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什麽(me) CB要進行機考改革?
CB嚷嚷了很久的機考改革,終於(yu) 一隻靴子落地了。雖然我們(men) 像樓下的鄰居一樣寢食難安地等著另一隻(i.e.實考情況),但是機考終於(yu) 是來了。我們(men) 可以無需置疑現在,也很難預測將來,所以可以回頭想一想為(wei) 什麽(me) 。
今年6月的時候College Board發表了一份SAT機考框架說明(Assessment Framework for the Digital SAT Suite),前言部分CB明確地提出,機考改革是為(wei) 了給學生和教育者提供一個(ge) 壓力更小、更便捷的考試體(ti) 驗,同時又要保持SAT現有的價(jia) 值和意義(yi) 。而為(wei) 了實現這個(ge) 目的,CB必須重新評估教育領域的新變化和學生、家長、以及教師和學校的新需求。對此CB認為(wei) 現有的考試模式麵臨(lin) 以下挑戰:
No.1 標化考試是否必要
長久以來,在中國人的觀念中,選拔人才最可靠的就是標準化考試。從(cong) 中國選官機製的曆史進程來看,標化考試既可以為(wei) 最高權力提供整齊劃一、即插即用的高級人才,也能為(wei) 金字塔的底層提供一個(ge) 稀有但是穩定的上升渠道。對於(yu) 權力結構來說,標化考試意味著權力的中心化。而對於(yu) 身處結構之外的個(ge) 體(ti) 來說,標化考試是一種相對公平正義(yi) 的準入製度。這種上下互動的一致性如此強烈,以致於(yu) 在封建王朝時代,一個(ge) 運行良好的標化考試製度成為(wei) 權力正當性的重要來源之一。
但是對於(yu) 美國的教育實踐來說,標化考試的必要性一直受到很大的挑戰。College Board在它的說明中提到了ESSA(Every Student Succeeds Act,《每一個(ge) 學生成功法》)。該法案在2015年通過國會(hui) 並被奧巴馬政府簽署後,對於(yu) 公共學校教育標準進行了一些改動,而這些改動中一個(ge) 重要的內(nei) 容就是弱化標化考試在學業(ye) 能力評判中的權重。
例如,ESSA要求把一些原來保留在聯邦層麵的決(jue) 定權下放到各州,其中就包括學生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參加標準化考試的決(jue) 定權。不僅(jin) 如此,在學校製定學習(xi) 計劃和評判學習(xi) 成果的標準上,ESSA還大幅度削弱了標化考試在其中占有的比重。在新法案的指導意見下,對學生的評判更多集中在創造性和進步速度上,而考試成績被放在次要地位。這樣一來,判斷“好學生”的尺度從(cong) 一個(ge) 客觀的硬性指標變成了主觀的個(ge) 體(ti) 標準。對於(yu) 高等教育機構來說,他們(men) 必須采用更有“彈性”的入學資格審查方式,才能適應人才池的變化。
因此,College Board在機考改革中調整了他們(men) 的考試形式。現在的考試內(nei) 容更傾(qing) 向於(yu) 反映學生取得的進步(原文是evaluate their attainment ...or progress),而不是僅(jin) 僅(jin) 考察學生的能力儲(chu) 備。並且機考考試時間相對紙質版考試有了大幅度的縮短,讓學校和學生在做考試安排上擁有更多的靈活性
No.2 高等教育的課承受性和價(jia) 值
高等教育的價(jia) 值,無論在美國還是在東(dong) 亞(ya) ,都不是一個(ge) 太有爭(zheng) 議的話題。College Board給出了足夠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比如受到高等教育的個(ge) 人在就業(ye) 、收入方麵具有優(you) 勢(因此可以繳更多的稅),隨著教育水平的提高社會(hui) 收入中位數也會(hui) 提高,甚至教育水平會(hui) 影響個(ge) 人心理和生理健康、以及下一代的成長狀況。但是美國的教育成本又是一個(ge) 社會(hui) 性難題。這一點相信打算參加SAT考試的同學和同學的家長們(men) 深有體(ti) 會(hui) 。當然在降低教育成本方麵CB能做的不多,主要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輔助項目幫助考生尋找合適的教育機會(hui) 和財務上的讚助,對於(yu) SAT考試本身影響不大。
但是高等教育的機會(hui) 成本又和下一個(ge) 問題息息相關(guan)
No.3 大學和就業(ye) 的適配性
高等教育的成本越高,期望值也就越高。College Board在SAT的評分中設置了一個(ge) College and Career Readiness Benchmarks(閱讀文法480或數學530),用來衡量考生在多大程度上滿足升學和就業(ye) 要求。而2021年的數據顯示,隻有46%的美國考生實現了雙項達標,而有30%的人兩(liang) 項均未達標。更不“政治正確”的是,CB發現隻有28%的拉丁裔考生、22%的非裔考生、和21%北美原住民考生能實現兩(liang) 項達標(而有高達78%的亞(ya) 裔考生可以做到這一點)。
這其實是另一個(ge) 談及美國教育時又一個(ge) 既熱門有燙手的話題。雖然對於(yu) 美國的亞(ya) 裔人群來說,一個(ge) 亞(ya) 洲式的完美教育模式應該有不可置疑的客觀的晉級標準(i.e.標化考試成績),但是無論是ESSA所代表的美式教育思維,還是CB這種標化考試的提供者,都不認為(wei) 一個(ge) 絕對客觀的硬性指標可以充分反映教育的平等性,尤其在美國這樣一個(ge) 種族議題主導了幾乎一切社會(hui) 話語權的社會(hui) 當中,以種族為(wei) 標準的機會(hui) 平等高於(yu) 其他。無論主流亞(ya) 裔群體(ti) 和一部分保守主義(yi) 者有多討厭所謂的Asian Quota,至少在高等教育層麵,機構更注重多樣性和具有個(ge) 人風格的個(ge) 體(ti) ,而不是整齊劃一的“工具人”。
在這方麵CB明顯打算做的更多,希望能把SAT的考查範圍變得更廣,減少參加考試的難度,並且能在最大程度上反映考生的個(ge) 體(ti) 差異。雖然不清楚具體(ti) 能通過何種措施來實現這些目的,至少CB在考試難度上做出了一些改變:題目數量減少,做題單位時間增加,從(cong) 現有的模塊題目來看平均難度也有所降低。這對於(yu) 考生來說是福是禍還是一個(ge) 未知數。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