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夏季讀寫賽:全球中學生展現才華的黃金舞台

《紐約時報》自2010年起每年舉(ju) 辦征文比賽,麵向全球13~19歲的學生,旨在鼓勵學生嚐試不同的思考與(yu) 創作方式,去探索“說什麽(me) ”與(yu) “如何表達”這兩(liang) 件事。比賽的形式多樣包括文字作品:敘述文、社論、人物特寫(xie) 、詩歌、評論等或者多媒體(ti) 作品:播客、插畫、漫畫、攝影作品集等。含金量超高,全球數十萬(wan) 青少年參與(yu) 挑戰,它不僅(jin) 為(wei) 學生提供了一個(ge) 展示才華的平台,還為(wei) 未來的學術和職業(ye) 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今年,紐約時報聚焦於(yu) 一個(ge) 時代性話題——人工智能的崛起。這項革命性技術如何影響人們(men) 的生活?它對正在成長的一代又意味著什麽(me) ?本次比賽共有八項挑戰,邀請青少年通過寫(xie) 作、攝影、音頻、視頻等方式參與(yu) 、實驗、反思和創造。2025年《紐約時報》夏季讀寫(xie) 競賽(New York Times Summer Reading Contest)目前正在火熱進行中,將持續開放投稿至8月15日,下麵是其詳細介紹。

紐約時報 2025-26 學生競賽日曆一覽:

1.Growing Up With AI(人工智能紀實多媒體(ti) 比賽)

時間:2025年9月10日 – 10月22日

要求:紐約時報邀請青少年和教師共同探討人工智能這一話題,並用文字、圖像、音頻或視頻等形式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感。參賽者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團隊合作。內(nei) 容的角度大小不限,形式不限,既可以是散文、詩歌、日記,也可以是漫畫、短篇小說、歌曲、播客、視頻或信息圖表。

2.100-Word Personal Narrative Contest (100詞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大賽)

時間:2025年10月22日 – 12月3日

要求:紐約時報邀請學生借鑒《ModernLove》的微型愛情故事形式,用不超過100個(ge) 單詞,講述一段深刻、有力的個(ge) 人經曆故事。作品必須是原創的內(nei) 容,由學生獨立完成(不允許組隊參賽),不得抄襲、由他人代寫(xie) 或使用人工智能生成,並在提交時附上一份“創作說明”

3.”Local Lens”Photo Essay Contest(地方視角攝影征文比賽)

時間:2025年12月3日 – 2026年1月14日

要求:參賽者可以圍繞自己生活的城市或社區,用圖片+文字組成地方生活影像故事集,詳細規則即將發布,可參考去年類似的比賽。

4.“My List” Review Contest(“我的推薦清單”影評征文比賽)

時間:2026年1月14日 – 2月25日

要求:參賽者可以選擇3-5部你喜歡(或不喜歡)的藝術或文化作品,將它們(men) 分類並撰寫(xie) 理由性推薦或反推清單,字數在600字內(nei) ,參賽者選擇評論哪些作品,都必須親(qin) 自體(ti) 驗過它們(men) 。

5.Open Letter Contest(公開信寫(xie) 作比賽)

時間:2026年2月25日 – 4月8日

要求:紐約時報邀請學生以500字內(nei) 的篇幅,寫(xie) 信給一個(ge) 具有實際影響力的個(ge) 人或組織,說服對方在某個(ge) 重要議題上做出改變,同時影響更廣泛的公眾(zhong) 。

6.Audio Stories: Our Podcast Contest(音頻故事:我們(men) 的播客挑戰)

時間:2026年4月8日–5月13日

要求:用不超過5分鍾的音頻講一個(ge) 能打動人心、引人思考的故事,參賽者可以選擇采訪、對話、調查、虛構故事等任何形式,題材也不限,但參賽者提交的播客必須是一個(ge) 完整的收聽體(ti) 驗,即應具備清晰的開頭、中段和結尾,比賽將沿用去年的規則。

7.Summer Reading Contest(夏季讀寫(xie) 比賽)

時間:2026年6月5日 – 8月14日

要求:參賽者需要連續10周每周一次,回答“最近《紐約時報》中什麽(me) 內(nei) 容引起了你的關(guan) 注”學生可以通過撰寫(xie) 簡短文字(約150字),或拍攝不超過90秒的視頻參與(yu) 比賽。

8.Weekly Current Events Conversation(每周熱點回應寫(xie) 作欄目)

時間:全年開放(學年內(nei) )

要求:通過每日寫(xie) 作提示,紐約時報鼓勵學生對新聞事件進行回應。每周紐約時報將精選部分評論並發布在網站上。

別錯過!《紐約時報》夏季讀寫(xie) 賽:全球中學生展現才華的黃金舞台

比賽的細節

1.作品評審由紐約時報編輯、合作教師及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士組成,且為(wei) 匿名評審,不會(hui) 顯示學生姓名或學校。

