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頂尖名校喜歡錄取什麽樣的學生?

What kind of students do Top U.S. Universities like to admit?

最近,不少美國大學相繼公布了2023年的早申錄取數據。

在激烈的留學申請過程中,我們(men) 會(hui) 發現分數不是萬(wan) 能的,但沒有分數是萬(wan) 萬(wan) 不能的。美國大學對於(yu) 申請人的要求,早已超過了分數之爭(zheng) 。

入讀美國名校並非易事,每所名校的入學標準都非常嚴(yan) 格,能夠入校就讀的學生不僅(jin) 在托福SAT等標準化考試中成績優(you) 異,在個(ge) 人特長、個(ge) 性優(you) 勢方麵也是非常突出。如果申請者隻是一味的刷高托福、SAT分數肯定是進不了名校的。

我們(men) 可以通過了解心儀(yi) 名校的招生偏好,來調整自己的標化考試的目標、競賽的準備方向、院校的申請難度,從(cong) 而更綜合地考慮並準備申請事項~

美國高校的偏好

學術能力:

全方麵發展、有專(zhuan) 長領域的學術準備依舊是名校的敲門磚。

MIT的招生官在今年5月和admission office的訪談中提到,招生官希望能看到迅速適應大學裏快節奏、具有挑戰性的核心課程的申請者。

UC官網也直接指出錄取標準的學術方麵,第一條就是GPA,其次是除了最低要求之外的學術課程質量、內(nei) 容和表現、特定領域的出色表現、高中排名、GPA的進步。

好奇心和主動性:

這是超多招生官提到的最重要的一個(ge) “軟實力”之一。

MIT的招生官給父母的建議之一就是,讓孩子盡可能保持求知欲,並清楚自己的有著好奇心的領域在哪——這樣一個(ge) 話題夠你能聊上個(ge) 把小時,長時間專(zhuan) 注於(yu) 解決(jue) 相關(guan) 領域內(nei) 的問題。

賓大的招生官也提到,這屆申請者展現出來的創新思維和毅力是最讓他們(men) 印象深刻的點。

化知識為(wei) 行動:

每個(ge) 學校的招生官都很願意看到同學們(men) 是如何把課堂上學到的東(dong) 西投入到具有社會(hui) 意識的活動中,比如誌願者和社區服務等等。

其中,一定要強調這些活動的impact,可以是在當地的community,也可以是在全國,甚至全球。

招生聲明

早在2020年,受疫情影響的第一個(ge) 年頭,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MIT等在內(nei) 的300多所美國大學招生主任,就聯合發出了最新的招生聲明。

這份新鮮出爐的“招生錄取標準”,直接表明了未來幾年美本錄取的5大關(guan) 鍵因素:

自理能力 Self-care;

學術表現  Academic work;

服務和對他人的貢獻 Service and contributions to others;

家庭貢獻 Family contributions;

課外活動和暑期活動 Extracurricular and summer activities.

美國大學標化成績要求

自疫情以來,美國大學的“標化可選”也已實施3年,今年很多TOP50大學都延續了標化可選政策,讓申請生自己決(jue) 定是否提交SAT/ACT成績。

而最近,普渡大學卻宣布從(cong) 2023-2024申請季開始,將恢複SAT/ACT考試成績的提交需求。

2022年9月,普渡大學公布了創紀錄的新生記錄。

據統計,今年新生的平均GPA為(wei) 3.74;

SAT平均總分為(wei) 1317;

ACT平均綜合成績為(wei) 29.8;

其中,82.4%的被錄取學生提交了SAT或ACT成績。

雖然普渡之前也是標化可選,可從(cong) 錄取學生遞交標化成績的比例,足以見得大學對申請者標化成績的在乎程度。

很多院校包括麻省理工學院、佐治亞(ya) 理工學院、佐治亞(ya) 大學、喬(qiao) 治敦大學、佛羅裏達大學和佛羅裏達州立大學等都已經開始恢複SAT成績的入學要求了。

這當中,MIT在宣布恢複標化要求時,招生辦主任Stuart Schmill曾經說過,標化一直是衡量申請人學術能力的重要指標。

標化重啟,軟實力或成分水嶺

標化很重要,但在各類考試成績“通漲”的情況下,申請者達到學校所需求的“硬實力”標準僅(jin) 僅(jin) 是一隻腳邁入夢校大門,想要從(cong) 萬(wan) 千申請者中脫穎而出,順利升入大學,還需要進行“軟實力”的比拚。這時候體(ti) 現軟實力的科研、實習(xi) 和競賽等背景,就變得愈發重要。

普林斯頓大學官網發布,更傾(qing) 向招收在學校和社區中有所作為(wei) 的學生,建議申請人將自己的任何成就、興(xing) 趣、特殊技能展示給招生官。

如何衝(chong) 刺

在國際教育領域,隨著信息越來越發達、越來越透明,二、三線城市與(yu) 京滬城市之間的教育資源的差距,其實是在縮小的。

當地如果缺乏好的國際課程老師,學生可以選擇遠程或者寒暑假去京滬補習(xi) 。所以這幾年,在SAT、TOEFL等標化考試成績中,非一線城市的高分學生也比比皆是。各類夏校、科研活動,大家都有同等的機會(hui) 去參與(yu) 。

如果說差距,那就是知識或者認知上的差距。對出國的規劃需要家長超前和長遠的眼光。這種規劃,也需要知識的和視野支撐。這也需要學生和家長——無論身處哪個(ge) 城市,盡早明確自己的競爭(zheng) 定位,在同樣“內(nei) 卷”的體(ti) 製外教育中,領先一步。

總之,對於(yu) 準備衝(chong) 擊美國名校的各位同學來說,在硬件條件滿足要求的同時,不要忽視學術、科研能力的提升,一定要長線規劃,提早準備!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John Locke 到底難在哪?中國學生的 John Locke 獲獎情況有何變化?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