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競賽介紹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由中國科協、自然科學基金委、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共同主辦的一項全國性的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不僅(jin) 是國內(nei) 青少年科技愛好者的一項重要賽事,而且已與(yu) 國際上許多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建立了聯係,每年都從(cong) 大賽中選拔出優(you) 秀的科學研究項目參加國際科學與(yu) 工程大獎賽(ISEF)、歐盟青少年科學家競賽等國際青少年科技競賽活動。
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每年舉(ju) 辦一屆,大賽經過30多年蓬勃發展,具有廣泛的活動基礎。參賽國家和地區數量逐年增加,大賽已成為(wei) 亞(ya) 洲規模最大、參賽國別最多、層次最高、影響最廣的青少年科技賽事。
2、競賽信息
1、參賽對象
參賽學生須為(wei) 國內(nei) 在校中小學生
*包括普通中小學、中等職業(ye) 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國際學校
每個(ge) 參賽學生(包括集體(ti) 作品的學生)在一屆大賽中,隻能申報一個(ge) 作品參加科技創新成果競賽
2、競賽時間
青少年科創大賽終評決(jue) 賽時間為(wei) 每年8月。
*賽事的舉(ju) 辦地點和具體(ti) 時間由各省(區、市)申請,經主辦單位考察後確定,各舉(ju) 辦地的報名時間不同。
以下麵幾個(ge) 省市為(wei) 例:
廣東(dong) 省:每年1月初,組委會(hui) 辦公室通過工作管理係統發放參賽授權號,在線網絡填寫(xie) 申報。
上海市:每年1月初,網絡在線自由申報,不受名額限製。
江蘇省:每年11月初,由設區市科協組織統一申報,組委會(hui) 不接受學校、個(ge) 人申報。
3、競賽作品要求
1、分類要求
按照創意來源和專(zhuan) 業(ye) 程度,參賽作品分為(wei) A、B兩(liang) 類:
A類
作品指選題專(zhuan) 業(ye) 性較強,且需具備較為(wei) 深厚的專(zhuan) 業(ye) 基礎,並在專(zhuan) 業(ye) 實驗室或專(zhuan) 業(ye) 機構完成的作品;
B類
作品指選題源於(yu) 日常生活,能夠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或社會(hui) 生活帶來便利的小發明、小製作、小論文等。小學生原則上隻能申報B類作品,如申報A類作品,將按中學生評審標準參賽。
2、作品要求
集體(ti) 作品的申報者不得超過3人,並且必須是同一地區(指同一城市或縣域)、同一學段(小學、初中、高中或中專(zhuan) )的學生合作作品。
集體(ti) 作品不能在研究過程及參賽中途加入新成員。
同一競賽周期內(nei) ,集體(ti) 作品和個(ge) 人作品不能進行相互轉換。
3、學科分類
小學生作品
①物質科學:研究、發現生活中的物質及其運動、變化的規律。
②生命科學:觀察、研究自然界的生命現象、特征和發生、發展規律,各種生物之間及生物與(yu) 環境之間相互關(guan) 係。
③地球環境與(yu) 宇宙科學:研究地球與(yu) 宇宙中有關(guan) 現象,人類與(yu) 地球環境、地球與(yu) 宇宙的關(guan) 係等。
④技術:將科學、技術應用於(yu) 日常生活,綜合設計或開發製作以解決(jue) 實際問題。
⑤行為(wei) 與(yu) 社會(hui) 科學:通過觀察、實驗和調查的方法研究人或動物的行為(wei) 與(yu) 反應,人類社會(hui) 中的個(ge) 人之間、個(ge) 人與(yu) 社會(hui) 之間的關(guan) 係。
中學生作品
①數學:代數、幾何、概率、統計等數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相關(guan) 應用。
②物理與(yu) 天文學:力學、電磁學、光學、熱學等物理學科及天文學科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③化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等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④生命科學:動物學、植物學等生命科學相關(guan) 領域的實驗研究或理論分析。
⑤計算機科學與(yu) 信息技術:與(yu) 計算機科學與(yu) 技術相關(guan) 的理論研究和技術探索。
⑥工程學:機械、電路等工程技術領域相關(guan) 研究和應用。
⑦環境科學:水土保護、氣候變化、生態保護等環境學科相關(guan) 領域的研究和應用。
⑧行為(wei) 和社會(hui) 科學:針對特定社會(hui) 現象、事件或問題開展的調查和研究。
4、獎項設置
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獎項分等級獎和專(zhuan) 項獎。
入圍終評作品的等級獎獲獎比例約為(wei) 80%,其中:
一等獎15%
二等獎35%
三等獎50%
*按照參賽作品分類頒發證書(shu) 和獎牌,由主辦單位進行表彰。專(zhuan) 項獎由設獎單位進行表彰,頒發證書(shu) 、獎金或獎品等。
評審標準
評審重點考察參賽學生的科研潛質和創新素養(yang) 。組委會(hui) 將組織全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學科專(zhuan) 家組成評審委員會(hui) ,按照以下維度評審。
● 科研潛質
參賽學生對科學具有濃厚的興(xing) 趣,對本人研究的成果具有強烈的分享意願,具有一定的科學素養(yang) 和嚴(yan) 謹的科學態度;學生對於(yu) 科學研究工作的基本規律和方法有一定理解,基礎科學理論和知識掌握紮實、運用準確。
● 作品選題
作品選題符合青少年認知能力和成長特點,研究方法和研究技術合理可行,實驗材料和儀(yi) 器設備能夠合規獲取和使用。
● 作品水平
①創新性:作品的立意、提出的觀點以及研究的方法等方麵有新意、有創見。分析問題、實驗設計、技術路線、數據處理方法獨特。
②科學性:作品符合客觀科學規律,立論明確,論據充分;研究方法和技術方案合理。
③完整性:作品已取得階段性研究成果;有足夠的科學研究工作量(調查、實驗、製作、求證等);原始實驗數據和研究日誌等記錄規範、資料齊全,研究和分析數據充分,有說服力。
④實用性:作品成果能夠進行實際應用,能夠對經濟社會(hui) 發展或生產(chan) 生活產(chan) 生積極影響。
● 研究過程
學生具備開展研究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能夠理解作品相關(guan) 的基本科學原理和概念,掌握或了解涉及的研究方法和關(guan) 鍵技術。學生是作品創新點提出、實施和驗證的主要貢獻者,對研究核心問題的理解和回答清晰準確;能夠意識到研究的不足之處和局限性。
● 現場表現
學生現場問答邏輯清晰、語言得當;作品展示結構合理、條理清晰;展板內(nei) 容齊全,設計新穎別致,有一定製作工作量;展示資料齊全,作品展示效果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