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6日進行的AP歐洲曆史考試已經結束,本場考試為(wei) 線下紙筆考試,CB官網已更新了2022AP歐洲曆史北美FRQ真題。
整體(ti) 難度和與(yu) 往年題目對比
縱觀今年歐洲史的考試內(nei) 容,整體(ti) 難度與(yu) 前兩(liang) 年相比甚至有所下降,考察的知識點都屬於(yu) 考綱重點,沒有偏門或者冷門的內(nei) 容,可以說是相當“友好”的了。
如果說2020和2021年的題目還是有一些偏門內(nei) 容的考察,那麽(me) 今年可以說全是重點。考得都是大家熟知的文藝複興(xing) 、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等等。
接下來我們(men) 根據題目具體(ti) 分析。
逐題點評 SAQ題目分析
SAQ1. 該題是一道文字理解題。
來自曆史學家Margaret Jacob在其著作The Secular Enlightenment中的一段摘要。主要講的是:啟蒙運動是一場18世紀的思想和實踐運動,它將人們(men) 注意力從(cong) 宗教問題轉向世俗問題。它是一場普遍的、關(guan) 於(yu) 社會(hui) 、政府和經濟的創新思維爆發的源泉的運動。
1)題目分析:
a) 描述作者關(guan) 於(yu) 啟蒙運動的主要論點; b) 用一個(ge) 額外的證據支持作者的論點; c) 解釋世俗化如何影響了一次政治變革(1750-1850)。
2)考點:
unit4. Enlightenment,unit5. French Revolution, American Revolutionary War.
3)解題思路:
這一題的考點全是歐洲史中的重點,包括了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美國獨立運動等。第一問的回答相對簡單,隻要能抓住世俗化這一特征就可以。第二問主要是從(cong) 啟蒙運動的思想中選出一個(ge) 來解釋如何世俗化;最後一問也並不難,後續的政治變革最主要的就是法國大革命和美國獨立運動,能寫(xie) 出其中一個(ge) 並敘述清楚啟蒙運動與(yu) 其因果邏輯即可得分。
SAQ2. 該題是圖片理解題。
圖中展示了英國畫家在1891年畫的The Pinch of Poverty,強調的是貧困。
1)題目分析:
a) 描述作者對貧困的觀點; b) 根據創作時間推斷曆史背景; c) 解釋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改革者試圖解決(jue) 歐洲貧困問題的方式。
2)考點:
unit6. Industrialization and Its Effects,Institutional Responses and Reform
3)解題思路:
圖片題首先看作者身份、作品名稱和創作時間,如果有inscription解釋更好,不過這篇給的提示相對簡單,一是英國藝術家,二是1891年,三是女性和兒(er) 童。從(cong) 這些提示入手,能夠想到的應該是19世紀晚期在工業(ye) 化之後女性和兒(er) 童的貧困問題。所以作者觀點可以直接寫(xie) 貧困涉及的是這兩(liang) 類人,曆史背景是工業(ye) 革命和社會(hui) 改革,歐洲解決(jue) 貧困問題的方式可以包括法律和社會(hui) 福利政策。
SAQ3. 直接回答三個(ge) 問題。
1)題目分析:
a) 描述文藝複興(xing) 時期一個(ge) 重要的文化或知識變革 ; b) 解釋變革的原因; c) 描述意大利文藝複興(xing) 時期和新教改革時期藝術之間的顯著區別。
2)考點:
unit1. Italian Renaissance,Northern Renaissance
3)解題思路:
這一題直接考察第一單元的知識內(nei) 容,對大部分同學來說都是比較簡單的,文藝複興(xing) 的變革有很多,比如,重讀希臘羅馬經典、人文主義(yi) 、更加世俗化之類的,答到一點即可;變革的原因就是文藝複興(xing) 的背景,這個(ge) 也比較簡單;最後一問也很容易,意大利的文藝複興(xing) 藝術主要還是以宗教題材為(wei) 主,而新教改革時期則是更世俗化。
SAQ4. 直接回答三個(ge) 問題。
1)題目分析:
a) 描述1945年後西歐與(yu) 世界其他地區關(guan) 係的一個(ge) 重大變化; b) 解釋變化的一個(ge) 原因; c) 描述從(cong) 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晚期,西歐與(yu) 世界其他地區經濟關(guan) 係的一個(ge) 連續性。
2)考點:
unit9. Contemporary Europe
3)解題思路:
這題主要考察第九單元二戰之後的歐洲,所以回答第一問的時候可以寫(xie) 西歐與(yu) 美國的關(guan) 係或者與(yu) 東(dong) 歐、中東(dong) 都可以;第二問的變化主要依據第一問的答案,大致原因主要涉及的還是經濟、意識形態的問題;最後一問西歐與(yu) 世界其他地區經濟關(guan) 係可以從(cong) 新帝國主義(yi) 入手,解釋西歐和非洲、亞(ya) 洲之間關(guan) 係的延續。
DBQ題目分析
