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決(jue) 一個(ge) 問題時,我們(men) 有時會(hui) 從(cong) 整體(ti) 的角度思考,有時又要研究某一個(ge) 具體(ti) 的細節,這時就涉及到整體(ti) 法和局部法的切換。所謂整體(ti) 法,就是把所有運動狀態相同或相似的物體(ti) 看為(wei) 一個(ge) 整體(ti) (或者係統)來分析;局部法,即使單獨拿出其中一個(ge) 物體(ti) 作為(wei) 研究對象來分析。
As shown in the figure above, a person is pushing two blocks with a force F = 300 N. The mass of block 1 is m1 = 10 kg, and that of block 2 is m2 = 20 kg. Suppose that the surface between the floor and the blocks is frictionless.
(a) What is the acceleration of m2 ?
(b) What is the force exerted on m1 by m2 ?
這道題的 (a) 問表麵上問的是物塊 2 的加速度,由於(yu) 兩(liang) 個(ge) 物塊是一起運動的,所以運動狀態相同,物塊 1 的加速度等於(yu) 物塊 2 的加速度。那麽(me) 在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時,我們(men) 就可以把兩(liang) 個(ge) 物塊看為(wei) 是一個(ge) 整體(ti) 來研究。豎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合外力為(wei) 零,主要是分析整個(ge) 係統水平方向的受力。由於(yu) 沒有摩擦力,所以這個(ge) 整體(ti) 在水平方向隻受人給它們(men) 的推力 F。又知道它們(men) 的總質量 m = 10 kg + 20 kg = 30 kg,所以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a = F / m = 300 N / 30 kg = 10 N/kg 或 10 ,方向向右。這個(ge) 加速度既是係統整體(ti) 的加速度,也是兩(liang) 個(ge) 物塊中任意一個(ge) 的加速度。
(b) 小問其中一個(ge) 考點是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的相互作用力。根據牛頓第三定律,m2 給 m1 的力與(yu) m1 給 m2 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我們(men) 可以通過求 m1 給 m2 的力來間接求出 m2 給 m1 的力。這對力是兩(liang) 個(ge) 物體(ti) 之間的內(nei) 力,我們(men) 就不能再用整體(ti) 法了,反而要單獨分析 m2,由整體(ti) 法切換到局部法。水平方向,m2 隻受到一個(ge) 力,就是 m1 給 m2 的力,所以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有了 1 給 2 的力,那麽(me) 2 給 1 的力大小也是 200 N,方向向左。
上麵這道例題中我們(men) 先用整體(ti) 法算出加速度,再單獨分析其中一個(ge) 物體(ti) ,從(cong) 而算出兩(liang) 物體(ti) 之間的內(nei) 力,這是非常典型的解題思路。下麵我們(men) 看一道更難的題:
The above figure shows two objects hanging over a pulley. The mass of the two objects are given as M and m ( M > m ). The friction of the pulley and the mass of the string are negligible.
(a) Calculate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two objects;
(b) What's the magnitude of the tension in the string?
這道題的難點在於(yu) 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的運動方向不一致,由於(yu) 質量上 M > m,質量大的物體(ti) 向下運動,質量小的物體(ti) 向上運動。又因為(wei) 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用一條輕繩連接,所以它們(men) 的運動狀態是相似的,任何時刻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都要一樣。如果不一樣的話,繩就斷了或鬆了。
雖然 M 和 m 的運動方向不一樣,由於(yu) 運動狀態相似,我們(men) 在求加速度時依然可以用整體(ti) 法,把兩(liang) 個(ge) 物塊看作一個(ge) 係統。讓兩(liang) 個(ge) 物塊動起來的力是 Mg,而 mg 其實是阻礙兩(liang) 個(ge) 物體(ti) 運動的,所以是阻力。因此係統的合外力就是 (Mg - mg)。根據牛頓第二定律:
公式中需要注意的是由於(yu) 我們(men) 以兩(liang) 個(ge) 物塊整體(ti) 為(wei) 研究對象,等式右邊展開質量時需要帶入的是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的質量和。整理這個(ge) 公式可算出加速度大小:
M 和 m 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分別是向下和向上。
第二小問求繩中的張力。由於(yu) 張力是兩(liang) 個(ge) 物體(ti) 的內(nei) 力,所以我們(men) 就不能以整體(ti) 為(wei) 研究對象了,求內(nei) 力要用局部法,分析其中一個(ge) 物體(ti) 的受力和運動情況。我們(men) 就單獨分析 M 吧,畫出它的受力如下圖:
在豎直方向上 M 受到向下的重力 Mg 和向上的繩的拉力 T。在第一問中我們(men) 知道它有向下的加速度,那麽(me) 合外力也要向下,說明向下的重力大於(yu) 向上的拉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 M 列公式有:
將第一問答案中加速度 a 的表達式帶入有:
以上就是繩中張力的大小。由於(yu) 繩子質量不計,所以繩中張力處處相等,也就是說,繩子給 M 向上的拉力與(yu) 繩子給 m 向上的拉力是相同。
小結:整體(ti) 法是將多個(ge) 運動狀態相同或相似的物體(ti) 看做一個(ge) 整體(ti) ,適用於(yu) 求解整體(ti) 的加速度或合外力。當把多個(ge) 物體(ti) 視為(wei) 一個(ge) 係統時,牛二定律公式中需要帶入它們(men) 的總質量。局部法適合分析物體(ti) 之間的相互作用力,也叫作整個(ge) 係統的內(nei) 力。這時我們(men) 要單獨拿出一個(ge) 物體(ti) 來分析它的受力和運動狀況。通常在解決(jue) 問題時,整體(ti) 法與(yu) 局部法都會(hui) 被先後運用。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