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申」成為(wei) 先發製人拿Offer的重要時機,已經是美本申請中公開的秘密。
老師曾講過早申與(yu) 常規申請的區別,不過,早申又可以分為(wei) ED與(yu) EA,這兩(liang) 者又有哪些異同?我們(men) 應該如何選擇呢?
01Early Decision
Early Decision,簡稱ED,是一項具有排他性和約束力的政策,即申請者隻能申請一所提供ED學校,如果被錄取,就一定要就讀這所學校。
這也意味著一般來說ED是不可以毀約的。不過,在家庭破產(chan) 、經濟狀況發生重大變故無法支撐學費等極特殊情況下,可以和學校商量不入讀。
每年ED提交申請的截止日期為(wei) 11月1日,學生會(hui) 在12月中旬收到結果通知:被錄取的學生皆大歡喜;Defer的申請者,將會(hui) 與(yu) 常規輪次的申請者們(men) 一起被考量;被拒學生的申請將不會(hui) 再被考慮。
都知道ED的錄取率比常規輪高出不少,有的甚至可以達到2-3倍。如果錯過了ED,就真的很難上岸了嗎?
非也,有些美國大學會(hui) 給那些沒有申請ED1或ED1被拒的同學增加的一次ED機會(hui) ,也就是ED2。
與(yu) ED1一樣,ED2錄取結果同樣具有綁定約束力,意味著如獲錄取學生必須入學就讀,兩(liang) 者的主要區別在於(yu) 截止日期。ED2的申請截止日期一般在1月左右,2月放榜。
需要注意的是,隻有沒申請ED1、ED1被拒或被推遲到RD,才能申請ED2,首輪ED1已錄取的學生不存在ED2的選擇;對於(yu) 同一所大學來說,如果ED1被拒,則不能再申請這所大學的ED2,也不能申請這所大學的RD。
02Early Action
Early Action,簡稱EA,是一項不具有約束力的政策。申請的截止日期為(wei) 每年11月1日。
被錄取的學生,可以在5月1日之前決(jue) 定他們(men) 想上哪所學校;沒有被錄取的學生,將會(hui) 被推遲到常規輪或被拒。
此外,EA申請者雖然可以向多所學校提交申請,但選校組合需要符合各個(ge) 學校的要求。這是因為(wei) EA又可以分為(wei) 以下三種類型:
Type 1:Non-Restrictive Early Action(非限製性早申)
非限製性早申很好理解,申請人可以向多所學校提交EA申請,甚至是ED申請。舉(ju) 個(ge) 例子,芝加哥大學實行的是非限製性EA,申請者還可以申請達特茅斯學院的ED。不過,如果該申請者同時被兩(liang) 所學校錄取,TA需要入讀達特茅斯學院。
Type 2:Restrictive Early Action(限製性早申)
申請REA的同學隻能選擇一所學校,且不能再申請其他學校的ED,但通常可以申請其他學校的EA。被錄取後可以自由選擇是否加入該校。例如根據喬(qiao) 治城大學EA的要求,申請者不可以參加賓夕法尼亞(ya) 大學的ED申請。
Type 3:Single Choice Early Action(單一選擇性早申)
此外,還有幾所學校比較特殊: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和斯坦福大學等少數頂尖高校的EA政策,要遠比其他學校更具限製性。學生申請SCEA之後,不可以申請其他學校的EA、ED。
所以,除了我們(men) 上麵提到的幾種特殊情況,一般來說申請ED的同學也可以申請公立大學,以及采取非限製性政策的私立大學的EA。
比如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的ED申請者可以向密歇根大學、弗吉尼亞(ya) 大學、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學申請EA;也可以向麻省理工學院和芝加哥大學,這兩(liang) 所采用非限製性EA政策的學校提交申請。
04開設ED與(yu) EA的學校匯總
細心的同學已經發現,不同學校開不開早申,是ED還是EA,是REA還是SCEA都會(hui) 讓我們(men) 的申請策略發生變化,掌握各學校的申請規則就顯得尤為(wei) 重要。
老師在這裏特地為(wei) 大家匯總了去年「開設早申的院校名單」以供參考。P.s.雖然各校的政策每年變化不大,但大家還是要以學校的更新為(wei) 準哦。
開設ED的Top 50綜合性大學
開設ED的Top 25文理學院
開設ED2的
Top 50綜合性大學&Top 25文理學院
開設非限製性早申的Top 50綜合性大學
開設REA的Top 50綜合性大學
開設SCEA的Top 50綜合性大學
Ref: Ivy Coach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