比賽能否順利的重要因素。選題既要反映當下社會(hui) 熱點,也要和學生的個(ge) 人背景匹配,還需要避免一些過於(yu) 俗套的題目。有一些選題可能是學生非常想要做的,但是很多時候既不適合比賽,也難免落入窠臼。

更重要的,學生要有真的有接觸這個(ge) 問題、拿到一定一手數據的渠道。

這些並不容易,但很多時候也正是因為(wei) 需要學生開始走出原來的校園生活,接觸真正的社會(hui) 問題,他們(men) 也才開始思考自己到底在意什麽(me) 、關(guan) 心什麽(me) 、擅長什麽(me) ,從(cong) 而想明白自己選擇目標專(zhuan) 業(ye) 的原因、完成對自己申請形象的塑造。

以上是今天全部的分享內(nei) 容,感謝各位家長抽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本篇文章。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國際高中和美高之間都有哪些不同?哪個好?

下一篇

英國學校新職位突破你的想像力?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