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分享 | 關於大腸杆菌共培養生產色胺的相關文獻

文獻標題:Developing E. coli-E. coli co-cultures to overcome barriers of heterologous tryptamine biosesynthesis

DOI號:https://doi.org/10.1016/j.mec.2019.e00110

關(guan) 鍵詞:共培養(yang) ,細胞選擇係統,色胺

內(nei) 容摘要:

通過大腸杆菌和大腸杆菌共培養(yang) 來生產(chan) 色胺,其中在上遊的大腸肝菌中引入了生物傳(chuan) 感器輔助細胞選擇係統,來增強色氨酸的產(chan) 量,下遊會(hui) 產(chan) 生更多的色胺。

主要內(nei) 容:

1.背景

色胺是一種生物胺,是許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分子的前體(ti) ,因此將色氨酸脫羧再整合到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中,可以產(chan) 生色胺,到那時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致力於(yu) 使用簡單的碳底物來從(cong) 頭合成色胺及其優(you) 化。

2.思路

使用共培養(yang) 係統,上遊使用簡單的底物葡萄糖或甘油合成色氨酸,下遊將色氨酸轉化成色胺,通過調節上下遊菌株亞(ya) 群之間的比例,來操控色氨酸的供應和消耗,從(cong) 而實現途徑的平衡。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色氨酸可以穿過細胞膜,使得兩(liang) 個(ge) 途徑的連接成為(wei) 可能。

並且引入了兩(liang) 個(ge) 生物傳(chuan) 感器輔助細胞選擇係統,增強共培養(yang) 係統上遊菌株的色氨酸生物生產(chan) 。第一個(ge) 係統是tnaC-tetA係統,高色氨酸濃度的時候開啟tetA的表達,使細胞可以再有四環素的條件下生長。第二個(ge) 係統使mtr啟動子和毒素基因hipA,高色氨酸濃度關(guan) 閉了毒性基因的表達,促進了細胞的生長。加入這兩(liang) 個(ge) 係統後產(chan) 物明顯升高。

3.實現

3.1共培養(yang) 係統

使用BTP1作為(wei) 色氨酸過量生產(chan) 的菌株,XYD作為(wei) 色氨酸到色胺的轉化菌株。以葡萄糖作為(wei) 底物,優(you) 化接種比例,當BTP1過量接種的時候,色氨酸的供應過高,導致下遊菌株的密度較小,色氨酸到色胺的生物轉化不足,當下遊的菌株接種的比例較高時,上遊的色氨酸供應減小,也導致產(chan) 物的下降,9:1為(wei) 最終確定的最佳比例,但是也有56 mg/L色氨酸的累積。以甘油作為(wei) 底物的結果相類似,但是葡萄糖的產(chan) 量比甘油更高,因而葡萄糖應該是較好的碳源。然而在大多數的接種比例下,培養(yang) 物中幾乎沒有觀察到色氨酸的積累,因而表明構建的共培養(yang) 物有著強大的色胺轉化能力,因此上遊的色氨酸的供應應該是共培養(yang) 中的限速步驟。

3.2細胞選擇係統的構建

為(wei) 了改善上述的問題,在上遊的菌株中引入了兩(liang) 種不同的生物傳(chuan) 感輔助細胞選擇係統,每個(ge) 係統都含有一個(ge) 色氨酸響應生物傳(chuan) 感器和生長調節基因,根據色氨酸的濃度,來調節細胞的生長或者死亡。

第一個(ge) 係統:構建菌株BLXS含有pTS質粒,其中通過使用大腸杆菌的tnaCAB操縱子的前導肽基因來控製tetA的表達,用BLXC來做對照,因為(wei) 高濃度的色氨酸可能對細胞有一定的毒性,因此對照組細菌的密度呈下降趨勢,而導入高係統的BLXS呈上升的趨勢。

文獻分享 | 關(guan) 於(yu) 大腸杆菌共培養(yang) 生產(chan) 色胺的相關(guan) 文獻

圖1 (A)構建的通路。當色氨酸的濃度較高時,tetA的表達量增加,抗四環素

(B)在葡萄糖的條件下,實驗組(BLXC)和對照組(BLXS)的生長趨勢

(C)甘油作為(wei) 碳源的生長條件下,實驗組(BLXC)和對照組(BLXS)的生長趨勢

(D)以葡萄糖和甘油為(wei) 碳底物的BTXC和BTS之間的色氨酸生物合成比較。

第二個(ge) 係統使用的時mtr大腸杆菌中的色氨酸響應的啟動子,通過色氨酸結合蛋白TrpR控製毒素hipA的基因的表達。在最佳比例下,使用mtr-hipA係統比使用tnaC-tetA細胞選擇係統的共培養(yang) 物產(chan) 量高79%,說明毒素係統更有效。

4.討論

細胞選擇機製時從(cong) 微生物的群體(ti) 中去除低性能的細胞,已被證明時在單一的培養(yang) 背景下增強目標產(chan) 物的有效方法。使用毒素係統更為(wei) 方便,因為(wei) 如果引入新的抗生素,還需對下遊的基因進行修飾,最大限度的減少對下遊菌株生長的影響。

個(ge) 人評價(jia) :

該文獻是通過產(chan) 物的產(chan) 量來控製菌群的密度,他發現了產(chan) 生色胺的主要限速步驟是色氨酸的生產(chan) ,因此色氨酸的含量越多,色胺的生產(chan) 相對就越多,因此使用了細胞的選擇機製,來篩選可以高效的產(chan) 生色氨酸的菌株,雖然種群密度有所下降,但是總產(chan) 量升高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哈佛國際評論》學術寫作挑戰(夏季)投稿報名開放

下一篇

文獻分享:Quorum Sensing Communication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