2.評選時間一般為(wei) 比賽截止後兩(liang) 個(ge) 月內(nei) 公布,優(you) 勝者將在學習(xi) 網絡平台上發表作品,入選者將獲得表彰。

3.所有參賽作品必須為(wei) 原創,嚴(yan) 禁抄襲、代寫(xie) 或完全由AI生成(AI相關(guan) 的比賽除外),也不能曾在其他平台公開發布。

4.作品的版權歸屬依然屬於(yu) 學生,即使紐約時報予以發表和出版之後。

5.投稿數量限製:每位學生每項比賽隻能提交一次,但可以參加多個(ge) 不同的比賽。暑期閱讀挑戰為(wei) 例外,每周都可重新投稿。

6.大多數比賽的參賽作品必須附有流程的聲明。

7.所有的比賽都向世界各地 13 至 19 歲的初中或高中學生開放。大學生、紐約時報員工的直係子女或同住家庭成員不可參賽。

關(guan) 鍵:中國學生提交方式

✦ 13-15歲:由教師或家長通過官網表格代為(wei) 提交;

✦ 16-19歲:可直接在官網評論區提交文字作品;

視頻作品:所有年齡均需通過專(zhuan) 用表格提交,並提供監護人許可。

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競賽如此火爆?

自2010年創辦以來,這項賽事已吸引全球超過80,000名學生參與(yu) ,成為(wei) 紐約時報係列賽事中曆史最悠久、參與(yu) 度最廣的寫(xie) 作競賽。不同於(yu) 其他高門檻國際賽事,它擁有三大獨特優(you) 勢:

1.“試錯型”賽製:10周內(nei) 每周可投稿1篇,首次失利仍可繼續衝(chong) 刺;

2.低年級友好:僅(jin) 需撰寫(xie) “讀後感式”評論,無需專(zhuan) 業(ye) 科研背景;

3.文理通用:科學類文章同樣能斬獲獎項,展現跨學科思維。

最最最重要的是:獲獎者的姓名和作品將永久展示在《紐約時報》官網,這不僅(jin) 是申請名校的“黃金敲門磚”,更是向世界發出自己聲音的絕佳機會(hui) 。

行動指南

機不可失,麵對如此有趣且讓人心動的比賽還不立刻參加,心動不如行動。下麵請查收傳(chuan) 兮留學帶來的立即行動指南

1.登錄競賽官網:https://www.nytimes.com/column/learning-contests?module=inline,查閱本周主題(每周五更新)。

2.鎖定高價(jia) 值選題、選擇讓你“心頭一震”的內(nei) 容。

3.用四段式框架撰寫(xie) 初稿

①Hook開篇:用金句或場景描述,吸引注意;

②核心論點:明確文章價(jia) 值點+個(ge) 人聯係;

③深度延展:結合原文細節,進行批判思考;

④升華收尾:將個(ge) 人體(ti) 驗轉化為(wei) 社會(hui) 觀察;

⑤找英語老師/母語者潤色語言(非內(nei) 容!)。

4. 避開五大常見雷區:

①超字數和時間:嚴(yan) 格按照比賽要求的字數和時間提交作品;

②無引用:未標注所評內(nei) 容的完整標題或內(nei) 容出處;

③泛泛而談:如“這文章很有趣”卻未說明具體(ti) 原因;

④脫離個(ge) 人:純學術分析缺少情感聯結;

⑤版權風險:視頻中使用TikTok音樂(le) 等受保護素材。

我的英文不好也能參賽嗎,有獲獎的機會(hui) 嗎?

許多同學看到這種比賽的第一反應是:“我的英文水平夠格嗎?”其實大賽評委早已給出明確答案:“競賽並不要求複雜的學術英文,也不是比誰詞匯高級、句型華麗(li) 。評委更看重你是否能用簡單自然的語言,講清楚一個(ge) 真實、有思考、有情感的故事。紐約時報的資深記者和教育工作者組成的評審團隊曾分享:獲獎作品不在於(yu) 辭藻華麗(li) ,而在於(yu) 思考的真誠與(yu) 深度。

別讓靈感溜走,你的文字和作品,值得被世界看見!8月初的投稿人數通常減少,但獎項數量不變,現在正是最佳衝(chong) 刺時機,利用最後兩(liang) 周打磨1-2篇精品,勝率將大幅提升,快快行動起來吧。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尊嚴法案》引爆熱議!40年最大移民改革將至?留學生迎重大利好?

下一篇

A-Level放榜保姆級攻略:三大考試局時間、查分流程、補錄技巧一篇搞定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