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錄[隱藏]
小學考試最心痛的,莫過於(yu) 應用題丟(diu) 分了!一道大題往往占五六分,甚至八九分。計算錯誤,分數可能直接減半;漏答一問,分數也會(hui) 減少一半。還有單位忘記、漏寫(xie) 答句、單位換算……隨便哪個(ge) 點,隻要一不小心,都得扣點分。
要是一張試卷上錯了兩(liang) 道應用題,那基本就和90分說拜拜了~😭小學階段的應用題確實是難點,因為(wei) 它考查的是孩子的數學綜合能力——計算、分析、推理、做題規範——每個(ge) 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今天的文章,魚圈老師會(hui) 和家長一起探討: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小學階段應用題怎麽(me) 答,能把分數拿到手。
先來“澄清”一個(ge) 信息,其實在2022年新課標發布後,數學教學中就沒有“應用題”這個(ge) 概念了,取而代之的是“解決(jue) 問題”。這個(ge) “解決(jue) 問題”,和家長傳(chuan) 統認知中對“應用題”的印象已經不大一樣了。
解決(jue) 問題的意思是什麽(me) ?新課標的回答是:“初步學會(hui) 運用數學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hui) ,去解決(jue) 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解釋一下,就是用數學眼光發現問題,用數學思想分析問題,最後用數學方法解決(jue) 問題。相比之下,傳(chuan) 統應用題更側(ce) 重於(yu) 最後一步,即直接使用數學方法得出答案。
新課標的要求對應到目前考試中,已經在部分教育發達地區的試卷中初見端倪。典型代表就是2025年初深圳南山區四年級期末統考,其試題不再要求學生 直接求解答案,而是從(cong) 分析角度進行考查,引發了廣泛討論。
2025年深證南山區四年級統考試卷,不要孩子求解答案,而是從(cong) 分析的角度去考查。考慮到閱讀習(xi) 慣,下文中我們(men) 仍然“應用題”來代替“問題解決(jue) ”。接下來我們(men) 把新課標中對“應用題”的要求做具體(ti) 拆解,這樣家長在輔導孩子時就更有方向。
要求一:學習(xi) 目標轉為(wei) 解決(jue) 問題的能力以往做應用題,最關(guan) 鍵要素是計算能力,特別是四則運算應用題,孩子要能寫(xie) 出正確步驟,並通過不斷練習(xi) 來增加解題熟練度。
現在孩子學習(xi) 應用題,要關(guan) 注的是思維能力有沒有得到提高——孩子是不是有數學建模意識,是不是能從(cong) 情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jue) 問題。同時,新課標鼓勵孩子探索多種解題方法,關(guan) 注解題過程和思考方式。
要求二:真實情境下數學解題能力原來的應用題情境較為(wei) 傳(chuan) 統,主要是固定數學問題,如“雞兔同籠”“水池注水”,生活化程度很低,缺乏實際應用價(jia) 值。新課標則更強調數學與(yu) 現實生活的聯係,應用題內(nei) 容貼近實際,如“雙十一購物打折”“共享單車收費”等實際問題。
另外,對比新舊應用題會(hui) 發現,舊課標中的應用題多以文字表達,主要強調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新課標的出題方式就更多元,會(hui) 結合圖表、數據、文字等多種形式,考查孩子的數據分析能力。
要求三:解題方法不固定舊課標主要要求孩子掌握列算式和列方程兩(liang) 種解題方法。新課標仍關(guan) 注計算過程,同時提倡多種解法,包括方程、數形結合、列表分析、畫圖法等。這些思維工具會(hui) 不會(hui) 使用,會(hui) 體(ti) 現在孩子的考試中。
要求四:強調分析過程原來的應用題考查簡單粗暴,主要考查計算能力和答案正確性,要求學生按照固定步驟解題。新課標允許多種解法,鼓勵創造性解答。孩子可以用不同方法找到合理答案,同時增加“過程性評價(jia) ”,例如學生的解題思路、探索過程等也成為(wei) 考核重點。
總結一下。新課標減少了對機械計算能力的過度強調,轉向培養(yang) 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建模能力和現實問題解決(jue) 能力。
