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畢業生薪資暴漲 赴美留學回歸12年前狀態

美國衰退已是板上釘釘,但通脹高企,招人薪酬高趨勢還未反轉,工資具有粘性,一旦上去了,也很難下來。

就比如,上屆給的起薪總包13萬(wan) 美金,明年衰退了,新人總包總不能變成10萬(wan) 吧?因此,疫情之後的高通脹,似乎把美國的薪資又推向了一個(ge) 高峰。

1、發10個(ge) offer都招不到人

近期,群裏都在討論美國薪資和招工難的話題。看看這個(ge) 真實招聘:

美國畢業(ye) 生薪資暴漲,這屆畢業(ye) 生真香,赴美留學回歸12年前狀態

在美國的一家法國銀行Soc Gen一個(ge) 招聘啟事,招固定收益AVP/VP底薪13-17萬(wan) 美元,群友表示這個(ge) 薪資招不到人。因為(wei) 他們(men) 公司發了10份offer出去,都找不到美國人,隻找到加拿大人願意接,還是隻願意遠程,估計他們(men) 都每個(ge) 人打幾份工。

是的,因為(wei) 疫情,大家遠程辦工,加上招工難,很多人在家辦工,都可以打幾份工,甚至一年賺了120萬(wan) 美元

2、科技大廠工作生活平衡

看看科技行業(ye) ,Google L5就是碩士畢業(ye) 工作3-5年的級別,疫情之前是25-30萬(wan) 美元左右,如今都變成44萬(wan) 美元了,其他Uber,Doordash等中型科技公司都差不多。然後,大家還都期望work-life-balance,工作與(yu) 生活平衡。

美國畢業(ye) 生薪資暴漲,這屆畢業(ye) 生真香,赴美留學回歸12年前狀態

說明什麽(me) ?說明美國科技大廠真香?有沒有?工資高,福利好,還不用996。

美國大廠國內(nei) 學計算機的也可以直接申請,有本科公司就可以支持辦H1b,如今,那麽(me) 缺人,說不定申請一下、或者做做外包都能賺不少外快。

科技大廠雖然總包高,但跟金融業(ye) 不一樣的是,通常股票占很大一部分。比如,上麵的穀歌總包,44萬(wan) 美元,但隻有20萬(wan) 現金是基礎工資,有19萬(wan) 是股票,眾(zhong) 所周知,大廠股票都不是馬上能變現,通常等4年才能全部到手,每年通常隻有25%是可以變現的。

加上加州稅高,交稅可不能用股票,隻能用現金,所以看似工資高,到手的現金都不見得很充裕

怪不得很多人都要求遠程辦工,不在加州,省稅省房租,到手的現金才是真香!

3、金融行業(ye) 全現金真香

相比之下,金融行業(ye) 基本到手的都是現金。看看下麵這個(ge) 高頻交易公司,以前剛畢業(ye) 的大概在30萬(wan) 美金左右,如今,剛畢業(ye) 的,到手都能到50-65萬(wan) 美元了,幾乎翻倍了,有沒有?

美國畢業(ye) 生薪資暴漲,這屆畢業(ye) 生真香,赴美留學回歸12年前狀態

2年工作經驗甚至到270萬(wan) 美元。當然,能進這些公司往往都是奧賽金牌級別的人物,不是普通學生水平。

但想說的是,金融行業(ye) 薪資可都是現金哦。50-65萬(wan) 美元的現金,不比股票香多了?

4、中美薪資差距拉大

在美國12-13年了,據觀察,中美的薪資差距有時縮小,有時拉大。往往拉大的時候,就是大多數留學生希望留在美國的時候。

比如,剛畢業(ye) 找工作的時候,盡管是金融危機漩渦時期,失業(ye) 率高達10%,美國人都找不到工作。但那時中美薪資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那時,國內(nei) 的四大畢業(ye) 生起薪每個(ge) 月還是4000-5000元人民幣,像甲骨文這樣的科技公司碩士起薪10萬(wan) 人民幣,華為(wei) 也差不多10萬(wan) ,頭部谘詢公司、外資投行國內(nei) 的大概18-25萬(wan) 人民幣起薪。那時,畢業(ye) 年薪10萬(wan) 人民幣就是高薪了。

