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課程學習現在內卷嗎?

有的人看了我的前兩(liang) 篇文章,掐指一算,驚呼你家娃到底考了多少門AP呀?!

說老實話,確實有點多。盡管我也能舉(ju) 出很多別人的例子,就是比我家孩子更卷的人有的是。從(cong) 東(dong) 部的私校一直到加州華人區的公校,十幾門的比比皆是,今年某地還出來個(ge) 20門以上5分的(是亞(ya) 裔非華裔)。前兩(liang) 年本地考過12門後來去了加州的小中男還出來開過講座介紹經驗。然而,本校的顧問老師曾經介紹過,本校學生考AP的平均門數是七點幾門,這還包括12年級考的已經過了申請季的。

這個(ge) 在他們(men) 看來就已經夠多的了(西人老師的視角)。多倫(lun) 多著名的奧校的江校長也說過有57門其實就足矣了。 現在複盤,我還是覺得我家孩子應該再優(you) 化一下她的AP選擇,這樣在時間分配上就會(hui) 更加合理,可以騰出精力來做一些更有意義(yi) 的事情。至少,應該把身體(ti) 鍛煉好。 但是現在確實越來越卷了。

前麵我說過,我家孩子都覺得現在的學弟學妹們(men) 比他們(men) 當時卷多了。當年9年級的時候他們(men) 一個(ge) 年級考AP的才3個(ge) 人還基本不是主課,現在一抓一把。 今年聽說學校出來個(ge) 新規矩,就是10年級之前的學生如果要考AP的主課需要向學校展示一下考這門課的必要性換句話說學校並不希望有很多學生提前學校的教學計劃那麽(me) 多去提前考。

關(guan) 鍵問題是,大學的招生官怎麽(me) 看? 招生官是通過考學生考的AP來判斷學生的學習(xi) 潛力的,也並不是說不是5 分就不行,或者門數少了就不行門數多了就一定行。要不怎麽(me) 會(hui) 有考了16門的學生去了UCSD考了18門的學生去了芝大的事情。

人都說美本申請是個(ge) 玄學實際上美本招生官閱人無數,他一定是看到了很多AP課程之外的東(dong) 西,看到了這個(ge) 人的行與(yu) 不行。如果覺得,其他方麵不行就靠AP來補,或者僅(jin) 有AP,那就大大地錯了。而東(dong) 亞(ya) 的考試文化又推著這些家長和孩子們(men) 向前走,也許在他們(men) 看來,走這個(ge) 路徑實現起來是最容易的。

其實我覺得,AP課程盡管叫做大學先修課程,但是大學其實並不指望你通過AP學了些什麽(me) ,而是想通過AP,看到一個(ge) 學生的學習(xi) 熱情、韌勁、內(nei) 驅力、清晰的學業(ye) 規劃等等。

所以,適當地選擇AP課程,並且通過這些課程來展現自己獨特的東(dong) 西,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群RDFZ老同學老校友,看了我的文章後有了熱烈地討論。老校友有多老?沒有比爾老師那麽(me) 資深,當然也不是現在寫(xie) 公眾(zhong) 號介紹自己所在的文理學院的那些位,屬於(yu) 到紐約參加校友會(hui) 活動和別人搭不上話隻能尬聊的那種。

閨女的學校已經完全沒有AP課了,理由就是耽誤時間,讓高中的孩子學更想學的東(dong) 西而不是應試考試

“閨女去年大一進了Direct Study,年終還拿到英語獎,她同學裏AP上來的好幾個(ge) 開學一兩(liang) 個(ge) 月以後直接退出了”

閨女說讀AP的同學高中的時候都忙著考AP,真正讀過的書(shu) 太少了” (這個(ge) 就是那個(ge) 紐約著名的猶太人私校)

確實高中學大學的課程,囫圇吞棗, 反而學不好。

“我女兒(er) 的高中九、十年級都不能上AP。可是爾灣朋友的孩子就上一堆AP

微積分學完3,大學免1,騰出時間,而且量等概念對線性代數幫助很大,鄰省同學高中沒學這部分,就蒙了。

“網課可以避開學校,老師地域限製的坑,又鍛煉孩子自學,溝通能力,高中課程平蹚,對大學減壓力,俺家閨女受益很大 (這個(ge) 是去滑鐵盧的)