家長在輔導孩子時, 不應隻關(guan) 注做對多少道題,而要鼓勵孩子理解題目情境、探索解題策略,並養(yang) 成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的習(xi) 慣。
家長翻開孩子的數學書(shu) ,會(hui) 發現“應用題”或“問題解決(jue) ”已不再是一個(ge) 獨立單元。這是因為(wei) 新課標已將應用題融入數學的四大模塊:數與(yu) 代數、空間與(yu) 圖形、統計與(yu) 概率以及實踐與(yu) 綜合運用。每個(ge) 模塊的教學內(nei) 容,都匹配了相應的應用題類型。
我們(men) 根據新課標和新教材(人教版為(wei) 主),把每個(ge) 年級會(hui) 學到/考到的應用題類型做了梳理匯總,並標注了重點和難點👇
具體(ti) 分析如下。
一年級
一年級的應用題內(nei) 容比較直觀,主要圍繞兩(liang) 大方向:一類是數感和數量,一類是統計分析。數感和數量主要是對具體(ti) 事物的數量判斷,需要的計算能力是100以內(nei) 數的加減,包括連加連減。
連加連減類型。
統計分析,就是要求孩子分類統計,沒有什麽(me) 難度,有序數數就行。
圖形計數類型。
一年級孩子容易犯錯的題型,是圖文結合題,比如:
圖文結合類型。
題目不是很難,計算也沒有難度,但孩子要理解圖片上部分與(yu) 整體(ti) 關(guan) 係,上麵這道題很多孩子會(hui) 答成:5+6=11/9+4=13。
二年級
二年級應用題的計算部分,主要是加減法的兩(liang) 步計算和基礎的乘除法簡單應用。兩(liang) 步計算考查的是條件分析的先後順序,乘除法應用題主要是理解“倍數”和“均分”關(guan) 係。
條件先後順序類型。
均分類型。和生活情景結合的題目是購物找零、分配包裝。需要孩子可以在具體(ti) 生活情景中分析出數學關(guan) 係,解決(jue) 問題,是如今的常考題型。
購物找零類型。
分配包裝類型。二年級應用題的難點主要是涉及逆向思維的應用題,一般會(hui) 和乘除法/倍數相結合。
難點在於(yu) 需要逆向推理,建議孩子用列表法嚐試不同分配方案,滲透代數思想。
三年級
三年級的應用題對計算能力的要求更高了,要融合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代數部分主要是幾倍多幾/少幾的問題,接觸簡單分數的應用題。
幾倍多幾/少幾類型。
幾何部分是正方形、長方形以及組合後的圖形周長、麵積計算。
組合圖形類型。
統計部分會(hui) 融合生活中常見的行程表、時間表、統計表信息,要求孩子能夠讀懂圖表,通過計算,給出結論,並附上理由。
時長類型。
統計表類型。
三年級的難點主要是複合單位換算。涉及長度單位(毫米、厘米、分米、米)、時間單位(年、月、日、時、分、秒)、麵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間的換算。
單位換算類型。
孩子們(men) 經常因為(wei) 單位不統一導致計算錯誤,需要強化單位換算背後的底層概念和計算原理。
四年級
四年級的應用題考查重點是多步運算、小數計算和抽象建模。
四年級應用題的計算步驟至少兩(liang) 步,有的需要四五步,計算鏈路更長。
多步運算類型。
小數加減法運算的應用題。
小數加減法類型。
抽象建模主要是指行程問題,需要孩子有抽象意識和建模意識。行程問題隻有一個(ge) 公式,但圍繞這個(ge) 公式可以出很多不同類型、思路的應用題。
行程問題。
和生活聯係的題目主要是租車/購票方案應用題,根據題目給出的信息,通過分析喜歡給出最優(you) 化的方案即可。
購票方案類型。
四年級應用題的難點在於(yu) 複雜倍數問題,尤其涉及兩(liang) 個(ge) 或以上未知量時,孩子們(men) 不容易找到倍數關(guan) 係。典型例子就是雞兔同籠及衍生題。可以用線段圖來輔助理解倍數關(guan) 係,逐步代入求解。
五年級
五年級應用題的計算要求會(hui) 增加小數和分數計算,本身這兩(liang) 部分的運算對小學孩子來說就是難點,再加上加減混合運算規則,在應用題中犯錯概率也不小。這部分主要體(ti) 現在商品折扣、工程進度類應用題中,要能理解整體(ti) 和部分的倍數關(guan) 係。
工程問題。
和生活聯係的應用題主要是分類計費問題,主要是由於(yu) 計算鏈路複雜且長,需要每種情況單獨分析。在幾何部分,開始接觸立體(ti) 圖形的表麵積和體(ti) 積計算。
立體(ti) 圖形計算。
五年級非常重要的學習(xi) 內(nei) 容就是方程思想,對應的應用題往往是“和差倍”問題,算是難點。“和差倍”在校內(nei) 部分的學習(xi) 不是很難,數量間的關(guan) 係比較簡單清晰,主要是孩子能理清未知數和已知條件的關(guan) 係,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六年級
