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C全美經濟學競賽被稱為(wei) “中學生值得參加的第一個(ge) 商賽”,對於(yu) 未來想申請商科專(zhuan) 業(ye) 的學生來說,參加商賽並拿獎是必須要在高中階段做好的一件事。
備賽的同學們(men) 要注意,價(jia) 格歧視是NEC重要考點。本文精煉講解三級價(jia) 格歧視的核心特征、實施條件及典型應用場景,並附NEC真題解析,助你快速掌握這一關(guan) 鍵概念,提升競賽應試能力!
價(jia) 格歧視的定義(yi)
Price discrimination is a sales strategy of charging different prices for the same good or service to different consumers in different markets.
價(jia) 格歧視是一種銷售策略,即在不同的市場中為(wei) 相同商品或服務向不同消費者收取不同的價(jia) 格。
價(jia) 格歧視的分類
最常見的三種價(jia) 格歧視類型:First-degree 一級歧視Second-degree 二級歧視Third-degree discrimination. 三級歧視
01、1st degreePrice discrimination = perfect price discrimination
A firm is able to charge each customer a different price. That price is the maximum price the customer will pay. As a resultconsumer surpluswill be completely extracted by the monopolist andconverted to producer surplus.
e.g.Auctions, personalized pricing, market haggling
一級價(jia) 格歧視是指壟斷者對每個(ge) 消費者按其最高支付意願(WTP)收取不同價(jia) 格,完全榨取消費者剩餘(yu) (CS→0)。一級價(jia) 格歧視就是完全價(jia) 格歧視其實是看人定價(jia) 。
產(chan) 品的價(jia) 格不是由成本決(jue) 定的,而是消費者心中的價(jia) 值決(jue) 定的,是消費者認為(wei) 你的產(chan) 品值多少錢,所以這裏涉及“消費者剩餘(yu) ”的概念,Consumer surplus=the maximum Willingness to Pay (WTP) - Actual Price Paid。
企業(ye) 通過對每單位商品收取消費者願意支付的最高價(jia) 格,結果會(hui) 導致生產(chan) 者剩餘(yu) (PS)=全部潛在消費者剩餘(yu) (CS)+原壟斷利潤+無謂損失(DWL),所以消費者剩餘(yu) (CS)= 0.生產(chan) 持續到P=MC(與(yu) 完全競爭(zheng) 市場相同),資源配置有效率,無謂損失(DWL)=0。
以下是一級價(jia) 格歧視的圖像
02
A monopolist charges customers according to how much they buy.
二級價(jia) 格歧視是按需求量定價(jia) ,也就是買(mai) 得越多越便宜。
比如買(mai) 一個(ge) 紀念品,老板告訴你120元一個(ge) ,你問老板如果我買(mai) 10個(ge) 能不能便宜,老板很爽快的答應隻收你1000元,優(you) 惠200,老板又說,如果你買(mai) 15個(ge) 我按一個(ge) 90元給你,於(yu) 是你爽快的買(mai) 了15個(ge) 紀念品。買(mai) 得越多越便宜。公司的目的就是通過買(mai) 的數量給予折扣,鼓勵大批量購買(mai) 。
03
Charging different prices to groups of consumers segmented by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income, age, gender.
三級價(jia) 格歧視是按可觀測群體(ti) 特征(如年齡、地域)差異化定價(jia) 。比如,對價(jia) 格需求彈性小的群體(ti) 定高價(jia) ,價(jia) 格需求彈性大的群體(ti) 定低價(jia) 。
三級價(jia) 格歧視圖像分析,最右是不進行價(jia) 格歧視的市場,價(jia) 格為(wei) P3。 最左是inelastic demand的市場,P1較P3高(如成人票價(jia) )。中間是elastic demand的市場,P2較P3低(如學生票價(jia) )。
條件
Conditions hold for monopolist is to be able to price discriminate effectively:
▶️The firm must have market power, that is, the firm has a downward sloping demand curve.
▶️The consumer must have different willingness to pay or different PED.
▶️The firm must have information about consumers’ willingness to pay or PED.
▶️The firm must have a mechanism for keeping the market separate.
▶️The consumers must have limited ability to resell the product.
來看看NEC真題實戰📑
NEC DR
解題思路:完全價(jia) 格歧視也就是一級價(jia) 格歧視,壟斷者按每個(ge) 消費者的保留價(jia) 格收費,可以占領全部消費者剩餘(yu) (CS→0)。生產(chan) 持續到P=MC(與(yu) 完全競爭(zheng) 市場相同),因此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0,所以選項A正確。
排除錯誤選項:
B:描述的是三級價(jia) 格歧視(按群體(ti) 定價(jia) ),非一級。
C:完全PD時產(chan) 量高於(yu) 單一定價(jia) 壟斷,因為(wei) 會(hui) 生產(chan) 至P=MC而不是最大化利潤的產(chan) 出。
D:完全PD下每單位定價(jia) 需要≥MC,否則企業(ye) 虧(kui) 損。
NEC DR
解題思路:價(jia) 格歧視的核心是相同成本的產(chan) 品,對不同消費者收取不同價(jia) 格。C選項:電影票成本相同,但按年齡(需求彈性)差異化定價(jia) →三級價(jia) 格歧視,所以選項C正確。
排除錯誤選項:
A:服務不同(時效差異)→服務成本差異定價(jia) 。
B:數量折扣→二級價(jia) 格歧視,但題目未說明成本是否相同(印刷固定成本分攤可能導致真實成本差異)。
D:產(chan) 品不同(品質差異)→基於(yu) 成本的差異化定價(jia) 。
E:服務不同(座位空間/服務)→產(chan) 品版本化
NEC AS
解題思路:這題求完全價(jia) 格歧視與(yu) 線性定價(jia) 的最大的利潤差。完全PD下:每單位按保留價(jia) 格收費,生產(chan) 至P≥MC 可生產(chan) 單位:保留價(jia) 格≥4M的旅行次數→從(cong) 12M到4M(共9次)總利潤=Σ(保留價(jia) 格- MC) = (12-4)+(11-4)+(10-4)+(9-4)+(8-4)+(7-4)+(6-4)+(5-4)+(4-4) = 8+7+6+5+4+3+2+1+0 = 36M 壟斷企業(ye) 選擇單一價(jia) 格P最大化利潤:P=12,Q=1,TR=12→利潤=12-1×4=8P=11,Q=2,TR=22→利潤=22-2×4=14P=10,Q=3,TR=30→利潤=30-3×4=18P=9,Q=4,TR=36 →利潤=36-4×4=20P=8,Q=5,TR=40 →利潤=40-5×4=20 P=7,Q=6,TR=42 →利潤=42-6×4=18(下降!)所以最優(you) 單一定價(jia) :P=8→Q=5→最大利潤=20M。最後利潤差是36M - 20M = 16M,所以選項C正確。
學員上個(ge) 賽季在DR組團隊賽中斬獲860分的佳績,成功晉級中國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