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也都不知道,75%的心理障礙首次出現是在24歲之前;而50%的心理障礙在14歲之前就首次出現了。在如今學習(xi) 越來越大的壓力下,很多學生會(hui) 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然而盡管心理健康是一個(ge) 人人都知道的話題,但多數人對其認知卻很少。學生家長並不了解該如何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況,今天E老師將和大家分享心理健康的知識,以及應對方式。
我的本碩專(zhuan) 業(ye) 都是心理學方向,在畢業(ye) 後我先後考取了“自殺幹預證書(shu) ” 以及”心理健康急救證書(shu) ” 。可以說,心理健康影響了我們(men) 的思考方式,建立及維持一段關(guan) 係的能力,也影響了我們(men) 如何去看待及處理身邊發生的事件及變化。
什麽(me) 是心理/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呢?
加拿大公共衛生局定義(yi) 精神健康為(wei) :
“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擁有能去感受、思考和行動,以提高我們(men) 享受生活和應對挑戰的能力。這是一種尊重文化、公平、社會(hui) 正義(yi) 、相互聯係和個(ge) 人尊嚴(yan) 重要性的積極的情感和精神幸福感。"
那麽(me) 什麽(me) 是心理/精神健康問題(mental health problem);什麽(me) 又是心理/精神障礙呢(mental disorder)?
心理健康問題(mental health problem)是一個(ge) 比較廣泛的詞匯,其中包含了心理/精神障礙 (mental disorder)以及可能未嚴(yan) 重到被診斷為(wei) 一個(ge) 障礙的地步的有關(guan) 心理障礙的一些症狀(symptoms)。
心理障礙(又或者說心理疾病)(mental disorder)通常會(hui) 非常顯著地影響一個(ge) 人的日常生活和他的人際關(guan) 係,並會(hui) 導致一個(ge) 人在思想,情緒或者行為(wei) 上有明顯的變化。
青少年有哪幾種常見的心理疾病我們(men) 需要注意呢?
情緒相關(guan) 障礙 (Mood-Related Disorders )
抑鬱症(Depressive Disorder)
抑鬱症是情緒相關(guan) 障礙中最常見的類型,也是非常嚴(yan) 重且反複的一種病症。調查表明在15-24歲青少年時期有10.2%的孩子曾符合抑鬱症的診斷標準。近期的研究表明雖然很多人獲得抑鬱症的診斷多數在 20-30歲左右,但實際上抑鬱症的症狀出現的比預想的都早 - 往往在青少年期間就首次出現了。很多人在青少年階段即使出現了嚴(yan) 重的病症,也不會(hui) 選擇去尋求專(zhuan) 業(ye) 幫助,但是有可能會(hui) 去向自己的家庭醫生說明自己會(hui) 有一些抑鬱相關(guan) 的症狀,例如,“疲憊”,“失眠”,另外患有抑鬱症的孩子可能會(hui) 說一些類似下麵的話:
- “我好失敗”
- “沒有人會喜歡我”
- “事情不會變得更好的”
- “生命沒有什麽值得的”
- “全都是我的錯”
- “我讓所有人都失望了”
雙向情感障礙 (Bipolar Disorder)
雙向情感障礙也叫躁鬱症。如其名,症狀主要分為(wei) “躁” (Mania)和“鬱” (Depression)兩(liang) 部分。這個(ge) “躁”在這裏並不是隻暴躁,是指精神非常活躍,比較亢奮的一個(ge) 階段。
如果說患有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在經曆亢奮階段的時候,很可能看起來異常的興(xing) 奮,有非常多的奇思妙想,可能需要較少的睡眠,說話語速非常快,可能也會(hui) 容易衝(chong) 動等等。然而經曆了這一個(ge) 階段後,他們(men) 又會(hui) 回到抑鬱的階段中,反反複複,產(chan) 生很大的情緒波動(mood swing),這就是雙向情感障礙給人的大致感受。
有部分患有雙向情感障礙的患者會(hui) 認為(wei) ,自己在“亢奮”的階段對自己的生活或者工作的一些層麵有一些幫助。例如,假設畫家,在這個(ge) 時候可能會(hui) 覺得自己更擁有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又或者作家,在這個(ge) 時期可能寫(xie) 書(shu) 的效率會(hui) 增加。
因此躁鬱症患者在“亢奮/躁狂”階段去尋求幫助的情況是相對較少的,更多的可能是當他們(men) 在經曆了亢奮過後回到抑鬱的階段,處於(yu) 非常低迷的感受時方才願意主動求醫。
故意性自我傷(shang) 害 (Deliberate Self-Injury)
也叫做Non-suicidal Self-injury,意思就是沒有自殺意願的自我傷(shang) 害。自我傷(shang) 害在青少年中非常常見,大概意義(yi) 上來說也就是我們(men) 經常聽到的“自殘”這個(ge) 詞,但是實際上包含的症狀和機製會(hui) 更複雜一些。
