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三個博士就讀真相 其實大多數人都不適合讀博

“直博港科大,每月發獎一萬(wan) 八,退則回國當教職,進則美國混大廠!”⬇️

直博港科大,每月發獎一萬(wan) 八!香港讀博,退則回國當教職,進則美國混大廠!

前段時間機構發的這期視頻,標題一句話講清楚了為(wei) 什麽(me) 要選擇讀博:帶獎、名校、進高校、進大廠,這些加起來就等於(yu) 超高性價(jia) 比!

但是事物總有兩(liang) 麵性,讀博美好的背後,也可能是無盡的掙紮和後悔!今天我們(men) 就來揭露幾個(ge) 讀博真相,幫你判斷自己是否能成為(wei) 天命讀博人!

想象中的讀博 V.S 實際上的

讀博士的一大忌諱是,在沒有充分了解博士生涯和科研生活的情況下,出於(yu) 逃避就業(ye) 壓力而選擇讀博。這無異於(yu) 一場豪賭:如果賭對了,你可能會(hui) 在科研界嶄露頭角;如果賭錯了,你可能會(hui) 陷入極度痛苦的境地。

誤區 1

“讀博和讀碩一樣,隻是難度高一點,認真做肯定沒問題。”讀博需要的除了非常的努力之外,可能還有一些天分和運氣!博士不同於(yu) 碩士,需要你獨立領導自己所研究的課題,而且有更多的未知難題等待你處理,你所做的課題可能會(hui) 有結果,也有可能沒有結果......所以讀博有時間成本被浪費的風險,30歲依然一事無成這也不是個(ge) 例。如果隻是認為(wei) 讀博無外乎就是累一些、久一些,這些認知是遠遠不夠的。

要考慮時間、金錢和心理上的成本。

一個(ge) 美國理工科 PhD 的 5-7 年:

  • 課程與學術訓練:Courses, Seminar, Research, TA / RA
  • 科研項目:Publication,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
  • 會議與交流活動:Academic Conference, Seminar, etc.
  • 實習:Internship (如一些大公司的研發部門)
  • 博士論文與畢業:Quality Exam, Dissertation, Defense

一個(ge) 人能把 PhD 讀完,甚至圓滿畢業(ye) 也是很困難的。如果你不熱愛學術,沒有信心能做出屬於(yu) 自己的科研成果,隻是為(wei) 了逃避就業(ye) ,或者想著讀博花錢少,請務必謹慎考慮。

卡耐基梅隆大學博轉碩—— W 學長

我過去一直不明白為(wei) 什麽(me) 說在美國選三門課就上得“要死要活”,我現在完全理解了這種感受。在科大的時候,我一個(ge) 學期最多修過八門課,雖然很累但學期績點也是在 4.1+(全院前幾)。但來美國讀博之後,我意識到這裏的學習(xi) 壓力很大且課程難度不低,真的是一個(ge) 項目可以讓人從(cong) 白天忙到深夜

當時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件事是,我之前是做理論的,代碼主要用的 MATLAB,而Machine Learning 這門課就要用到 Python,我隻能從(cong) 頭開始學。第一個(ge) 月我基本上三點之前沒有睡過覺,第二天七點就起床開始錄代碼,那段時間非常痛苦,會(hui) 產(chan) 生自己不配來 CMU 讀書(shu) 等自我否定的想法。

誤區 2

“博士畢業(ye) 後好就業(ye) 、薪水高去讀博,進則高校退則大廠。”事實上讀博的就業(ye) 並不如預期。許多偏理論專(zhuan) 業(ye) 的博士為(wei) 了就業(ye) 選擇轉行,剩下的繼續學術道路。也有人希望畢業(ye) 後成為(wei) 大學教授,但名牌大學招聘人數有限,隻有極少數人能被錄用。

揭露三個(ge) 博士就讀真相,其實大多數人都不適合讀博

PhD 學生最後的就業(ye) 去向

從(cong) 這張圖可以看出,其中有53% 的人雖然最終獲得了博士學位,但沒有走向學術的道路;而繼續走向學術道路的人裏,接近 90% 的人最終選擇去一些企業(ye) 。

有 4% 的人成為(wei) 了大學的雇員,而最終隻有0.45%的人最終可以轉正成為(wei) 一個(ge) 教授,所以競爭(zheng) 非常激烈。

很多博士剛剛畢業(ye) 就想要進入 985&211 高校大院的教職崗位是非常難的,一般都需要刷幾年博士後經曆,發幾篇大文章才有把握。

同時現在的大學教授們(men) 壓力也很大,並不亞(ya) 於(yu) 大廠,三年一評、非升即走,科研成果處處是坎,從(cong) 普通博士到成為(wei) 真正意義(yi) 上教育部認定的正教授,享受國家雇員的待遇,似乎是一條一時看不到盡頭的路。

