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是哈羅公學的麵試,博士給好幾個(ge) 學生準備麵試和筆試的輔導,很有些心得,現在終於(yu) 閑了下來,把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
家長要想給孩子報哈羅這樣的英國精英私校,首先要讓孩子了解這些曆史悠久學校的特點。就像哈羅公學,他有太多的名人畢業(ye) 生,比如為(wei) 大家熟知的英國首相丘吉爾,著名演員福卷,印度總理尼赫魯等。
有的家長可能會(hui) 說,這些名人和我有什麽(me) 關(guan) 係,我一個(ge) 都不認識,我上哈羅就是因為(wei) 他名氣大,我們(men) 不差學費錢!您說的沒錯,這些名人您是都不認識,但可是學校的驕傲啊!如果孩子去麵試,連丘吉爾首相是哈羅畢業(ye) 的都不知道,多尷尬啊。而且不僅(jin) 要知道這些名人的事跡,最好還知道名言,這樣才能投其所好,讓學校對學生有好印象。
筆試麵試
哈羅公學這樣的學校一般承認英國私校考委的11+入學考試成績,如果成績特別優(you) 秀,可以直接麵試,然後錄取。如果成績一般,或者學校對學生成績有疑問,那學校會(hui) 發邀請信讓學生到學校參加筆試和麵試。
細心的家長可以看出學校給安排的這個(ge) 行程,其實都是考察孩子的點兒(er) :雖然學校對孩子來測試(筆試加麵試)的著裝沒有特別要求,但提到大多數學生都穿著現在學校的校服來。如果家長在服裝上不懂行,那就穿幹幹淨淨的校服,最保險。
然後就是用黑體(ti) 字和下劃線標出的需要帶筆和閱讀的書(shu) ,以便打發空閑時間。這裏麵學問大了。能不帶書(shu) 和筆嗎?帶平板玩遊戲可以嗎?可以啊,沒人說你非要怎麽(me) 做。但這個(ge) 強烈的暗示說明學校想看學生平時看什麽(me) 書(shu) 。
因為(wei) 後麵要提到的麵試問題就有這個(ge) 問題。這些細節和考試做題一樣,題目中的重體(ti) 字都需要特別引起注意的地方。像有的留學中介連裏麵需要筆試(計算機)的信息都沒看到,還收取著天價(jia) 費用,這可真是貽笑大方了。
有的家長可能會(hui) 說,行程裏麵說有筆試,那如何準備呢?這個(ge) 準備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說簡單,因為(wei) 畢竟不是獎學金考試,題目比較基礎,刷題很容易通過。但很多家長不了解的是這個(ge) 筆試並不是錄取標準,而是淘汰標準。
也就是說,學生要是這個(ge) 筆試過不了,那就不用麵試了。但過了隻是從(cong) 預選賽進入到了淘汰賽,能不能最後通過還要看麵試結果。那麵試怎麽(me) 準備呢?
麵試中會(hui) 問到很多問題,甚至在麵試中會(hui) 讓孩子們(men) 自己選擇去玩玩具還是和老師一起活動。結果就是去玩Lego的被刷掉了,所以這裏麵處處是陷阱。
麵試問題有很多,這裏先分析一個(ge) :你最近讀的那本書(shu) ?要是孩子比較誠實,說我平時不讀書(shu) ,這基本就沒戲了。那要是現場編一個(ge) 呢?那也得知道書(shu) 名,裏麵講的什麽(me) 事情,你怎麽(me) 看。比如說最後一篇福爾摩斯的小說《His Last Bow》,這本小說是作者(是誰得知道)最後一篇關(guan) 於(yu) 福爾摩斯的小說,而且這個(ge) 小說裏,福爾摩斯不是以私家偵(zhen) 探的身份出現,而是政府的探員。
這是和當時的一戰前期諜影密布的大環境分不開的。從(cong) 這裏能引申的問題還有你對一戰怎麽(me) 看?所以學校要考察的不是學生蜻蜓點水的水平而是舉(ju) 一反三的能力。
博士說
"I have nothing to offer but blood toil tears and sweat" - 英國首相丘吉爾
有的家長在孩子7+或者11+的時候把所有平日聽說的名校都給孩子報一遍。但對孩子目前的學習(xi) 水平,報名學校的特點,曆史,考試要求並不了解。孫子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希望能有更多的家長在報考名校的時候能做好充足準備,取得好成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