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所有開始了解的德國留學的同學和家長都聽過一句話,那就是德國大學的授課含金量很高,能夠真的學到知識。但是對於(yu) 什麽(me) 是授課含金量,德國留學的高質量到底體(ti) 現在什麽(me) 地方,很多人其實並不太清楚。
實際上,這個(ge) 含金量有兩(liang) 層主要的含義(yi) 。第一層是指德國畢業(ye) 生在世界範圍內(nei) 就業(ye) 、繼續深造等方麵的高認可度。第二層則是我們(men) 今天要聊的話題,工程與(yu) 實踐相結合。
01、德國大學教學內(nei) 容以實踐為(wei) 導向
由於(yu) 德國大學的資金主要來自於(yu) 政府和企業(ye) ,所以對於(yu) 工程類專(zhuan) 業(ye) 來說,其一個(ge) 重要的職能就是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技術性難題或者研發新技術。這就讓德國大學的工程類專(zhuan) 業(ye) 和企業(ye) 的聯係非常緊密,學生在這個(ge) 過程中學習(xi) 的內(nei) 容也幾乎都是最新的技術工程實踐,同時也有非常多的參觀和實踐的機會(hui) 。
在德國,工程學科的廣泛性在這裏發揮著特殊的作用。除了機械或控製工程等基於(yu) 理論的學科外,製造技術、材料技術、施工操作和微電子實驗室等許多應用型學科也是工程學位課程的一部分。大部分畢業(ye) 生畢業(ye) 後進入企業(ye) 工作。即使是那些通過博士學位獲得進一步資格的人也大多在之後進入工業(ye) 界。所以,德國大學很大部分職能就是為(wei) 工業(ye) 和工程設計輸送人才。
在這一點上,不僅(jin) 造就了德國大學教學內(nei) 容的高度實踐化,同時也讓德國畢業(ye) 生在相關(guan) 領域得到了非常高的認可。
02、教授除了學術之外還有其他要求
在德國,教授職位並不是輕易授予的,除了豐(feng) 富的學術成果之外,德國很多W2 或 W3 教授職位還要求教授通過教學評估。
換言之,大學教授除了在國際排名的專(zhuan) 業(ye) 期刊上發表足夠數量的相關(guan) 科學出版物的出版物之外,還要求學術自我管理活動和應用研究的成功。如果沒有經過驗證的教學經驗證明,加上適當的教學評估,申請人幾乎不可能獲得 W2 或 W3 教授職位的錄取。
很多工程學專(zhuan) 業(ye) 教授職位還必須要求有相關(guan) 工業(ye) 經驗或者工程實踐。所以我們(men) 經常能看到很多工程學教授都是從(cong) 企業(ye) 回到高校教學的。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就從(cong) 另一方麵加強了學生和工業(ye) 實踐之間的聯係,也是德國高質量教育的核心目標。
03、工業(ye) 經驗和學術成果實踐轉移
工業(ye) 經驗一直是德國學術工程教育的獨特優(you) 勢。除少數歐洲鄰國外,這種模式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並幫助在德國培訓的工程師建立了良好的聲譽。
德國大學認為(wei) 如果不能和工業(ye) 實踐相結合的工程學學科,其存在的基礎就像泡沫,很容易在未來某時刻破滅。而大學的工程學學科的學術成果也要每年以固定的比例來實現轉化。這樣不僅(jin) 能為(wei) 德國大學提供豐(feng) 富的來自第三方企業(ye) 的資金,同時也能在技術實踐過程中發現更多的機會(hui) 和問題。
從(cong) 這個(ge) 角度來說,在德國大學學習(xi) 工程學的學生也有更多機會(hui) 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這也是德國在世界大學教育中獨一無二的地方。
綜上所述,德國大學的工程類學科高含金量主要體(ti) 現在其高度的畢業(ye) 生認可度和其強大的工程技術實踐能力。這就是我們(men) 常說的,德國大學高含金量的綜合體(ti) 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