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全球夢校”,自己的年輕人卻跑向別處
作為(wei) 全球四大留學目的地國之一,法國一直是那種“自帶吸引力”的國家。
優(you) 雅的校園、免費的大學、強大的理工與(yu) 哲學傳(chuan) 統、全世界通用的法語文憑。加上對留學生還算寬厚的移民與(yu) 居留政策,這個(ge) 國家成為(wei) 了全球第六大留學目的地,僅(jin) 次於(yu) 英美澳加和德國。2023–2024學年,法國高校接收了超過 43萬(wan) 名國際學生,其中不乏中國、摩洛哥、阿爾及利亞(ya) 和塞內(nei) 加爾的青年才俊。
但鮮有人注意到,在這些“湧入”的背後,法國自己的年輕人也在“流出”。
2022年,11.4萬(wan) 名法國學生選擇出國接受高等教育。這是近十年來穩定上升的趨勢。他們(men) 的目的地當然有英國、比利時、加拿大,也有一個(ge) 越來越引人注目的方向——北歐三國:瑞典、挪威、芬蘭(lan) 。
不是交換,不是短期gap year,而是主動離開法國的教育係統,去一個(ge) 寒冷但安靜、免費的國家,重新定義(yi) 自己的學習(xi) 和生活節奏。
數據為(wei) 證:法國年輕人的“向北而行”
我們(men) 來看一些具體(ti) 的數據和趨勢。
赴北歐留學:盡管總量不大,但瑞典每年接收約1,700名法國Erasmus學生,是法國學生在北歐最青睞的目的地。2017年約有482名法國學生在瑞典攻讀學位課程,占當年法國出國留學生總數的0.5%,基本與(yu) 2012年持平。但疫情後有所回升,2021年法國出國留學生總量比五年前增長16%。芬蘭(lan) 和挪威每年則分別接收約400人和更少,但呈穩定上升趨勢。
赴北歐定居:截至2023年底,在瑞典登記的法國公民約8,571人,較2015年增長近20%;芬蘭(lan) 約3,161人,挪威約4,200人。雖然這些人數在法國全球僑(qiao) 民中占比不到1%,但有兩(liang) 個(ge) 特別值得注意的特征:
高學曆者占比高達58%;44%年齡在35歲以下。
這些人多數為(wei) 高等教育畢業(ye) 生,從(cong) 企業(ye) 外派、科研轉移到主動移居,他們(men) 代表著一類“既有能力留下,也有意願離開”的群體(ti) 。他們(men) 離開法國,不是因為(wei) 失敗,而恰恰是因為(wei) 他們(men) 有選擇。
為(wei) 什麽(me) 是北歐?這一代人要的不隻是學曆
這一代法國學生,越來越不願將一生賭在prépa和Grandes écoles的競爭(zheng) 之上。
他們(men) 北上,不是因為(wei) “北歐更好”,而是因為(wei) 他們(men) 感覺法國太累了,太卷了,太難喘息。(法國太卷,笑)
💡 教育模式更寬鬆透明
北歐高校普遍提供英文授課,瑞典和芬蘭(lan) 分別擁有超過500個(ge) 英語授課項目。對法國學生而言,語言非障礙。更重要的是,這裏的入學不靠繁複筆試,而是看綜合材料、鼓勵跨學科申請。
💼 就業(ye) 機會(hui) 與(yu) 生活質量兼得
法國15–24歲青年的失業(ye) 率高達17.8%,芬蘭(lan) 為(wei) 19%,而挪威僅(jin) 9.9%。在世界幸福報告中,挪威與(yu) 芬蘭(lan) 的年輕人對工作與(yu) 生活的滿意度位居前列。而瑞典的大學畢業(ye) 生,盡管麵臨(lin) 青年失業(ye) 率偏高的問題,但因其教育國際化程度高、就業(ye) 路徑多樣,也吸引不少“敢闖”的法國青年。
🧠 心理健康是隱形的“移民動因”
OECD、UNICEF、世界幸福報告等數據顯示,法國青年在焦慮、自我懷疑、抑鬱等指標上普遍高於(yu) 北歐同齡人。北歐國家在心理健康支持、教育壓力緩釋機製、社會(hui) 安全感等方麵更為(wei) 完善。
一句話總結:在法國讀大學是“拚命三郎”,在北歐則是“好好生活”。
三國現場觀察:挪威/瑞典/芬蘭(lan) 為(wei) 何吸引法國青年
🇳🇴 挪威
大學幾乎對歐盟學生完全免費
英語覆蓋率高
數據、海洋、能源等產(chan) 業(ye) 發達,人才需求強
工時短、生活節奏慢,主觀幸福感全球領先
🇸🇪 瑞典
每年接收最多法國留學生(Erasmus)
注重可持續發展、設計、社會(hui) 科學等新興(xing) 領域
大量碩士項目設置靈活,畢業(ye) 後可延長簽證找工作
“女性友好”“創新導向”“自由教育”標簽顯著
🇫🇮 芬蘭(lan)
連續6年全球最幸福國家
教育、工程、AI研究優(you) 勢明顯
高等教育以“學生為(wei) 中心”,作業(ye) 比考試更重要
社會(hui) 福利強,宜居城市多,適合長期定居或育兒(er)
中國留學生的新路徑趨勢
法國本是中國學生的熱門目的地之一。但隨著法國文憑對就業(ye) 與(yu) 移民的幫助逐漸“縮水”,越來越多中國留法學生也開始規劃“轉場”:
過去選魁北克(語言通,移民政策友)
後來選德國(經濟強,就業(ye) 市場穩定)
如今,北歐成為(wei) “低調但可行”的移民備選
在哥本哈根、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開始活躍著一批說法語的中國留學生。他們(men) 本科或碩士畢業(ye) 於(yu) 巴黎、裏昂、圖盧茲(zi) ,但最終選擇在一個(ge) 氣候嚴(yan) 寒、心境溫暖的地方紮根。
對他們(men) 來說,北歐不隻是一個(ge) “學位出口”,更是一個(ge) “生活入口”。
結語:你走或不走,風就在那裏
法國當然還是一個(ge) 值得敬仰的國家。它的教育係統有過榮耀,它的文憑仍具含金量,它的高等學府也仍然在培養(yang) 全球各地的才俊。
但這並不妨礙你去想一想:
當你在法國大學裏為(wei) 了考試焦頭爛額、為(wei) 了居留奔波焦慮,甚至為(wei) 了找一份實習(xi) 而一次次碰壁時,不妨把目光向北看一看——
那裏有不那麽(me) 卷的教育,有更清晰的職業(ye) 路徑,有更溫和的社會(hui) 節奏。更重要的,也許是那裏的風,能吹散你身上的疲憊,也能托起一些更長遠的希望。
你當然不一定要離開法國,但知道“可以離開”,本身就是一種自由。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