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yu) 美本申請或者是要轉學的同學來說,推薦信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它是對成績和文書(shu) 的確認和補充,是對學生智力水平和個(ge) 人素質的全麵評估,既能展現學生的學術能力和性格特質,也是客觀的第三方評價(jia) 。
因此,一封高含金量的推薦信不僅(jin) 能幫你贏取招生官的信任,還可以為(wei) 你圓夢Top 30名校增加砝碼。不過也有同學和家長疑惑:為(wei) 什麽(me) 包括UC係在內(nei) 的很多公立大學不要求申請人提交推薦信?如果提交了會(hui) “加分”嗎?該如何正確的看待推薦信的重要性?
留學問答Vol.34
導師解答:對UC來說,不接受推薦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申請人實在太多了,他們(men) 看不過來推薦信!
招生大會(hui) 上,UC的招生官不止一次吐槽過,他們(men) 每年申請人數都在暴漲,導致人手不夠用來不及看申請,不得不多招人或者加班。
所以如果能夠少看一些推薦信,何樂(le) 而不為(wei) ?
換個(ge) 角度來說,UC並不是唯一不需要推薦信的大學,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分校、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賓州州立大學等一係列公立大學其實都不需要提交推薦信。
不看推薦信的理由除了上麵說的公立大學的申請人數眾(zhong) 多,經費有限,另一方麵也和公立大學的審核標準有關(guan) 。
大部分公立大學都是學術為(wei) 重,以GPA和課程難度作為(wei) 最大的選拔標準,加上大部分招生都是州內(nei) 學生,即便不看推薦信,他們(men) 也能夠基本判斷出學生的好壞,沒有必要再給自己增加審核推薦信的負擔。
還有一點,很多公立大學不看推薦信也是從(cong) 公平公正的角度來考慮的。
我還記得,在有一年的加州大學顧問大會(hui) 上,伯克利的招生官專(zhuan) 門提到了在他們(men) 額外要求一部分學生提交推薦信的時候,經常會(hui) 有學生向他們(men) 解釋拿不到推薦信的實際困難,例如學校沒有正規的升學顧問,或者沒有正規的任課老師,代課老師拒絕幫助自己等。
這並不是學生在找理由!
美國是一個(ge) 貧富差距很大的國家,即便是最富有的地區,也會(hui) 有一部分家庭經常處於(yu) 吃不飽穿不暖的困境中。
因此,很多公立高中的老師確實沒有那麽(me) 多時間給學生寫(xie) 推薦信,甚至對推薦信的數量都有限製。如果是特別差的公立學校,一些老師甚至根本不會(hui) 幫學生寫(xie) 任何推薦信,並且,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沒有條件獲得校外老師或者有權有勢的人的推薦信,這些都是私立高中或者家庭富裕的學生的特權。
對這部分“家境不好”的學生來說,他們(men) 根本不會(hui) 申請私立大學,本州的公立大學是他們(men) 唯一的出路。
而公立大學的目的是為(wei) 自己州培養(yang) 最多的人才用來縮小貧富差距,他們(men) 希望更多普通人家的孩子進入到自己的大學,也有義(yi) 務不讓他們(men) 因為(wei) 家庭和環境條件不能進入高等學府。
如果連他們(men) 都要求推薦信,勢必會(hui) 給一部分家庭條件不好、學校也不好的學生造成額外負擔。
因此,綜合以上3個(ge) 方麵的因素,包括UC在內(nei) 的很多州的公立大學並不會(hui) 要求申請人提交推薦信,或是對推薦信的要求相對寬鬆。
比如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要求提交任一推薦人發送的一份教師評估或學術推薦即可。而且因為(wei) COVID-19的原因,這封推薦信的要求非常flexibility,既可以來自學術老師,也可以來自社區組織的教育工作者或帶學術項目的老師。
整體(ti) 來說,對於(yu) 隻想申請UC的同學而言,確實不用準備推薦信(如果不是學校抽查,自己提交,學校是不看的!)。
不過,對於(yu) 大部分準留學家庭而言,美本申請路上絕不止UC係,根據校方要求提前準備高含金量的推薦信,才能確保萬(wan) 無一失。
畢竟,大部分私立大學,特別是常春藤盟校,會(hui) 要求申請者提交兩(liang) 封學術老師的推薦信和高中輔導員(Guidance Counselor)的學校報告(School Report)。
此外,UCB有抽取部分學生提供推薦信的傳(chuan) 統。當招生官認為(wei) 需要更多信息來了解這個(ge) 學生時,會(hui) 要求學生提交推薦信,這也是向招生官更全麵展示自己的大好機會(hui)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