那不去高校,去技術大廠能行嗎❓

🙍‍♂️中科大學長讀博後工作體(ti) 會(hui) :

我了解到的有一個(ge) 純理論博士的同學,找了一個(ge) 支持他繼續做理論的崗位,但做了不到兩(liang) 個(ge) 月,公司就把這個(ge) 崗位包括整個(ge) 部門裁了。

之後我在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工作的時候,還注意到公司所做的那套東(dong) 西和學校做得完全不一樣。尤其是控製論這一塊,術界和工業(ye) 界的分離很嚴(yan) 重

我目前在美國工作,做的是自動駕駛相關(guan) 。現在行業(ye) 越來越卷,已經進入存量摩擦了。

誤區 3

“讀博性價(jia) 比更高,基本全獎,還可以做 RA 和 TA 補貼”

近幾年經濟下行,對比碩士幾十萬(wan) 投入,不一定能馬上看到回報,博士全獎或許成為(wei) 了更高性價(jia) 比的選擇。但事實上,博士獎學金情況非常複雜,並不是每個(ge) 地區都有全獎。

美國:直博友好,一般錄取即全獎,實習(xi) 工資高。本科畢業(ye) 的學生也可以直接申請博士,而不是像歐陸需要先讀碩士再升博士。因為(wei) 美國資源比較充足,一般錄取會(hui) 發全獎,而且美國的實習(xi) 工資也非常高,每個(ge) 月上萬(wan) 也有可能。

香港:香港或多或少會(hui) 有企業(ye) 或者有政府獎學金,或者學校的獎學金或者導師的 funding。

新加坡:申請 DDL 稍遲(相比美國),一般有 funding,要求 GRE 新加坡的獎學金申請可能是要到 1 月份,今年新加坡對於(yu) 中國大陸學生的 funding 有明顯減少。

英國:需要套磁拿到全獎很難,可以試試 CSC,畢業(ye) 要求低時間短,部分項目需要碩士學位。

歐陸:崗位製 PhD,一個(ge) 蘿卜一個(ge) 坑十個(ge) 人去爭(zheng) 。歐陸 PhD 工資非常高,很多學校的官網上的博士項目都是強行要求有碩士學位,沒有碩士學位直接就不會(hui) 考慮。

到底什麽(me) 樣的人適合讀博

你熱愛 research 嗎?

如果答案是不熱愛的話,勸你不要去讀 PhD,因為(wei) 實在是太痛苦了。

錢對你來說不是那麽(me) 重要嗎?

重要的話,讀博不是一個(ge) 特別好的選擇。因為(wei) 對 EE,CS 這些方向來說,去企業(ye) 的話大概年薪可以到十幾萬(wan) 。且相比於(yu) PhD,碩士可以提早三年開始賺錢,可能等 PhD 畢業(ye) 出來的時候,你的同期同學已經進入管理層或成為(wei) 技術骨幹。

另外教授的工資沒有想象那麽(me) 高,如果大家對賺錢特別有需求的話,讀 PhD 也不是一個(ge) 特別好的選擇。

是否有抗壓能力?

讀博如“賭博”,你做的課題能不能有結果,影響因子有多大都是未知數。你的“老板”也就是教授期待你出結果,也有可能你的同學都有結果就你沒有,甚至沒有結果可能要延畢,這時候你能不能扛住壓力繼續?

是否可以忍受自己所做的?

讀博時間非常長,且一個(ge) 課題出成果時間可以非常長,但大都不能馬上得到及時反饋,這時候你能不能穩住心態,繼續向前?

你能接受高強度的工作嗎?

很多學校裏的同學基本上是從(cong) 早上 9 點工作到晚上 11 點,從(cong) 周一工作到周日,基本上就是沒有休息的時間。如果能一直堅持回答 YES,那麽(me) 你注定能成為(wei) 一個(ge) 合格的科研人。

教授想要什麽(me) 樣的博士生

01【推薦信】

永遠排名第一的是:他的推薦信好強/我認識這個(ge) 推薦人/推薦信裏展現的這個(ge) 學生很棒!我要了

02【頂級學術會(hui) 議論文】

令人眼前一亮的論文發表!作為(wei) 本科生有頂會(hui) 發表,決(jue) 定麵試一下!

03【Connection】

這個(ge) 人和我在會(hui) 議上見過/做過我的暑研/是我實驗室的本科生/是我認識的老師的學生/我們(men) 認識並且聊的很投緣

04【硬實力】

很不錯的本科學校/很不錯的 GPA/不錯的推薦信和發表論文

05【賺錢機器】

他當過助教,看起來可以幫我分擔一些財務壓力,自己補充 funding。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如何選擇合適的美國高中私立學校

下一篇

接受國際生八年級就讀的寄宿美高!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