因為(wei) 自殘的行為(wei) 往往都非常的私隱(很多人不願意透露),因此很難得知道具體(ti) 在某個(ge) 年齡具體(ti) 的患病率,例如美國和英國研究表明有8%-38%的青少年有過自殘行為(wei) ;加拿大則預計為(wei) 大致15%的青少年有過自殘行為(wei) 。這種自殘的現象在青少年 12-14歲的時間容易開始出現,最早的案例可以追溯到6歲。其形式有很多種,例如:
- 打自己
- 燒傷
- 抓撓自己的皮膚
- 拔扯頭發
- 咬自己
- 吞食有毒物質等
很多人認為(wei) 自殘的青少年是在尋求關(guan) 注,但實際上大部分的情況並不是如此。青少年往往施行自殘行為(wei) 更多的是因為(wei) 焦慮,抑鬱,想要釋放心中的不滿,想要釋放心中感受到的痛苦,想要獲得對自己身體(ti) 的掌控感等等。
因此有很多進行自我傷(shang) 害的人們(men) 並不願意公開自己進行傷(shang) 害的地方,並且在選擇傷(shang) 害自己身體(ti) 的時候更多傾(qing) 向於(yu) 一些比較隱蔽且容易被衣物遮擋的部分,例如大腿內(nei) 側(ce) 等。
他們(men) 進行自我傷(shang) 害往往是因為(wei) 經曆了較大的痛苦,他們(men) 用這種方式來處理自己的情緒,來釋放自己,大多數情況並不是想“自殺”。
焦慮和創傷(shang) 相關(guan) 的障礙(Anxiety and Trauma-Related Disorder)
焦慮症(General Anxiety Disorder)
焦慮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緒,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感受過它。正常的焦慮是一種有益的保護機製,能幫助我們(men) 避免危險的情況。然後如果焦慮感太頻繁的產(chan) 生,在不該產(chan) 生的時候產(chan) 生,並且嚴(yan) 重影響到一個(ge) 人的日常生活,那麽(me) 就需要去尋求專(zhuan) 業(ye) 幫助了。
患有焦慮症的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可能是無法專(zhuan) 注,經常擔憂自己在家、在學校或者在朋友麵前的表現。青少年患有焦慮症也可能會(hui) 表現出像是“完美主義(yi) ”的樣子,經常反複重複地去做一件事情,因為(wei) 對自己的表現不夠滿意。除此之外也有可能會(hui) 睡不好覺,身體(ti) 上也有可能會(hui) 有肌肉酸痛,容易疲乏等症狀。
飲食障礙 (Feeding and Eating Disorders)
你可能會(hui) 感到很奇怪,為(wei) 什麽(me) 飲食障礙會(hui) 是一種心理疾病呢?是的,你沒看錯,這裏所謂的“飲食障礙”有十分大的心理因素。飲食障礙首次出現的平均時間點為(wei) 17歲,比起男孩子,女孩子也更容易患有厭食症和暴食症。現在社交媒體(ti) 的發達及便利也從(cong) 一定層麵上促進了這一種疾病的產(chan) 生。
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
厭食症患者會(hui) 嚴(yan) 格及強製的控製自己的飲食,他們(men) 的體(ti) 重一定會(hui) 低於(yu) 正常標準,並且追求非常極致的“瘦”的自我形象。90%的厭食症患者是女生。他們(men) 主要通過節食,另外還鍛煉,嘔吐,吃瀉藥等一係列方法來讓自己達到自己所希望的自我形象(self image)。厭食症是三種飲食障礙中最不常見但是也是危險係數最高的。
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暴食症患者會(hui) 在有限的時間吃下大量的食物並且在吃的時候感到自己無法控製自己。這樣的情況持續且周而複始。暴食症和簡單的“吃的多” 和 “吃撐”是不一樣的,因為(wei) 很多時候患者並不餓但是也會(hui) 讓自己持續的吃到自己吃不下為(wei) 止,並且暴食症患者常常伴有自我厭惡感。
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神經性暴食症可能是這三種飲食障礙中最常見的一種,且也是在女生中更常見。主要的症狀是在暴飲暴食過後采取一些列的 “補救手段”,例如,吃瀉藥,或者催吐等。因此一般這一類的患者看起來是最正常的,因為(wei) 體(ti) 重不會(hui) 像厭食症患者那樣過低,也不會(hui) 像暴食症患者那樣可能過高。
青少年孩子們(men) 更容易得神經性暴食症,其中一個(ge) 原因是因為(wei) 在青春期的階段,他們(men) 開始更加在意自己的形象了,非常擔心自己的體(ti) 重,擔心長胖,擔心外界對自己的評價(jia) 。當這種擔心異常過分並轉換為(wei) 一種行動的時候,很可能就會(hui) 引發厭食症或者神經性暴食症。
除此之外還有藥物相關(guan) 障礙(Substance-Related Disorders) 以及精神病性障礙 (Psychotic Disorders) 等等,也是與(yu) 青少年階段息息相關(guan) 。
那麽(me) 如果知道孩子們(men) 有心理障礙或者孩子們(men) 向我們(men) 緊急尋求幫助的時候,我們(men) 該如何進行幫助呢?