但在美國,谘詢、銀行畢業(ye) 生起薪至少都是7-8萬(wan) 美元,當時匯率又高,7以上,換算成人民幣,50-60萬(wan) 人民幣。差距之大,大多數普通家庭孩子都會(hui) 選擇能留美國留美國,留不了至少去香港,接近美國的薪酬。

之後有段時間,應該是特朗普上台前,中國互聯網經濟騰飛,房價(jia) 迅猛上漲,通脹高,工資也蹭蹭地漲,而美國經濟平穩增長,通脹一直很低保持在2%左右,因此,工資沒怎麽(me) 漲。中美的薪資差距貌似縮小了。

比如,中國的阿裏、騰訊等大廠畢業(ye) 生薪資也給到了30多萬(wan) 人民幣,甚至阿裏好的時候,拚命挖美國的高端人才回去,給錢給股票,薪資都超過美國了。而美國的薪資畢業(ye) 生保持在8-10萬(wan) 美元起薪有較長一段時間,加上匯率下降,低的時候接近6,那30多萬(wan) 人民幣,跟美元換算過來,40-60萬(wan) 人民幣,考慮生活成本,國內(nei) 生活水平幾乎持平,於(yu) 是畢業(ye) 生很多並不排斥畢業(ye) 就回國。

如今,疫情之後大印鈔,美國通脹到達曆史高點,工資又蹭蹭地往上漲。而中國受疫情影響,經濟不活躍,大家都緊巴巴過日子,消費降級,銀根收緊,房地產(chan) 受打壓,雙減打擊,互聯網紅利不在,股票跌成狗,自然沒啥通脹,不通縮就不錯了,到處都在限薪、降薪。中美薪酬又再次拉大差距。

中國畢業(ye) 生仍然30多萬(wan) 人民幣算很高薪了,而美國畢業(ye) 生薪酬基本都超過了10萬(wan) 美元,10-13萬(wan) 美元左右,碼農(nong) 更高,可能15-20萬(wan) 美元,匯率又到了6.76,接近於(yu) 7。一下,差距,差不多又翻了個(ge) 倍還多。

這下,逃離國內(nei) 內(nei) 卷,拿美國工資,又成了香餑餑。盡管美國疫情肆虐,治安變差,還麵臨(lin) 衰退,但美國往往過幾年就元氣滿滿地恢複,一般STEM都有3年OPT,基本總能熬過衰退,找到工作留下來,預計碩博、MBA出國又回迅速反彈,甚至迎來爆發式增長。

眾(zhong) 所周知,物價(jia) 、工資都是有粘性的。剛去美國時,紐約地鐵不到2美元,中國城的烤鴨大概20刀一隻,如今,紐約地鐵2.75美元一趟,烤鴨一隻已經漲到38美元了。

漲上去的油價(jia) 還能下來,漲上去的烤鴨價(jia) 格還能下來嗎?更要命的是,通脹已經滲透到服務業(ye) ,粘性更高。原來請個(ge) 美容美發工人時薪15美元,現在漲到20美元了,還能降到15美元嗎?難!因為(wei) 服務人員拿過20美元/小時,降薪,心裏就不痛快了,幹的活質量就下降了。所以,通脹滲透到服務業(ye) 基本就粘性了,那工資就下不來了。

而且,可以預見,學費一向隻比通脹漲得多,不會(hui) 漲得少。更何況,因為(wei) 業(ye) 界工資太高,教授們(men) 都已經紛紛跳槽到業(ye) 界了,高校老師奇缺。高校不漲工資,都留不住教授們(men) 了。

而且高校教授都有工會(hui) ,連這種紐約大學兼職教授,我們(men) 都是有工會(hui) 的,每年工會(hui) 跟學校談判,工資漲多少,基本肯定不會(hui) 比通脹漲得少。教授工資年年漲,學費自然也要漲。

學費漲,美國的生活成本,又再次甩開中國一條街了,賺人民幣去美國生活會(hui) 更加痛苦!但未來幾年,美國畢業(ye) 生的薪資,跟中國比,差距是顯著的,美元是真香的!

於(yu) 是,10多年,貌似一個(ge) 輪回,中美又回到了最初留學時的狀態碩博留學回到主流,承受高昂匯率,付著高額的學費,畢業(ye) 後,拚死要在美國找到一份工作,才能賺回學費,物有所值。美高、美本,就是純消費型留學,不能考慮投資回報哈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大學教育對學生到底有什麽作用?

下一篇

一篇學術科研論文該怎麽寫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