六年級的應用題主要是百分數和比的應用,涉及到利率、濃度、利潤、地圖距離問題。
利潤類型。
濃度類型。
和幾何相關(guan) 的部分是基於(yu) 圓周長麵積、圓柱圓錐表麵積、體(ti) 積計算解決(jue) 相關(guan) 問題。
圓麵積類型。
難點是進階工程問題和複雜行程問題,需要結合抽象思維、建模思維、逆向思維來解題。從(cong) 上麵每個(ge) 年級應用題的具體(ti) 分析來看,孩子的思維能力是逐步進階的。劃個(ge) 重點。一二年級:通過具體(ti) 情境,理解簡單加減法應用問題,如買(mai) 東(dong) 西找零、物品增減等。三四年級:掌握兩(liang) 步運算應用題,如求總數、平均數,能運用圖示、列表等方法進行表達和解決(jue) 問題。五六年級:解決(jue) 更複雜的應用題,如百分數、比、比例、速度、工程問題,培養(yang) 數學建模能力,能從(cong) 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學模型,並運用代數、方程、圖表 等多種方法進行分析與(yu) 計算。
另外,部分應用題類型在不同年級會(hui) 反複出現,但難度逐步升級——從(cong) 一步加減到多步混合運算。典型題型包括和差倍問題、工程問題、行程問題。
孩子們(men) 之所以容易在應用題上丟(diu) 分,在於(yu) 做應用題需要的是數學綜合能力,讀題、思路、計算、細心、答題規範、驗算,這裏每一步都要正確,才能拿到全部分數。而孩子們(men) 總是在某個(ge) 或者某些步驟上做不到位,特別是低齡段孩子,他們(men) 對於(yu) 如何做應用題腦子裏沒有清晰的概念。其實做應用題,對應新課標的要求,可以拆分成下麵五個(ge) 步驟。家長們(men) 不妨讓孩子按照這個(ge) 步驟來執行,逐步提升解題能力。
第一步:仔細讀題,理解題意
解題時,首先要仔細讀題,明確題目要求,弄清楚問題的目標是什麽(me) ,有幾問。在閱讀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時間、數量關(guan) 係、單位等細節,避免忽略關(guan) 鍵信息。例如,要分清“增加到”和“增加了”的區別,前者表示最終值,後者表示增量。
第二步:提取關(guan) 鍵信息,標注已知條件
讀完題後進入分析階段。可以圈出題目中的數字、單位以及關(guan) 係詞,像是“一共”“還剩”“平均”等。並將文字信息轉換成數學符號或簡寫(xie) ,例如“小明有5元”可以記為(wei) “小明=5元”。特別需要注意隱藏條件,比如年齡問題中,年齡差恒定不變就是一個(ge) 隱藏條件,但這點往往容易被忽略。
同時,還要確保單位統一,避免在題目混用“米”和“厘米”時直接計算,而未進行換算。第三步:畫圖或輔助工具輔助分析為(wei) 了更清晰地理清題目邏輯,可以使用畫圖或其他輔助工具進行分析。線段圖、表格或示意圖都能幫助理解數量關(guan) 係。比如,用線段圖表示“甲比乙多3個(ge) ”。
在中高年級的應用題中,使用工具輔助解題十分必要,能直觀地幫孩子梳理出數量關(guan) 係。
比如孩子們(men) 容易搞混的“一半問題”:
第四步:列式計算,分步解答
列式計算時,需要用算式清晰地表達解題過程,並確保每一步都合乎邏輯。
分步書(shu) 寫(xie) 中間結果能幫助更好地理解計算過程,例如先計算總數,再求平均數。需要特別注意運算順序,如正確使用括號,並遵循乘除優(you) 先於(yu) 加減的規則。此外,遇到需要多步計算的題目時,應將問題拆解成多個(ge) 步驟,並保持思路連貫,比如先求總人數,再計算每組的人數。
第五步,檢查結果並驗算
解題完成後,還要檢查答案是否符合實際。可以通過逆向代入或估算的方法來驗證結果的合理性,比如判斷答案是否比已知數更大或更小。若答案出現小數或負數,而題目涉及人數或時間,則應及時檢查是否有計算錯誤。一二年級在這方麵容易缺乏“答案合理性”意識,因此需要加強邏輯驗證能力的訓練。
最後,我們(men) 把整個(ge) 解題過程中“最容易出錯的地方”和“最難的地方”指出來,家長們(men) 尤其注意【應用題最容易出錯的地方】——這些是坑,得避
(1)信息提取錯誤如忽略單位或隱藏條件,這是閱讀能力要加強。
(2)運算符號和順序錯誤比如混淆加減或乘除的優(you) 先級,這是計算能力要加強。
【應用題最難的地方】——這需要長期的思維能力培養(yang)
(1)抽象建模能力即如何將文字問題轉換為(wei) 數學表達式,從(cong) 文字到符號,從(cong) 具象到抽象,需要逐步訓練。
(2)多步驟串聯複雜應用題要保證前後邏輯的連貫性,才能順利推理出最終答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