最近聽到一些小中男9年級就開始學微積分,那他們(men) 高年級去幹啥去?”(這是我問的)

八仙過海。 辦公司的,也有找女朋友的。。

“在有些允許這樣的學校,為(wei) 了和同學(天花板)看齊是不得不學的。高中四年,還有一年要學AP統計。剩下兩(liang) 年一般是修一些post AP 的選修課,多變量微積分,微分方程,線性代數,離散數學之類。”

You must be kidding. "微分方程,線性代數,離散數學" are even hard courses for sophomore or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這是個(ge) 大學教授的看法)

我一向認為(wei) 物理和數學是認識世界的基礎,那麽(me) 從(cong) 什麽(me) 時候開始學習(xi) AP的相應課程呢? 前新東(dong) 方的謝強校長曾經建議在中國上學的學生在高一時考微積分BC,具體(ti) 是為(wei) 什麽(me) 、前序課程怎麽(me) 學他沒有說,學完了之後後續再來學什麽(me) 也沒有說。

孩子高中時學校的顧問就有過這樣的問題,到現在我也有此疑問:就是早早地把AP考完了,後麵的課程學什麽(me) ? 我來問我的孩子在美高上學的同學,他們(men) 告訴我說來上Post-Cal課程。 我家孩子最後一年確實是在學Post-CalAP統計的。 而孩子進入大學之後對我說, “我現在覺得真的感謝AP係統和Appleby,給大學做準備做得十分充分,學了AP的很多東(dong) 西在大學會(hui) 輕鬆很多。

AP的學習(xi) 方式學大學的東(dong) 西就是沒有什麽(me) surprise,正常高中AP的節奏去學。” 後來聽說一些家長9年級就驅動孩子去學微積分課程(不排除前麵有高等函數的基礎),理由居然是這一次是試水萬(wan) 一考不好後麵還可以再考一遍。這個(ge) 我實在不理解,基礎紮實一些不好麽(me) ?為(wei) 什麽(me) 發動之始就要想著不行?千萬(wan) 不要在青春期再把孩子搞厭學了!還有時間管理的問題。或者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且人並不是一架高速運轉的精密機器。

這也是我一直堅持盡量貼合學校的傳(chuan) 統的教學計劃進行AP規劃的一個(ge) 原因。 人隻有真正熱愛才會(hui) 有內(nei) 驅力。 另外,MIT畢業(ye) S.Chen博士告訴我,其實走競賽策略不是不可以,但是高中階段的數學類競賽,所涉及到的知識點和方法論,實際上是可以不用微積分的。

競賽的設計者也並不是使勁往前趕搞出一些超前的內(nei) 容來為(wei) 難中學生的。實際上,是另一條路。而走這另一條路的抓手,是興(xing) 趣和熱愛。 另有一個(ge) 朋友,孩子在中國入強基計劃,方向就是數學。我去問了問,果然就是我上麵說的,當時在中學走的就是另一條道路,競賽道路。

隻有傳(chuan) 統知識點,沒有微積分。 我又想起了我上高中時,一個(ge) 輔導中學生奧賽的大學教授給我們(men) 講的一個(ge) 故事。說是在1986年一個(ge) 匈牙利學生,在數學奧賽決(jue) 賽時遇到一道證明題,是要證明這個(ge) 題目的結論一定是大於(yu) 等於(yu) 零的。這位苦想半個(ge) 小時,然後在白板上刷刷刷寫(xie) 了一個(ge) 高次函數式。所有的老師仔細看,發現這個(ge) 函數式一定是大於(yu) 等於(yu) 零的。

這是個(ge) 天才,我們(men) 不能比。 所以,不能這麽(me) 卷,卷也卷不動。找到自己適合的就好。 還記得當年我讀過前蘇聯作家寫(xie) 過的一篇短篇科幻小說,裏麵有個(ge) 場景是一群中學生圍坐在實驗桌旁組裝衛星。由此聯想到,現在的大學裏教授的知識比幾百年前大學這個(ge) 概念剛剛出來的時候要深多了。

那麽(me) ,中學階段呢? 最後說一句,我家孩子AP Seminar的論文題目,居然就是《內(nei) 卷》。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加拿大公校和私校的區別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