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盜藝術品: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需要遣返
帝國主義(yi) 的遺產(chan) 留下了苦難的傷(shang) 痕。在數百萬(wan) 人死於(yu) 血債(zhai) 血還締結了條約之後,這並不是一個(ge) 特別有爭(zheng) 議的說法。然而,在燈光柔和的博物館展廳裏,西方國家通過展示掠奪來的藝術品來炫耀他們(men) 的帝國主義(yi) 曆史。
幾年前,我參觀了北京的頤和園。琉璃的塔樓聳立在鬱鬱蔥蔥的森林中,映襯著藍天和更藍的昆明湖。然而,正如我母親(qin) 當時告訴我的那樣,這個(ge) 建築群是圓明園的影子,圓明園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jun) 洗劫。在英國指揮官埃爾金勳爵的帶領下,殘片被拍賣,倒塌的宮殿被夷為(wei) 平地。
現在,圓明園的帝王權杖和閃閃發光的玉石被皇家收藏和其他英國博物館收藏。每一件未歸還的文物都是西方國家強加給中國的百年屈辱的提醒。隨著中國民族主義(yi) 的增長,這種怨恨在東(dong) 西方本已緊張的政治關(guan) 係中惡化。
但這個(ge) 問題不僅(jin) 限於(yu) 中國。在藝術史上,埃爾金是一個(ge) 臭名昭著的名字。從(cong) 1802年開始,埃爾金勳爵的父親(qin) 和他的手下在希臘著名的雅典娜·帕台農(nong) 神廟上雕刻了複雜的橫壁和牆麵,並將它們(men) 運到倫(lun) 敦,現在保存在大英博物館。此後,希臘政府要求歸還這些被稱為(wei) 埃爾金大理石雕的文物。
如果埃爾金大理石雕被遣返,它們(men) 將在衛城博物館展出。在這裏,埃爾金大理石的石膏模型代替了真正的大理石,從(cong) 高聳的窗戶可以看到衛城的全景。隻有在這裏,觀眾(zhong) 可以自由地想象這些文物曾經是如何裝飾帕台農(nong) 神廟的,它們(men) 的完整曆史背景才能在其古色古香的榮耀中得到欣賞。
然而,一些人擔心遣返會(hui) 導致百科全書(shu) 博物館的衰落。提到光之山鑽石,一顆在印度殖民統治後從(cong) 莫臥兒(er) 帝國拿走的寶石,英國前首相戴維·卡梅倫(lun) 說:“如果你對一顆鑽石說‘是’,你會(hui) 突然發現大英博物館裏空無一人。”
但也許有些博物館應該清空。
大英博物館的創始人漢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通過帝國網絡和累死累死的牙買(mai) 加奴隸製資助了他的藏品。在比利時,非洲博物館——剛果人曾經像動物園裏的動物一樣被陳列在那裏——是用利奧波德國王殘酷的剛果的利潤建造的。
無論怎樣改造,曆史都不會(hui) 改變。這些博物館建立在殖民主義(yi) 的基礎上,是壓迫帝國理想的現代神社,拒絕歸還被盜的藝術品是對所有在這些博物館下受苦的人的侮辱。
原文鏈接:https://www.nytimes.com/2022/06/17/learning/stolen-art-why-we-need-repatriation.html
Works Cited
Bernhard, Meg. “Belgium Confronts Ugly Colonial Past, but African Museum Changes Don’t Please Everyone.” Los Angeles Times, 31 Oct. 2019.
Boissoneault, Lorrain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a Wonder of Its Time — but Also a Product of Slavery.” Smithsonian Magazine, 30 Oct. 2017.
Bowlby, Chris. “The Palace of Shame That Makes China Angry.” BBC, 2 Feb. 2015.
Nayeri, Farah. “Remembering the Racist History of ‘Human Zoos.’” The New York Times, 29 Dec. 2021.
Ouroussoff, Nicolai. “The New Acropolis Museum: A Dialogue With Antiquity.” The New York Times, 30 Oct. 2007.
Tweedie, Neil. “The Koh-i-Noor: Diamond Robbery?” The Telegraph, 29 July 2010.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