評估英國內(nei) 戰(1642-1649)的動機主要是宗教原因還是政治原因。
Doc1. 來源:
下議院議員托馬斯·佩頓爵士1640年致信其妹夫,關(guan) 於(yu) 查理一世解散國會(hui) 。他轉述了國王解散議會(hui) 的態度:國王感謝上議院對他的尊重和服務,並說,如果不是國會(hui) 中一些吵鬧而受歡迎的議員,他可能會(hui) 從(cong) 下議院得到同樣多的尊重。因此,他不會(hui) 因為(wei) 一些煽動者的錯誤而責備所有的成員,但是,解散議會(hui) 是陛下的意願。
Doc2. 來源:
皇家官員指控一群再洗禮派教徒在私人住宅秘密會(hui) 麵的報告,1641年。官員質問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不去他們(men) 的教區教堂,教徒回應說1593年的法案強製出席英國聖公會(hui) 教區教堂不是真正的法律,是由英格蘭(lan) 國王製定的,而國王不能製定宗教的法律,除非是在公民事務上。
Doc3. 來源:
諾丁漢城堡和城鎮總督哈欽森上校的回憶錄。它講述了1641年的事件。哈欽森閱讀了國王和議會(hui) 之間發表的所有公開文件,深信議會(hui) 的做法正當的。有人試圖恢複教皇製(羅馬天主教)並顛覆真正的新教,但他不認為(wei) 這些企圖是戰爭(zheng) 的明確理由。
Doc4. 來源:
保皇黨(dang) 妻子Sydenham夫人在1642年寫(xie) 給國會(hui) 支持者妻子的信。勸說國會(hui) 支持者為(wei) 國王而戰。臣民沒有自由拿兵器攻擊他們(men) 合法的王。
Doc5. 來源:
什羅普郡商人1643年寫(xie) 給保皇黨(dang) 政治家的信。他說他效忠國王和議會(hui) ,不會(hui) 站在任何一方。兩(liang) 支軍(jun) 隊都在試圖摧毀對方,他們(men) 都以新教為(wei) 標準,然而一方聲稱對方是羅馬天主教徒,另一方則聲稱他們(men) 的對手是分裂分子。他認為(wei) 雙方其實都打算支持新教,因此沒有什麽(me) 理由爭(zheng) 吵。
Doc6. 來源:
圖片題,顯示英國內(nei) 戰期間,議會(hui) 軍(jun) 軍(jun) 官胡克上尉的旗幟。代表大憲章的卷軸上方用拉丁語寫(xie) 道:“主啊,求你保護法律。”
Doc7. 來源:
《士兵教理問答》,1644年作為(wei) 傳(chuan) 單分發給國會(hui) 軍(jun) 隊。其中宣誓為(wei) 從(cong) 教皇黨(dang) 手中奪回國王而戰,為(wei) 法律和自由而戰,為(wei) 保護議會(hui) 而戰,為(wei) 捍衛和維護真正的新教而戰。
解題思路:
英國內(nei) 戰又是一個(ge) 章節重點,所以這題很多同學本身背景知識是比較充足的,那麽(me) 在考慮選擇宗教原因還是政治原因的時候,主要看大家如何劃分材料。如果從(cong) 宗教原因來寫(xie) ,可以涉及doc2/4/6/7;如果從(cong) 政治原因來寫(xie) ,可以涉及doc1/3/5。當然,在做analysis and reasoning的時候還是可以根據說話人的身份/背景/意圖等去給出不同的解讀,並且大家可以根據已有的背景知識,選擇容易寫(xie) 的additional evidence去證明所持觀點。
LEQ題目分析
1. 評估1789-1799年的法國革命和1848年革命之間最重要的相似之處。
考點:
unit5. French Revolution,unit6. Reactions and Revolutions
解題思路:
本題又是一道考察法國大革命的題目,不過這次是和1848年的革命放在一起對比,其相似之處可以說1848年歐洲一係列革命從(cong) 本質上依然是追求民主、自由,目的依然是消除舊的君主製,以及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等,這些都繼承自法國大革命,大家選擇一點來寫(xie) 即可。
2. 評估19世紀東(dong) 歐經濟發展與(yu) 西歐和中歐經濟發展之間最顯著的差異。
考點:
unit6. Industrialization,unit7. New Imperialism
解題思路:
從(cong) 19世紀這個(ge) 時間來判斷,西歐和中歐的主要經濟發展涉及工業(ye) 革命和新帝國主義(yi) 兩(liang) 大主題,而東(dong) 歐在此期間主要由於(yu) 落後的社會(hui) 製度、改革引起的政治動蕩等問題不斷落後於(yu) 西歐,所以可以從(cong) 這些方向去回答。
3. 評估兩(liang) 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和蘇聯政權之間最重要的相似之處。
考點:
unit8. Fascism and Totalitarianism
解題思路:
這題主要考察的是兩(liang) 戰期間意識形態的發展,直接對應第八單元的法西斯主義(yi) 和集權主義(yi) ,這兩(liang) 者的相似之處一般同學都比較熟悉,應該是long essay中最簡單的一道題目了。
總結
今年的歐洲史題目都屬於(yu) 考綱重點,沒有偏門或者冷門的內(nei) 容,大部分同學都會(hui) 做的比較順暢,所以五分率應該也會(hui) 比往年都高。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