在我學習(xi) 心理健康急救證書(shu) 時,有一個(ge) 應對模式貫穿了整個(ge) 課程,那就是 “ALGEE”。雖說對於(yu) 不同的病症肯定有更具體(ti) 的應對方式,但是沒有得到專(zhuan) 業(ye) 培訓的人們(men) 是無法掌握,也不應該希望借由自己一個(ge) 人的力量去改變一個(ge) 孩子的整體(ti) 心理狀態的。如果您的孩子的心理狀況非常糟糕,請務必及時就醫。
Assess (評估)
Assess risk of suicide or harm。首先第一步需要評估孩子是否有自殺或者其他身體(ti) 上的風險。例如焦慮十分嚴(yan) 重的時候有可能會(hui) 引發恐慌發作,又或者是服藥過度等等,如果有這一係列風險那必須先撥通急救電話來尋求幫助;如果沒有這一類的身體(ti) 上的風險的話我們(men) 就可以開始進行下一步。
Listen (聆聽)
Listen non-judgmentally 。我們(men) 需要不帶任何偏見和主觀思想地去聆聽孩子的想法及意見。我們(men) 需要讓孩子知道他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我們(men) 也不會(hui) 去評判他的想法是否正確。
Give (給予)
Give reassurance and information。我們(men) 需要讓尋求幫助的人感到有希望,讓他們(men) 意識到雖然他們(men) 有心理問題(需要不帶有色眼鏡地去討論),但是外麵有專(zhuan) 業(ye) 的幫助可以幫到他。
Encourage (鼓勵)
Encourage the young person to get appropriate professional help。幫助孩子尋找適合他的專(zhuan) 業(ye) 幫助,例如心理醫生。鼓勵他去談談。
Encourage (鼓勵)
Encourage other supports。幫助孩子找尋其他更多的幫助途徑。例如心理健康熱線 (那種他可以隨時打電話或者發短信求助的),或者社區幫助小組等等。除此之外作為(wei) 家長的一方,還可以去和另外一方談談,讓大家在希望孩子得到專(zhuan) 業(ye) 幫助這件事情上得到一致性,這樣孩子會(hui) 感到更加受到支持。
在加拿大,每3個(ge) 人中就有1個(ge) 人的一生中會(hui) 經曆過一定程度上的精神健康問題。心理健康問題如果忽視,則有可能漸漸發展,在青少年期這個(ge) 關(guan) 鍵且脆弱的時期,需要家長及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幫助。如果孩子們(men) 表現出來有心理障礙的苗頭,請家長們(men) 不要忽視。
當我們(men) 感冒發燒身體(ti) 病了的時候,我們(men) 會(hui) 去看醫生吃藥打點滴,心理疾病也是一樣,當mental health 出了問題的時候,我們(men) 也需要有專(zhuan) 業(ye) 人士的幫助。如果我們(men) 能夠摘掉有色眼鏡擺脫社會(hui) 汙名感(social stigma)來看待心理健康及心理疾病,那麽(me) 我們(men) 就可以讓更多需要幫助的孩子們(men) 在最早期就得到專(zhuan) 業(ye) 的幫助。
最後,
以上的信息與(yu) 知識來源於(yu) 我參加的加拿大心理健康急救證書(shu) 課程,以及其工作手冊(ce)
Mental Health Commission of Canada “Mental Health First Aid Adults who interact with Youth” Manuel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